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0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撑起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伞”

□ 本报记者 吴波

怎样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在10月23日召开的市政协五届二十六次主席会议上,与会委员围绕这一话题直抒己见。

今年,市政协将“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列入重点协商议题。市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通过历时四个月的深入调研,带来了一揽子有分量的建议意见。

“要进一步落实救助机制,解决关爱保护突出问题。”针对权益救助机制不够完善问题,市政协社法委主任蒋平代表调研组建议,完善司法救助机制,探索建立专门的儿童权益救助渠道,统筹考虑相关部门职能配置,明确牵头部门、分办责任和救助时限。

针对家庭教育缺位、教育关爱还需进一步深化等问题,蒋平呼吁,将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整体规划,增加留守儿童管理专项经费,增加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数额,进一步强化家校关爱。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让专业社会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根据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不同特点,提供专业性的关爱服务。

“要建立起统一快捷的儿童权益救济渠道,依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的多元保障,形成社会共治体系,让监护、教育与亲情‘复位’‘补位’,使他们的权益得到全面保障。”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提出见解。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的新兴力量。”市政协委员、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长洪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建议在市区两级层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数据、信息和政策的交换和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好“儿童之家”、社区社工室等已形成品牌效应的基础阵地,集中提供关爱服务,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关爱服务,扩大覆盖范围。

“近年来,我们着力在打造关爱活动阵地、培育爱心队伍以及整合资源多举措开展关爱活动上狠下功夫。”来自万州区妇联的程禾委员在谈到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时体会很深。她建议,要更好地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以此更好地推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落地落实。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