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1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红军洞”里藏深情

秀山村民勇救将军的故事

□ 作者 刘发生 文德

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从贵州回湘西前,任命18岁的段苏权为独立师政委,和师长王光泽率800多人,携400多条枪,掩护主力东进。11月25日,独立师由贵州松桃,进入四川(今重庆)秀山县,进抵古镇梅江场。
政委负伤  民团围追堵截
段苏权率通讯班几个战士走在队伍前面,当冲到梅江场中街时,突然,前面隐蔽的敌人开枪向他射击,一颗子弹朝他右脚打来,穿入脚踝骨。他失去支撑,倒在街上,无法动弹。子弹还在飞,几个战士把受伤的政委背了下去。
听说政委负伤,战士红了眼,冲进街,打退敌人进攻。红军占领梅江场后,开仓济民,次日撤出梅江场。
段苏权右脚踝粉碎了,无法站立,王光泽师长和警卫员把他扶上马。脚踝钻心地痛,为了不伤士气,他强忍疼痛挺直了腰板,鲜血不停地滴落下来,染红了山路。
各地民团如闻到腥味的饿虎,蜂拥而至,一路发疯地围追堵截,战士不断牺牲、被俘、失散,无法甩开敌人。这时,弹尽粮绝,独立师陷入绝境。
师长心急如焚,为了迅速将剩余部队带出,赶到湘西和主力会合,师长向段苏权询问,是否愿意留在老百姓家养伤。
段苏权虽然知道留下凶多吉少,但他不想因为自己耽误战友,说:“就这么办吧,师长,你快带部队走吧!”
就地养伤  村民鼎力相助
一个红军军官带着两个战士,把段苏权抬到秀山县雅江乡丰田村。这是一个深山小村,只有几户人家,很隐蔽。
他们找到贫苦厚道的裁缝李木富,李木富见段苏权伤得这么重,动了恻隐之心,答应留下他养伤。李木富领着担架上了山,找到一个月牙形的小洞,把他藏进洞里,洞深三丈,荆棘丛生,有一棚竹子掩盖着。10米左右深的小山洞阴暗潮湿,有一股泉水从洞里流出,喝水不愁。
当夜,李木富夫妻把岩洞打扫干净,选择干燥背风地方,抱来一捆稻草,铺一半在地下做褥子,留一半当被子,又找来一床棉被。
把段苏权转移到岩洞躺下,安慰说:“红军兄弟,你放心养伤。我们早晚给你送吃喝来。有我们的就有你的。”
民团听到了风声,第二天一大早,几个凶恶的民团份子找到了段苏权藏身的石洞。重伤的段苏权手无寸铁,无法抵抗。民团搜走了他身上的3块大洋,剥光了他的军装,民团头子抡起大刀,要杀他。李木富连忙说:“莫造孽!他是残疾人,动不了。图了财就行啦,莫害人家性命!他也活不长,你们就可怜可怜他吧!”李木富是裁缝,曾经给这些团丁做过衣服。民团头目恶狠狠地瞪了段苏权一眼,吆喝民团下山了。
由于没得到医治,段苏权伤口感染发炎化脓。怕走漏风声,李木富不敢请当地医生苏玉来家看病,只能去苏玉那儿买药。
李木富试探苏玉,得知他也是好心肠人,便把这事告诉他。苏玉知情后,李木富每次买一吊钱药,总要多送一点药。
李木富用煮过的竹片刮去段苏权脚上的脓,用冷盐开水洗净,撒上中草药碾成的药粉,脚渐渐消肿了。
李木富白天外出给人家缝衣,晚上回家后首先就是去看段苏权,看他的伤口是否有所好转?问他吃饭没有?只要看到段苏权从枕边取出熟红苕,李木富就放心了。
红薯稀饭  留给红军伤员
李木富每天送点红薯稀饭和草药来,维持段苏权的生命。半个月后,连每天一顿红薯稀饭也难以为继,段苏权只能喝山泉水为生。
他饿得气息奄奄,便用两个手掌和膝盖爬出山洞,一点一点向山下挪去。段苏权手掌、膝盖被荆棘、山石刺出了血,他咬牙朝李木富家爬去,爬到李木富家,膝盖已磨得血肉模糊,痛得昏了过去。
李木富夫妇把段苏权扶进家门,用温水给他洗净伤口,给他喂了些红薯稀饭。段苏权看着李木富空空如也的家,和面带菜色的一家老小,明白自己必须离开这里,救命恩人家的红薯稀饭也所剩无几了。
一个月后,段苏权伤口基本愈合。村民苏仕华找木匠师傅雷子顺,做了两支F字拐杖,让他扮成叫花子,一路乞讨找红军。
红军桥  承载血肉情缘
在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段苏权成为人民解放军的赫赫名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1983年10月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军事学院政委的段苏权怀着多年夙愿,回到49年前战斗及蒙难的故地,感慨万千。
在秀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陪同下,段苏权走遍蒙难地区,访问不少干部群众,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
段苏权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李木富老人的耳中,老人万分激动,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千言万语,化作滚滚热泪。大儿子向秀山县委领导介绍了当年父亲掩护红军的过程,并邀段苏权到家里做客。
段苏权看到秀山党史办寄来的恩人照片,激动得热泪盈眶。1984年4月,中共秀山县委和县政府,将一块“红军的亲人”的匾额赠送给李木富,转达段将军对老人的亲切问候,并奉上段苏权寄来的一千元。
 段苏权没有忘记革命老区的人民,更是时常惦记自己的救命恩人。而李木富做好事不图回报,只希望他能帮村民在村庄前的车田河上架一座桥,方便群众。
于是,由段苏权出资,车田村民献工、献料,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鹅卵石桥。当地群众就把这座桥叫做“红军桥”。
秀山自治县人民政府在掩护段苏权的岩洞旁立碑,命名“红军洞”,并立有一块刻有李木富掩护红军伤员的事绩碑。
如今,秀山“红军洞”“红军桥”成了全国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的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