焕发渝东南文化生态新活力
周克勤率队调研
本报讯 (记者 凌云) 2018年3月,文化部正式通过《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如何抓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契机,保护、利用、传承好渝东南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9月16日至18日,市政协副主席周克勤率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部分委员前往彭水、黔江、酉阳开展调研。
来到彭水鞍子苗寨,委员们走进苗家,了解居民生活习俗和生活情况,建议周边环境的建设改造一定要与传统民居风貌保持协调一致,要注意保护好原有的民风民俗。在黔江小南海镇,委员们走进板夹溪老街、土家十三寨,感受浓郁的土家族民俗风情,了解非遗项目“西兰卡普”传承现状和当地旅游开发情况,强调要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扶持机制,进一步加大非遗产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对接市场的力度。走进渝东南最大的原生态苗寨酉阳石泉苗寨,委员们建议既要保护好特色村寨原始风貌,又要结合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进一步探寻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的路径。
调研组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正推动着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系统不断焕发新生活力,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紧扣“守正”与“创新”,坚持生态、形态、文态、业态“四态合一”的整体性保护思路,尽快修订完善相关子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全力促进渝东南建设好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体系。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