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为农村“改厕”,不能忽略这些事
本报讯 “全区将进行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020年底普及率将提高至95%。按此计算,我区三年需完成无害化厕所48679个。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7900个,今明两年还需建40779个。”近日,渝北区政协第62次主席会议上,该区副区长马成全、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委员们齐聚一堂,专题协商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建设相关事宜。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政府如何指导监管?着眼长远,如何做好农村改厕基础性工作?……委员们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针对农村厕改问题,必须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刘杰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革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力度,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工程,并强化技术指导,保障施工质量标准,抓好源头质量掌控力度,举行现场培训会,学习先进经验,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公厕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农村群体大多是分散居住的,建议因地制宜分类改厕,避免污物直接进入沟、渠、堰、溪、河,造成二次污染。而农村厕所后期的管理、长期的维护和维修也是个不能忽视的大问题。”陈佳委员一针见血指出农村“厕所革命”中现存的隐患,他建议要规划设计农民愿意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卫生厕所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加大督查力度,严格兑现奖惩,严肃行政问责。
“宣传是助推农村‘厕所革命’强有力的推手。”严敏委员建议加强“厕所革命”工作宣传力度,深化“小厕所,大民生”理念,结合“世界厕所日”“中国旅游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培育厕所文化,倡导文明用厕,推广厕所建设典型,营造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厕所革命”的良好氛围,带动全区上下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
“重视乡村公厕历史欠账,科学合理布局,加快公厕建设”“目前,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多、年龄大,农村改厕应该倡导一厕多用或一厕两位模式,尽可能安装抽水马桶和扶手”“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委员们以小见大,相继提出巧解难题、务实管用的“金点子”。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也是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短板的有力措施,相关部门、镇街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实到位。”该区政协主席彭建康指出,他希望委员们继续发力,为“农村厕所革命”建良言、献实策。 (胡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