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0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太和乡种下“黄金叶”

□ 本报记者 黄笛森

金秋九月,奉节县太和土家族乡太和社区,漫山遍野摇曳着黄灿灿的烟叶。

“又是一年丰收季,今年再收入10万元基本没啥问题。”烟叶种植户李美蓉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然而,这个地处七曜山尾脉,位居奉节南端渝鄂边界的小村社,几年前,还是奉节县所辖135个贫困村之一。如今,同李美蓉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民通过奉节县烟草公司驻村工作队“智”与“志”的帮扶,走上了产业脱贫路。

山里来了驻村队

“太和社区有两大优势,一是海拔在1300米以上,是乘凉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二是有山泉水资源,适合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每每向人介绍起太和社区的情况,龙国安都能以他洪亮的嗓门侃侃而谈。

去年10月,55岁的龙国安在奉节烟草分公司的统筹安排下,担任起太和社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初到太和社区,看到还有村民仅种着几亩薄田,住的还是土坯危房,龙国安顿感重担压肩,他默默激励自己,一定要为贫困群众干点事,帮他们改变现状。

随即,雷厉风行的龙国安迅速开始逐户走访。短短一月,全村46户贫困户、380户非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就如同一本清晰账印在了龙国安的脑海里。

帮助贫困户姜明国购买建房用的粉砂;帮助因搬迁丢失户籍身份的贫困户胡昭凤重获合法身份;帮助8户需实施大病救助的贫困户、13户贫困学子争取到奉节烟草分公司19.8万元资金支持……不到一年时间,龙国安以身作则,用真心、动真情、扶真贫,很快拉近了新一批驻村工作队与太和社区村民们的距离。

太和社区村级产业滞后,后续发展乏力,村民致贫根源大多因无稳定的经济来源,怎么办?龙国安和驻村工作队员们认真思考着如何在为太和社区脱贫“输血”的同时,增强其“造血”致富的能力。

脱贫有了新路子

奉节县发展烤烟已有不错的基础,然而,几年前的太和社区,烟叶种植还零零散散。

“我们一没土地资金,二缺技术经验,哪里敢轻易尝试种烟嘛!”5社村民李美蓉道出了大多数贫困村民的心声。

李美蓉一家6口人,上有病残老人,下有求学子女,2014年她家成为建卡贫困户。为了谋生,她和丈夫常年在浙江务工,每月赚的工钱支付基本生活开支后,能寄回家的寥寥无几。

2016年春节,奉节县烟草公司驻太和社区扶贫工作队上门走访返乡过节的李美蓉一家时,提出了让其留在家乡种烟的建议。不料,李美蓉当即予以拒绝。“后来,他们起码又来家里劝说了五六次,鼓励我们大胆尝试,并承诺帮助协调资金、土地,提供技术保障,我们才打消了继续外出务工的念头。”李美蓉说。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李美蓉承包下30余亩田,开始种植烟草。随后,一直负责联系太和社区扶贫工作的奉节县政协委员、县烟草公司副经理吴勤政,也积极帮着协调了烟草技术员,从土地整治、田间管理、采收烘烤、分级出售等烟叶种植全流程为李美蓉进行指导帮扶。“没想到,当年我们成功采收并出售烟叶1.12万斤,获得纯收入10.5万元。”尝到甜头的李美蓉渐渐有了信心,第二年,她继续扩大规模,种植烟叶70亩,且成功增收。同年11月,李美蓉主动向驻村工作队递交了脱贫申请。“这是对我们驻村工作队和社区党支两委工作的极大肯定。”龙国安欣慰地表示。

“我个人富不算富,要带动所有贫困户共同富裕才算富。”去年,李美蓉这一质朴的想法,与扶贫工作队欲带领村民抱团发展烟叶种植的思路不谋而合。“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方式,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减工降本,是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烟农‘合伙经营’种烟的新模式。按‘烟农自愿、土地作股、生产共管、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方式组建新型种植主体,可以确保有限烟叶计划资源产生最大效益。”龙国安说,目前,扶贫工作队正不断向村民宣讲相关政策和发展思路,李美蓉也积极带动身边4户贫困户抱团发展起烟草种植。

为确保4户贫困户抱团发展见成效,龙国安又协调烟草公司安排了1名技术员,从每个生产环节现场指导、跟踪督导种植优良烟叶。“按正常情况估算,今年4户贫困村民种植120亩烟叶,户均增收约6万元。”龙国安满怀期待地说道。

心里有了新期许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牢记共产党。”这是太和社区3组村民李昌和家大门上的一副对联,横批为“感恩思进”。在他家院坝旁,有一间宽敞明亮的烟棚,棚里挂满了黄灿灿的烟叶。得知驻村工作队和奉节烟草公司的领导们又要上门走访,李昌和特意穿上了一双刚买不久的锃亮新皮鞋,早早等候在院坝里。

然而,说起初见李昌和的情景,龙国安还记忆犹新:头发蓬乱,独自一人窝在杂乱不堪的家里,家里几间木板房早已腐朽不堪,来了客人也不理不睬。龙国安说,由于以前家境贫困,今年51岁的李昌和至今未婚,因此他曾一度迷失了方向,自暴自弃,“以前,别人在田里忙活,他却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转。”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李昌和的情况后,立即筹措资金,帮他修缮了房屋,还铺设了地砖,购置了沙发、电视等家具家电和床上用品。帮扶责任人也隔三差五到李昌和家,为其打扫清洁卫生,同时鼓励他种植烟叶创收。

看到房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变亮堂了,李昌和的心也渐渐亮堂起来。在烟草技术员的指导下,李昌和开始种起了烤烟,虽然只有几亩,但看到他对生活重燃希望和信心,龙国安和驻村工作队员们都倍感欣慰。

“这几年,通过烟草公司和社区的帮扶,住房、水电、整修室内环境、烟棚搭建、生猪捐赠、家具捐赠、生产技术培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提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真的感谢你们!以后,我要努力奋斗,勤劳致富,日子会过得更加美好。”如今,李昌和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他的日记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记录着驻村工作队每次上门帮扶他的点滴,也写下了他对未来的新期许。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