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1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特别报道
02
发挥“三个作用” 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更好凝心聚力,切实担负起新时代人民政协新使命?1月12日上午,参加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成四个联组,分别围绕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热点话题畅所欲言,踊跃献计献策,充分体现责任和担当。

 

 

 

 

 

 

本版图片 秦杰 张异 吕文彬

 

第一联组:唱好助力双城经济圈履职大戏

本报讯 (记者 凌云) 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1月12日,11个界别、7个小组,200余名委员组成的第一联组,在市政协议政厅上演了一出助力唱好“双城记”的履职大戏。

围绕如何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委员们各抒己见,踊跃建言——

王任林委员认为,要完成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的目标任务,产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针对我市在推进“一区两群”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他建议加强区域间及区域内产业合作,引培并重做大产业规模,通过区县、片区细分领域“小集群”叠加建设成区域、市域行业“大集群”,推动协同联动发展。“要在‘十四五’规划中做好产业协同布局规划,形成清晰科学的产业分布。”

“聚力推动中心城市发展,突出主城都市区经济带动效能。”在叶静涛委员看来,主城处于中心城市经济极核,发挥其带动效应,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她提出,要尽快编制全新的主城都市区发展规划,着力提升主城都市区产业层次,着力形成“经济引擎”的梯度发展格局,以城市人口的聚集加速经济和产业的集聚。

来自万州的熊刚委员特别关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发展。他说,渝东北地区目前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同质化、生态发展压力大、管理扁平化等问题,应当从市级层面统筹资金资源,加大支持发展力度。他建议错位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高效生态农业,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提升发展商贸物流业。

唐应珊是土生土长的酉阳干部,她带来了关于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的思考。她说,解决贫困问题是首要任务,发展生态经济是最佳路径,产城景融合发展是重要手段,而大交通建设是关键支撑。“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渝湘高铁黔江—酉阳—秀山段纳入全市2020年开工项目启动建设。”她殷切呼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落实,特别是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重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杨金胜委员为重庆高新区“再出发”加油鼓劲,提出建议:进一步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和招商引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规划,提升基础设施投入强度,促进高新区融合发展。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精准高效引导科技转化、提升重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重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刘双翼委员也围绕科技创新提出建议,希望紧扣成渝双城协同创新发展,围绕科学城和高新区不断聚集科技创新需要的各类要素,打造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服务和数据中心。

杨世兴委员则从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角度,对加快建设我市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见解。他建议优化产业项目储备和管理,针对性用好市场机制,在产业项目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上多下功夫,做实做细。还要配套高质量的产业政策,加强统筹,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实现整合优化和创新,降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各种交易成本。

 

第二联组:共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速跑”

本报讯 (记者 程颖) 1月12日上午,在第二联组讨论会上,来自中共、民建、致公党、侨联、对外友好、九三学社、特邀等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2019年中新战略示范项目取得新进展,四大重点合作战略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吴在学委员认为开放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议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培养与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对外经贸人才,并坚持把大数据智能化创造作为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抓手。

田永中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口岸建设中存在一体化布局尚未形成、信息建设较为滞后、通关效率低等问题,建议合理规划口岸建设,促进我市各口岸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跨运输方式、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建立统一的口岸作业标准,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

“要强化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建议建立沿线省区市政府间协调与国家合作机制,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运营平台,发起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同基金。”周勇委员接过话筒如是说。而在胡百中委员看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提升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他建议市级层面统筹1+3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运营基地产业支持政策,推进跨境物流降本增效,积极争取东盟直通车牌照延伸至重庆,完善重大交通设施和多式联运基础设施。

营商环境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建议优化政企相互挂职,换个角度看自己,建立工作专班,市、区两级统筹协调,全市一盘棋推进;强化部门协作,切实解决部门壁垒、多头跑路、手续繁琐等问题。”罗朝友委员建议参照北京、上海改革实践,深入研析并对照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实施改革,重点在“一人办”“一人窗”、限时免、免费办上下功夫。提速数据互通,精准服务更贴心。这些建议引起在渝投资10余年的苏建清委员的共鸣。苏建清从民营企业家的角度分享了这几年来营商环境日益改善的深刻感受,并建议优化外商及高端人才减负降税政策,合理保护外商投资利益,优化法治环境;设立对话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实际解决企业发展困难。

 

第三联组:探索绿色发展的示范路径

本报讯 (记者 黄笛森) 重庆如何才能更好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1月12日,第三联组民进、工商联、科协、社会科学、经济、高等教育、特邀界别的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市领导吴存荣、刘强、胡文容、陆克华、谭家玲、王新强等参加讨论。

找准绿色发展主攻方向

“近年来,重庆成为‘网红’城市,城市品牌持续提升,重庆的山水‘颜值’更高、大地‘气质’更佳。”市政协委员蒋思海开门见山,为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所作努力点赞。

“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就要坚持绿色发展系统性保护生态资源,从制度上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抓好绿色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品质,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重庆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文化旅游业发展作为战略性任务;用好产业园区平台聚合功能。”

