箩筐的使命
最后一桌喝酒的人踉跄着离开,来帮忙的亲戚邻居们也相继回家,夜色下的坝子慢慢安静下来,大嬢拿着一个箩筐走向房间。
“这个箩筐的年龄比你都大,到现在一点没坏,还能帮我装不少东西。”大嬢一边走,一边对我说。
我一看这个箩筐,莫名觉得熟悉,这不是小时候玩捉迷藏游戏时把我藏在里面的箩筐吗?恍然大悟后,我激动地说:“这个箩筐我记得,小时候装过我呢!”
大嬢笑着夸我记性不错,走到我面前讲起了两个箩筐的故事。轻声的话语,仿佛打开了时光隧道,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出生以前的遥远时光。
大嬢的外公很能干,除了会做各种农活外,还会一门手艺,那就是“竹编”。“准备要编制一件器物了,外公一大早到屋背后砍下一两根竹子。午睡后,正式开‘编’。锯竹、破篾、编织……那时的我觉得外公的手会变魔术,用一双手就能把长长的竹子变成了簸箕、背篼和箩筐。”
后来,经常见外公“编竹子”,大嬢便习以为常,也不会蹲在外公旁边看他变魔术了。大嬢13岁那年秋收之前,外公编了两个箩筐,用来装谷子。十二三岁的年纪,大嬢已经在帮家里做农活了,割猪草、掰玉米、背谷子……“那时候我还担不起两个箩筐,做农活都是用背篼来背。后来事情做着做着,我都忘记哪一天,我就可以用这两个箩筐来挑东西了。”
就这样,两个箩筐就挂在大嬢的肩上。十斤、二十斤、三十斤,到八十斤、一百多斤,大嬢的双肩也在发挥着神奇的魔力。
26年前,我出生了。为了给我称重,家人们就把我放在箩筐里,然后挂在秤杆上,除去箩筐本身的四斤重,刚出生的我“六斤八两”!
从此以后,秤我体重这活,也交给这两个箩筐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箩筐没有变化,重还是四斤重,我的体重倒是一年一年地增加。
等到我四五岁的时候,我会主动跳进箩筐,喊爸妈来帮我称重。和小伙伴们捉迷藏时,这两个箩筐也为我提供了藏身之地。当小伙伴倒数的时候,我就把箩筐倒扣在地上,然后轻轻地钻进去。只要不出声,小伙伴还是很难发现。不过,这一招用得多了,小伙伴便摸清了套路,总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我。
慢慢的,我长大了,称重用不着箩筐帮忙了,和小伙伴们也不玩捉迷藏了。
然而,箩筐还是那个箩筐,依然安静地呆在角落,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农忙时,大嬢会用它们装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回家。装得越多,大嬢回家的脚步踩得越实,也会越开心。赶集时,大嬢用它们装满橘子、柿子等各种水果在市场上卖。散场回家,如果两个箩筐都是空的,大嬢的脚步会变得轻盈,脸上也会不自觉地绽放笑容。除了偶尔被硬东西划伤,颜色愈加深黄,一个箩筐依然能装六十几斤,坚固无比。
今年国庆,大嬢家办酒席,这两个箩筐还出了不少力。大米和蔬菜,在箩筐的助力下被搬运到家里,用过的塑料瓶子也被它们运到垃圾回收处。
故事讲完后,大嬢把箩筐放在冰箱的旁边,将酒席剩下的矿泉水放在里面。虽然岁月无情,大嬢从满头青丝变成了一头白发,从十几岁到六十六岁,五十几年了,箩筐还是那个箩筐,依旧在坚守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