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2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丰都人民运动桥

□ 作者 熊波 文/图

在丰都县包鸾镇龙井社区居委三组老街口,有一座横跨于包鸾河上的木结构廊桥——人民运动桥。这座建于1951年,至今已经过68年风雨洗礼的廊桥风采依旧,成为包鸾场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人民运动桥设计巧妙、结构牢固、外形美观,桥体全部为木质材料,采用传统榫斗构架建成,未用一根铁钉。支撑全桥重量的12根柱子和6条横梁直径均为40至60余厘米的木料。桥上最长的横梁有20多米,这些硕大的木料从包鸾场周边山上采伐后,几十个人靠简易的滑轮车运到工地,安装时颇费了不少功夫,足见刚解放不久的包鸾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之高涨。

人民运动桥呈南北走向,总长30米,宽5.5米,高4.5米,北端与包鸾场镇的老街相连,南端搭建在用青石修建高于地面2米的桥头堡上。桥顶两端的双重翘角飞檐,覆盖着青色的鱼鳞式窑瓦。南端桥头堡两边分别竖立长方形的题刻石碑各一块。左侧石碑刻有“庆祝运动桥成功纪念”“人民力量”“丰都县第二区农民协会赠”,右侧石碑上刻有“人民运动桥成功纪念”“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支援祖国伟大建设向共产主义前进!”“公元一九五一年六月五日立”等文字。

斗转星移,历经68年风雨洗礼的人民运动桥虽然桥体木料渐变黝黑,桥头两端青石局部风化,但桥体至今结构坚固。桥头两端双重翘脊风雨墙上镶嵌的红“五星”也仍然光亮如新。如今的包鸾场镇已今非昔比,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已经有丰都的后花园和鱼米之乡的美誉,人民运动桥上不时有当地百姓和外来游客到此凭栏观光、聚会交流,给大山深处的包鸾镇平添了几分厚重的人文色彩。

人民运动桥是人民力量的象征,对研究地方桥梁建筑工艺和当地人文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曾收入《四川古建筑》一书,被列为丰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