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1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健康
版面翻页
健康
04

对照看看,你的健康几颗星

□ 本报记者 程颖/文 秦杰/图

赶策划熬了一宿,写程序坐了一天,投入研究忘记吃饭,出差奔波休息不够……见过凌晨三点的城市,匆忙踏进最后一班轻轨,职场人为了工作再辛苦也会硬扛,可是你的身体真的吃得消吗?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十个中国记者节,全市24家新闻媒体近200人参加5公里迷你马拉松比赛,让身体“动起来”。此次活动的目的,正如政协专家委员在受访中告诫大家的:工作再忙,也要千万记得爱护自己的身体。

 

受访专家:

戎蓉(全国政协委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罗超(市政协委员,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保养部位:胃肠

保养指数:★★★★★

适宜人群:长期加班、熬夜、三餐无规律的人群,如记者、司机、教师等。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胃病的发病率高达80%,并且正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在我国也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在职场中,人们长期加班、熬夜、三餐无规律,胃肠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胃肠疾病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脱水,消瘦、乏力、失眠、怕冷,严重者有可衰弱、贫血、营养障碍等表现。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戎蓉提醒:日常生活中做到一日三餐,规律的饮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如果饮食不规律,会引起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失调,进而导致相应的胃肠疾病产生。经常吃油腻辛辣食物容易损伤胃肠道黏膜;吸烟和饮酒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充血、水肿或是功能紊乱。

她介绍,运动可加强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和脂肪代谢,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与传导排泄,长期运动能使固定肝、胃、脾、肠等内脏器官的韧带得到加强,能预防或改善肠胃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胃肠病的发生发展与精神情志关系密切,如忧愁、思虑过度,也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胃肠疾病。”她建议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精神情志调摄,避免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保养部位:颈椎腰椎

保养指数:★★★★★

适宜人群: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如财务人员、编辑、记者、秘书、程序员等。

“我们发现,颈椎腰椎疼痛普遍化、广泛化,而且越来越年轻化,甚至很多学生也会出现颈椎腰椎痛。”重庆市政协委员、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罗超说。

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会感觉不舒服,首先是脖子发僵、发硬、酸胀、疼痛,稍微严重后,就会变得手臂无力、手指发麻、反复落枕,睡觉难受,工作效率也会降低。推拿、按摩或是治疗不正确,症状会加重,严重时会引起瘫痪。“有些人在开车时遇到急刹车或者车祸之后,车上的其他人都没事,但是有颈椎病的人受到撞击之后就会出现双侧、下肢高危的瘫痪,造成一些很严重的后果。”

为此,他建议长时间工作或工作强度很大时,要进行间歇性的活动,比如工作两三小时候要伸伸胳膊、活动腰部、颈部,这样可以缓解疲劳;要选择合适的枕头,“高枕无忧”是不正确的,枕头的高度应适中,选择稍微软一点的更佳。要注意颈部保暖,夏天吹空调趴着睡觉或冬天光着脖子在外吹了凉风,就容易让肌肉受凉。一旦颈部受凉,可以局部热敷,也可以做热疗,还可以服用中药活血化瘀;同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肌肉等软组织的耐受力、抗损伤能力及提高免疫能力。尽量避免久坐、久立、久行、久卧。年轻人可选运动量较大的活动,老年人可选运动量小、动作较为缓和的运动。

 

保养部位:膝关节

保养指数:★★★★

适宜人群:中老年工作者,尤其是女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升高,在体重和错误运动方式的双重影响下,膝关节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当感受到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敏,就应该引起重视。否则后期固端会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等。

戎蓉表示,通过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能保持关节的润滑,使关节能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方式有游泳、骑固定式自行车等。“补钙能帮助保护关节,多吃含纤维素、组氨酸、硫的食物,如亚麻子、芦笋、鸡蛋、大蒜、洋葱等。患有膝关节疾病的患者要少吃含铁食物或复合维生素,茄属的蔬菜(如西红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烟草中的生物碱能使关节炎症加重。”

同时,她提醒要避免对受累关节的过度负荷,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膝和髋关节受累者应避免长久站立或跪位、蹲位。老年人最好穿松软带后跟的鞋,鞋后跟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厘米左右为宜,老年人的鞋底还要稍大一些,必须有防滑波纹,以免摔倒。膝关节如果遇到湿寒,会严重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衰老。尤其是对于已经受损的膝盖来说,远离湿寒,一是不要吹冷风,给膝盖加一层防护,二是要保持衣服的干燥。

