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让群众少跑路
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
本报讯 (记者 黄笛森) 12月6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前往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开展视察。
据介绍,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是全国首家覆盖自贸区全域的人民法院,于去年12月24日挂牌成立。来到该法院,经过人脸识别和安检访客管理系统,进入诉讼服务大厅,一台自助一体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台自助一体机,可以提供跨区域无障碍自助立案服务,实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此外,它还能运用审判管理系统,一键生成立案法律文书、一键签章,平均每个案件立案时间仅约8分钟。”听相关负责人介绍后,大家纷纷赞叹其智能化应用水平。
“诉讼服务中心为啥有点冷清呢?”当代表、委员们看到服务大厅只有寥寥几人在柜台办理业务,立即提出疑问。“我们现在大力推广‘智慧法院’,已实现网上立案常态化,依托‘重庆自贸区区域识别系统’,通过重庆法院‘易诉’平台、‘重庆易法院’手机APP等信息化载体,截至目前已网上立案16000余件,网上立案率达到80.47%,逐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该法院相关负责人回应道。
在参观引入自然语音识别、图像智能分析、语音文字转换等技术先进的科技法庭,以及配备有律师庭审智能识别引导系统等黑科技的律师工作室等软硬件设施设备后,大家纷纷点赞该法院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水平运用是我对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最直观深刻的感受!”市政协委员韩路阳倍感振奋地说。“很有代表性,特别是数字化应用方面做得特别好。”市政协委员甘时勇也称赞道。“要以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为标杆,加快全市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推广,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效率和水平。”市政协常委刘一说。“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重庆针对高新知识产权案件和全国法院的融合,特别是第二代数字系统的运用更是简化了案件流程,特别适用于专业领域强、涉案金额小,经办案件多等知识、贸易领域。”市政协委员朱强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