蒋思海的思考建议,与孙芳城委员不谋而合。孙芳城直言,重庆在走好“两化路”,构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如绿色产业发展待深化等。他建议,要多措并举推进绿色农业、金融、工业、生态服务等产业发展;点面结合,推进节能减排;深化改革,推动绿色治理多元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形成绿色职责体系,加强绿色治理法制保障。围绕“两山论”“两化路”,李敬、李川等委员也非常关注,他们分别提出“建立绿色核算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发挥示范作用”“建立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机制等,着力构建生态产业化经济体系,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等建议。

为两江四岸“绘蓝图”

“2018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主城‘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相继出台了治理提升实施方案、统筹规划等,为我市‘两江四岸’地区绘制了发展蓝图。”刘红斌委员将建言焦点聚在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上。结合对沙坪坝东部嘉陵湾区的深入调研,她发现这片重庆传统工业集聚区,目前城市格局还不清晰、配套功能不完善、新兴产业缺乏,城市生机活力不足。建议以点带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重点产业布局,加强市区联动。

“目前,我市‘两江四岸’还存在防洪应用标准不合理、交通功能过于强化、城市公共空间不足、沿江景观较为混乱、空间连贯性系统性不足等问题。”陈翰新委员认为,改善“两江四岸”景观、生态现状,必须从城市整体利益和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统筹编制长期整体规划;编制山地城市、山地河流防洪标准体系;重新定位滨江地块综合功能;打造互联互通生态清水绿岸等。

打好污水防治攻坚战

去年,市政协广泛发动两级政协组织三级政协上万名委员开展了“聚焦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委员明察暗访监督性视察,对此,市政协委员唐世田等也感触颇丰,“污水排放治理是‘三大攻坚战’的首战,由于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尚存;市政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能力发挥不足,治理系统仍有待加强;污染源追溯难度大,源头控制也待加力。他建议,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大力度控制污染源,进一步培育民营环保企业这支生力军进入污染防控领域。

“加强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刻不容缓。”姜莹星委员对此建议:“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量,有效提升污水收集率;科学选择先进工艺技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优化完善后续运行机制,保障农村污水处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农民主体环保意识。”

吴存荣表示,市政府将进一步在加大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防范控制生态环保风险等方面做出努力,并希望委员们围绕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发挥生态示范作用多建真言、多献良策。

 

第四联组:这一仗,必胜!

本报讯 (记者 蒋露露) 1月12日,山城晴空万里。“这一仗,必胜!”这天上午,来自民盟、农工党、妇联、农业、教育、医药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少数民族、宗教等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们,怀着坚定的信心,在重庆丽笙世嘉酒店展开联组讨论,共同探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市领导张鸣、李静、李明清、陈贵云、徐代银到会参与讨论。

胜在教育:建立贫困家庭后代教育档案

“我市贫困村中农村妇女占在家人口的60%以上,广大农村妇女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程禾委员率先发言,面对部分农村妇女“把贫穷当做习惯”等落后观念,她呼吁开展宣传教育、技能培训、项目帮扶、资金帮扶、平台搭建、典型示范等活动,激发农村妇女脱贫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这一词引起了委员们的强烈共鸣。“使困难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需要走进群众家中,话家常、讲政策、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李长洪委员说道,“尤其要加大教育投入,激发脱贫动机。”

“我本人出生农村,当初也是贫困家庭。走出乡村后,我支持家里所有的孩子读书……产生了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一个本科,最终彻底解决了整个大家庭的脱贫问题。”夏庆友委员用亲身经历呼吁,要建立“贫困家庭后代教育档案”,他还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一个贫困孩子辍学掉队,让每一个贫困家庭至少一个孩子接受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

来自秀山育才中学的范慧委员介绍说,贫困地区不少家长对教育不重视,让未成年子女辍学外出打工,常常需要反复上门做工作。范慧建议,落实家校共育,强化父母责任,同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

胜在产业:向同质化说不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温永学委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地说。针对目前产业同质化等问题,温永学建议,加大区域统筹力度,打造扶贫产业集群,鼓励金融支持参与,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促进扶贫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加大培育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公平的利益联结机制。”曾志红委员补充道。

“乡村旅游正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有利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直关注乡村旅游产业的李玉梅委员兴奋地提出。同样激动的还有张强委员,他如数家珍地列了一组数据“2018年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突破2.05亿人次,综合旅游收入677亿,连续5年年均增长15%以上”“带动了100万农民就业,33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李玉梅与张强两位委员建议完善规划体系,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凸显大山水大峡谷大库区大农村的资源底色,加强农旅融合的情感体验,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等建议,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胜在“后扶贫时期”:防止一人生病全家返贫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节点上,委员们格外关注“后扶贫时期”。兰廷春委员从健康扶贫出发,认为因病致贫返贫比重大,“2019年新识别贫困户443户,其中因病致贫占比73.6%,因病返贫占比90%”。同样关注健康扶贫的潘雪梅委员提出,建立权责清晰的扶贫医疗保障和救济政策体系,并对因病致贫人员动态管理,分类保障,“防止一人生病,全家返贫”。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委员们讨论的焦点。徐晓玉委员提出,要保持脱贫攻坚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章和平委员认为,需加强脱贫人口跟踪监测,构建返贫预警机制;陈友翠委员则从少数民族角度,建议完善差别化优惠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张鸣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