 

保养部位:心脏

保养指数:★★★★

适宜人群:推销员、司机、交警、设计人员、外企职员和媒体从业者。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估计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达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一般人要怎么识别心脏病呢?”其实,心脏病也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和征兆。戎蓉介绍,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等。

“要避免高钠低钾和高脂肪比例的膳食、坚持适量运动、戒烟、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包括葡萄酒),并适当减肥、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患有糖尿病和脑卒中的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戎蓉建议。

 

保养部位:眼睛

保养指数:★★★

适宜人群:公务员和从事金融、能源行业的人群。

关不掉电脑、放不下手机,每天除了睡觉能够休息,我们的眼睛一直在劳累着。视线越来越迷糊,经常干涩、疲劳,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真的要引起重视,如果眼睛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大,严重时会导致失明。”

戎蓉建议,要坚持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最好是每天2个小时以上。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不在走路、吃饭、卧床以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使用电子产品。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尽量避免风沙、烟尘、紫外线、红外线、化学物品、医药用品等对眼睛的伤害。”她提醒,个人卫生要保持清洁,毛巾、脸盆、手帕等个人物品要专人专用,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引起眼部疾病。

在饮食和睡眠方面,戎蓉说道,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少吃甜食,糖分摄入过多在体内血液环境呈酸性,易造成因血钙减少,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促使眼轴伸长,导致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睡眠要充足,睡眠不足会导致畏光流泪、眼酸痛等结膜、角膜炎症。同时,她还提醒大家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矫正。

 

迷你马拉松,记者“脚力”大比拼!

 

动感的音乐、鲜艳明亮的运动服、热情洋溢的选手、欢乐的热身动作……在巴南区巴滨路茶花广场,来自全市24家新闻媒体近200人参加的庆祝第二十个中国记者节——5公里迷你马拉松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其中,增强“脚力”,为更好地奋斗在新闻第一线上,运动便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第一步。

在这次迷你马拉松比赛现场,各位记者丢下手机、关上电脑、放下工作,迈开腿、甩着臂,与运动来了次身心畅快的邂逅。“长久坐在电脑前写稿,身体需要多运动。” 一直坚持运动的都市报记者罗兴说,“出点汗,第二天精神百倍,工作更有激情。”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广电集团(总台)的黄秀丽、重庆法制报的邵培丽和陈生容获得女子组前三名。来自华龙网的熊英材、广电集团(总台)的何文富,都市传媒的罗兴获得男子组前三名。

现场除了迷你马拉松赛之外,还举办“型动部落”“挑战平衡”“能量跳球”等趣味运动项目,获得了参赛选手的积极参与。比赛由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共巴南区委宣传部承办。 (陈钰玲)

 

国家发出健康睡眠倡议: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到8小时睡眠

 

在日前举行的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仪式上,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向全社会发出健康倡议: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到8小时睡眠,同时应规律作息,积极调适心理,有了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我国成年人的睡眠情况到底如何?近日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当前我国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5小时。对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倡导性目标:从2022年到2030年,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要保持在7到8小时。

高福说,目前我国居民的睡眠障碍以及带来的身心疾病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我国有4亿多人受睡眠问题的困扰,近六成的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最新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与睡眠相关疾病有80多种。

专家指出,成年人保持7到8个小时睡眠是有科学依据的,对健康也是最有利的。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都在缩短,睡眠障碍患病率特别是失眠现患率呈上升趋势。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说,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感觉竞争激烈、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如习惯性熬夜、沉迷手机等。此外,人口老龄化也加重了睡眠问题。

如何考量我们的睡眠健康?失眠现患率,也就是睡眠相关量表监测出的失眠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成为关键。此次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失眠现患率的上升趋势预期从2022年起将得到减缓。

韩芳表示,睡眠问题需要整体、科学地应对。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律、健康生活,做到预防在先。但如果睡眠问题发展到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的地步,就不能光靠自我调整,应及时就医。

对此,健康中国行动也提出,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提供科学睡眠指导,减少成年人睡眠问题的发生。 (屈 婷 林苗苗)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