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塘村的“卖瓜郎”
通讯员 文 博
“南瓜甜花椒麻,卖不脱抓头发;工商界别来伸手,组织委员现场走;困难面前办法多,该出手时就出手!”
近日,铜梁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袁红梅编发的一则顺口溜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转发,随文配上堆积如山的南瓜和青花椒的图片,引来评论众多,“顺口溜编得不错,南瓜、花椒也不错!多少钱一斤?”“把老板二维码发一个,我们组个团来买!”袁红梅不厌其烦地一一回复:“这是咱们旧县街道的市级脱贫村——九塘村发展的集体经济产业。南瓜7毛/斤,花椒9元/斤,今年大丰收却找不到卖货渠道,大家有需要的随时跟我联系,我就是‘卖瓜郎’!”
热心肠的袁红梅是今年届中调整的一名政协新兵,履新工商联界别小组长不过8个月,怎么就当上了卖瓜郎了呢?
这,还得从九塘村和政协的缘分说起。
作为区政协助力脱贫攻坚定点联系单位,旧县街道九塘村可是全体政协委员挂心的地儿。这个地处海拔800多米的毓青山上、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的市级贫困小山村,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政协牵线搭桥帮助下,早在2009年,就靠着种植青花椒脱贫摘了帽。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今年委员们从江津、荣昌请来技术人员给花椒树下桩、修枝,再加上种南瓜,大家可是卯足劲盼着在致富路上再迈一大步的!想不到如今大丰收了,10吨的广西枕头南瓜和50吨的青花椒却成了滞销货,这下可愁坏了村民们。
“秘书长,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这南瓜和花椒眼看着就要烂地里头了呀!”上个月,村支部书记刘生全给区政协秘书长唐运明打来电话,想不到隔天就收到了解决方案清单——一是建仓库、冻库保存农产品;二是联系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和餐饮协会来想想办法!
任务已定,说干就干!刘生全和唐运明分头行动,一面联系区政协委员、重庆银行铜梁分行行长胡蓉帮忙协调贷款事宜,尽快落成一座100平米的花椒冻库;一面邀请工商联界别委员连同区餐饮协会成员,走进九塘村来个现买现卖,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卖瓜场景。
如今正值青花椒采摘季,每斤采购价仅8—9元,价格相应偏低,但过上几月价格却会翻上好几番,大家纷纷建议依托冻库,实施反季节销售。而黄澄澄的大南瓜可冰冻不了,现在就得卖掉!
“来来来,给我这个卖瓜的照个相,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咱九塘种的南瓜,就是又甜又面又划算!”袁红梅四下打量着,一个委员为扶贫南瓜代言的点子冒了出来,她伸开双臂、双膝微弯,吃劲地抱起一个大南瓜,引来闪光灯频频闪烁、快门声响成一片……“照片要加上我刚才编的顺口溜,购买链接和联系方式也不要忘了发。”袁红梅一边分享卖瓜心得,一边还不忘指导参与现场售卖的20余名委员如何拍照发朋友圈,成为一个合格的“卖瓜郎”!
线上广告打得火爆,线下售卖也没冷场。“这南瓜品质不错,我的火锅店先要200斤。”“留300斤给刚联系我的餐馆,网上都下单了!”委员们纷纷开启现场认购模式,甚至还收到了外地出差委员的电话订单。区政协委员、区餐饮商会会长赵吉荣表示,除了将售卖信息在市、区两级餐饮商会群进行发布,他们还将组织有需求的商家合并订单后统一采购,同时联系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确保村民丰产有丰收。
“南瓜昨天就卖完了,这哈不得抓头发啰!”一个星期后,刘支书给袁红梅打来报喜电话,乐呵呵地发着邀请函,“过几个月再来帮我们卖青花椒嘛,要是市场行情好,我们村700多户村民加上土地入股分红,每户能有五六千的收入哩!”袁红梅一迭声的答应着,笑得眉眼弯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