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味道
那个味道,再也没有了。
算下来,有20多年了。
记得那一天,我们全家老少三代,顺着南岸一天门峡口,进入登山大道,往山顶上去。这条上山的大道,有一段宽宽的石板,石板上铺满落叶,踩在脚下嚓嚓有声。看那磨损的条石,有些年代了。途中,经过潺潺的清水溪,隐入窄窄的南山石梯,整条山路,笼罩在绿荫松涛中。
中午时分,黄桷垭到了。路旁有个饭庄,一个土墙农家小院,几间平房,同样是土墙。彼时,餐饮业刚刚兴起一个名字,叫农家乐。但是,这个小院,显得那样朴实,那样清静。
老板,也是大厨,40-50岁吧,高高大大的,一脸质朴,说:“我们这有泉水鸡。”
黄桷垭泉水鸡,正是在那时名声鹊起。
小院儿忙碌起来,捉鸡,秤鸡,杀鸡,烫鸡,宰鸡……上灶。
我没事儿,便傍在土灶旁边,看着老板烧鸡。老板边忙着,边回答我的好奇。
原来,泉水鸡讲究的,是一鸡三吃。鸡肉宰成小块,很小,这样可以快速入味,然后红烧,这就是主菜泉水鸡;鸡血做成青菜血旺汤,清新滑爽;鸡内脏,则炒成一盘香嫩的鸡杂。每一样,都有独特的味道。
我不吃辣椒,却极爱花椒。这泉水鸡的辣,只微微的,里边的麻,却叫我好生欢喜,和平素的花椒味不一样。问老板才知道,他放的是青花椒。那次,我是第一次看到鲜的青花椒,也是第一次吃到青花椒烧鸡。
见我如此喜欢,老板用手捧出一把青花椒,说你喜欢,我就送你一点。其实,我不会做菜,但还是欣然收下了。
那以后,我便认准了这家店。我们全家,还有亲朋好友、同事同学,口口相传。只要到黄桷垭,就一定会到他那儿去,吃泉水鸡。
后来,黄桷垭泉水鸡打造成一条街,老板家的院子拆了,然后就在黄桷垭崇文路租了一个门面。门匾上印了店家电话,这下就方便了。比如我要去,先打个电话,让杀个鸡,约几斤的,说了就是了。不像有的饭馆要看着秤鸡,或者要等客人来了才杀。我和这家店完全默契,绝对信任。于是一进店坐下,一大缽热腾腾的泉水鸡就端上来了。然后,边动筷子边添加其它的菜。
记得2014年,母校广益中学120周年庆典,好多校友都去了,整个上山的路全被堵死。我刻意要带同学去吃这家的鸡,约定时间到了,却还在路上,又怕鸡做好了,凉了,不好吃。赶紧打电话给店家,店家说,不着急,桌子我都给你留着,现在不下锅,等你要到了,我才下锅。果然,我们一行10位同学,男女都有,一致对他家的泉水鸡赞不绝口。AA制算下来,一人才十几块钱。
他家的东西好,价格其实并不便宜,但是很实在,吃着放心,性价比极高。只是他们不会做宣传,也不会搞营销。店里呢,就十来张餐桌,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可以进行。所以,大多是回头客。
2016年冬天,甸匀大姐携先生冯十二哥回重庆。自1982年我们大学毕业,他俩是满世界的全球忙碌,那段时间正好在上海。对于重庆,这个生她养她的城市,倒是难得回来了。然而,她却没有忘记过辣椒,如同重庆火锅一样,连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冯十二哥,也被她传染。
我自然是带他们上山,去吃泉水鸡。
冯十二哥吃得开心不已,他曾经在国外做餐饮,却吃不到如此美味的食物,由是,他还打包一只鸡,带回上海,给嗜辣如命的女儿。后来,甸匀在微信里说,打包的那只鸡,他们家吃了好长的时间。先把肉粒挑出来吃了,然后用剩下的佐料,分成一份一份的,放在冰箱里。无论是烧魔芋,炖豆腐,或者是再次烧鸡,都是极好的选择。
也是那段时间,我也打包一只鸡,带到新加坡。女儿女婿爱极了,他们也吃了很长的时间。以后有了外孙女,我重庆新加坡两边飞,就把泉水鸡给忘了。
今年春节,妹妹和妹夫说,弹子石老街也有泉水鸡,但是怎么也吃不出黄桷垭泉水鸡的味道。我说:“那还不好办,去吃呗,上黄桷垭!”仍然沿用过去的办法,先打电话再动身。然而,连续打了几次电话,都没有人接,觉得有些奇怪,但后来又被其它事儿耽搁了。
4月,外孙女一家回渝探亲,家人又在提议,电话还是没人接。我便劳烦住在黄桷垭的发小亲自去看看。发小回话说,沿着崇文路都看了,没有见到这个店。
今年10月,黄桷垭正街打造成了老街,当初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呈现出来。我们一群泉水鸡粉,和几位年轻人,逛完老街,肚子也饿了。我便提议,去吃泉水鸡,心心念念的泉水鸡。
走近一看,那家店果然没有了。心里突然有些着急,想知道答案。
见我们一群人在路边徘徊,隔壁餐馆老板娘说:“来尝尝我家的吧,我们也是在这条街上开了20年的。”原本还在犹豫,她的一句话让我们决定去试试,“你们找的那家泉水鸡,他们家老板死了,就没有开店了。”
等待上菜的功夫,老板娘给我们讲了隔壁的故事。原来,那家店老板已经患有十年的癌症,但是他去世的原因并不是癌症。去年吧,门店打烊后,他还去旁边的涂山湖散步,晚上回家就不行了,估计是脑溢血。
工作到最后一天,没有经受痛苦,溘然而逝,我以为,这是很幸福的事。虽然活着的人不舍得。
回想起,2016年去的时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去。老板当初还主动对我讲,孙女在邮电大学读书,快毕业了。当时,很为他家高兴。我们第一次去吃泉水鸡,他孙女才几岁,有点儿怯怯的,不好意思见生人。现在想起,老板和我说起孙女的时候,是满心的欢喜呢。
这个店的名字叫春风,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