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谈——我们的“智”生活
无限机遇 智联未来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大上”的智能技术,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智能化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市政协主席王炯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对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引发委员们对智能智造、智能生活的热议。
高光勇(市政协委员、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制造到智造打造一流品牌
目前,公司在重庆市科委等几个部门的联合支持下,建立了大数据中心、远程运维中心。在国家工信部的支持下,建立了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净化耗材智能制造车间。这样,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稳定了产品质量,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用户需求与生产制造的有机结合,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由于一直想要打造世界一流血液透析品牌,所以在没有经验、没有参照的情况下,也必须努力探索智能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要巩固国内龙头企业地位,要与世界一流公司缩小差距,必须利用好智能化这个工具和手段,才能具备长远的效应。作为企业,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 (邓永宏/文 张异/图)
裴小红 (市政协常委、重庆星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
我一直致力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方面的工作,今年我要为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进一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要求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加快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为了经济高质量增长,为了实现大城智管,我和我的团队将积极助推该项工作,以产品创新为驱动,以模式创新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的创新。 (凌云/文 王加喜/图)
王 巍(市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副院长)
培养“芯”人才
今年的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紧扣落实“两高”目标,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协商议政。很荣幸我也参与了其中的大数据资源管理等相关调研,对我市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感触颇深,这是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其中,芯片等产业发展又是智能化发展的硬件基础。因此,在智能化发展中,我们要发挥好传统优势,抓住制造业核心基础,持续推动中高端芯片研发;同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鼓励科技人才潜心研究。 (黄笛森/文 吕文彬/图)
夏小敏 (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渝北区政协副主席)
让5G多功能灯杆遍地开花
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将市政路灯杆、视频监控杆和交通指示牌集成 “多杆合一”的新型灯杆,能够有效促进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也是未来5G基站超密集组网天然的载体。目前,我市在洪崖洞投用了10根多功能灯杆,可实现照明智能化监控、环境和气象监测、手机充电、安防监控、紧急呼叫、信息交互等十大功能,应用示范效果良好。未来实现全市推广后,将大大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推进过程中,可以5G多功能灯杆示范为切入点,打造智慧城市协同感知体系,同时建立系统化、标准化体系,以及推动社会力量发展相关智能制造产业。 (蒋露露/文 秦杰/图)
马 懿(市政协委员、江北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统一大数据标准
现在智能化大数据的标准和系统太多,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在卫生行业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从国家到市里,大数据系统有几个,但是数据都不互通。要推动智能化建设,数据相互打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认为人工智能要真正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还需要迭代的技术飞跃。就目前来说,应该思考它能为我们实实在在做哪些事。从市级层面来说,特别是公共用户方面,应该建立相关标准,避免重复浪费。引进智能化产业,要和本地实际结合在一起,对接好各类资源。 (程颖/文 张异/图)
蔡锡田 (市政协委员、重庆时创阁健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电梯安全需智慧守护
积极推动智能化发展,既需要国家对智能产业的全面支持,也需要企业间加强协作。我多年关注并大力呼吁电梯行业智能化生产、管理、使用监管和健康大数据智能化等领域发展。电梯行业智能化将推动电梯行业安全标准的稳固,提升安全监管和风险管控能力,带动行业高效发展,造福民众生活。而健康大数据智能化则可做细并整合临床、病理、影像等方面医疗大数据,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放大专家智能,充分发挥优质医疗的效能。 (凌云/ 文 王加喜/图)
贾 韬(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
大数据建设也需“软硬兼施”
2019年重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显著,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积极响应市里号召,分别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学院,使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2019年5月各大学院也正式敲定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这些都体现了重庆市对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基础性发展的重视。
但去年7月,我在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调研时发现,目前我市大数据的建设、应用都还停留在硬件层面上,在价值挖掘这一块做得还不够。在较成熟的技术上,如何理清责任人,由谁承担收益与风险,这些方面不明确将阻碍我市大数据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今年我打算提交提案促进相关政策落地生效。(陈钰铃/文 吕文彬/图)
杨飞云(市政协委员、市畜科院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
未来养殖“无人值守”
智能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就养殖业而言,也需要大力加强智能化,发展智能养殖。目前正在倡导的无人养殖,能降低养殖业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可从饲养设备、环控设备、废气物处理等方面着手,最后延伸到整个养殖业生产链,建成智能程度高、环境友好型的养殖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环境得到保护,也能促进整个社会高质量发展。智能化是分层次的,需要一步一步实现。目前我们引进了一些养殖方面的智能化设备,初步实现了智能饲喂和智能环控。虽然真正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养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相信这是未来养殖的发展方向。 (阳娟/文 秦杰/图)
田宏林(市政协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计划财务处信息管理科科长)
用信息技术为生态助力
去年,我参加了市政协主办的首次网络议政及远程协商会,这一举措,为委员更好地履职搭建了平台,还为青山绿水贡献着政协智慧和力量。我认为,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能更好地为污染防治赋能。建议以“云技术”等创新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利用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着眼信息化基础工程、综合监测管理、常态化服务保障“三个环节”,形成监测分析、决策治理、反馈改进、持续优化的数字闭环,实现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民化,全面提升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效率、效能,为绿水青山助力。 (吴波/文 图 /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