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1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荣昌掠影

□ 作者 萧敏

题记:重庆西大门——繁荣昌盛的荣昌,古称海棠香国。据传,那里的古文化源远流长,那里的海棠花香飘百里……

陶——荣昌陶历史博物馆

一块荣昌泥土,经工艺大师之手,幻化出无数器具无数陶艺,乃最质朴的古文化,最原始的保鲜器。

荣昌安富陶器,名满天下。

陶,洞穿历史而来。陶豆、陶壶、陶瓶、陶罐,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容世间可容之物,有容乃大。日月光华烨烨其上,民族精魂内蕴其中。

陶,满盛家乡酒的馥郁浓香,满盛历史的无数风雨,见证蹉跎岁月。沧桑之间,不语不言,浴火再生。

陶,诉不尽汉唐宋元明清……古往今来,涅槃而出,震慑心灵。所有陶器由此而生动而神奇,远飘东瀛西欧南洋,以不腐不朽的光芒耀眼世界。

布——荣昌夏布博物馆

布,一块朴素的布,纯手工编织的布——荣昌夏布。

丝丝苎麻纱,寸寸柔胜丝。这样的布平如镜、细如绢、白如雪、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做衣,最宜做夏衣:透气凉爽离汗,莹洁润泽,舒适典雅。想那长袖曳地的古女子,定是身著夏布衣裙,方可迤逦而行,而无酷暑之累。

作伞——最宜手绘几笔水墨画,一位丁香般的姑娘,着夏布旗袍,撑着伞走过万灵古镇的烟雨巷,那是怎样一幅中国画……

作扇——可书、可画、可折、可藏。动生清风,静展美意。

这样的布,中国一绝,世界难觅。这样的布,有无数美丽梦幻的名字:青花词、暗香盈、忆江南、彩云归、紫藤恋歌、白玉瑶台……这不是布的名字,是诗,是词,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大写意!

琴——万灵提琴博物馆

世界各国有名的提琴,在万灵提琴博物馆尽展风姿。这些展品却是一位华裔满世界寻来的收藏品,向参观者证明该馆藏品乃全球之最。

一曲《梁祝》小提琴协奏,让世界的耳朵聆听了中国的天籁!然而,小提琴是外国的!难道中国就不能有自己的小提琴?

一位中国荣昌人——何夕瑞,立志要造出中国的小提琴。

12岁,正是人生起步和着色的年龄,因时代的错失,何夕瑞不得不学习一门手艺——木匠,养活自己和家人。

墨线弹直了他的人生和脊梁,斧头劈削了灾难和厄运,他的父母没有遗留给他任何生活的资本,却遗传给他智慧的大脑和坚韧的精神。

生命的财富靠创造性的劳动。

日积月累的研究、琢磨、实验,失败、失败、失败,摸索、摸索、摸索,千锤百炼,炉火纯青,一把中国的小提琴——三元琴诞生了。

她有最美好的音色、音量、音域,她还有中国式的如意头和中国唐代妇女丰盈的身姿。外国有的她有,外国没有的她也有。她被世界音乐界赞赏和认可,她就是中国式的传奇和杰作。

现在演奏《梁祝》,那就是纯中国式的天音,中华文化可响遏行云,可穿越太空!

注:荣昌万灵提琴博物馆珍藏着来自各国的古董提琴和零部件500多件,包括吉罗拉莫·阿马蒂、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雅各布·施泰纳等世界小提琴代表家族制作的提琴。提琴藏品丰富为世界之最。

三元琴系当代中国之小提琴,乃昌州人何夕瑞独创。

路 ——成渝古驿道

晚霞消失,天越来越黑,有人举起了灯。灯下,我们看见一条路——成渝古驿道,迤逦而来,蜿蜒而去……

一块一块的老石板,人走马踏,斑驳出岁月沧桑:光脚板、水草鞋、麻鞋、木板鞋、绑腿鞋、布鞋、军鞋、马靴、球鞋、皮鞋……成渝两地的人们用双脚仗量出生存磨难、商旅艰辛、历史烟云,见证了填川移民不屈不挠的跋涉和追求!

石板与石板之间的空隙镶嵌着宋代以来残破的老陶片,用古老的唇齿诉说着悠悠往事……

古驿道旁黑黝黝的身影高挑一盏红灯笼,那是古驿站向远行人送去的一抹温暖。

仿制的古驿道几可乱真,据说这条路的下面是消失了的成渝水泥公路。远处,替代了成渝公路的是成渝高速、城际轻轨……

路,通向过去和未来。有了路的存在,远方并不远!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