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科学调整医疗资源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诸如缺乏大数据基础上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可靠研究资料;非集中救治医院角色改变后,人力物力资源未及时调整;基层地方政府缺乏科学预判和统筹安排,易造成资源浪费;集中收治医院患者的心理压力问题关注不够;对打持久战的预期不足等。
为此,建议:
建立统一标准尽快完整地收集病历数据。一是加强病例数据信息化收集和利用。尽快建立统一标准,完成集中收治医院相关病历资料的统一网络收集,组建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呼吸病学、感染病学等专家组,在大数据基础上更全面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规律,密切跟踪随访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的变化。二是尽快建立大数据基础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模拟数理模型,通过以上研究成果帮助各级政府更科学决策和及时政策调整。预判疫情发展的加速度和减速度,做到政策的及时调整,让抗击疫情战争少走弯路,降低成本。
非集中救治医院人力物力资源的再次科学调整。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区域间重新统筹部署,力保集中救治医院和疫情爆发区域的资源需求。
政府统筹把关,科学管理,避免项目和设备投入的乱象。省级行政部门统一把关各所辖范围的相关政策项目,加大区域内的统筹安排,防止一窝蜂上,过多过大投入项目和昂贵设备,如移动CT、负压转运车、ECMO等,根据危重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的特点,采用调动现有医疗资源和设备为主,避免过大的一次性投入,疫情期间使用率低下,疫情之后废弃不用。
关注集中收治医院患者心理压力问题。加强人文氛围建设增加患者治疗专家组中的心理卫生专家,常规评估和随访集中收治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问题及时干预。加强集中收治医院人文氛围建设,如:温馨告知书、家庭成员无障碍通讯联系(电话、信件)、成功救治出院患者的宣传,患者个人家庭困难的关心等。
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疫情得到一定缓解后,及时做好政策调整,严防严控也需要保持高压,在更长的时间防止疫情再次发作。加强宣传和引导,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和政策准备。当临床数据和大数据收集有一定基础以后,更加注重大数据基础上相关专家组集体研究的结果,动态跟进,尽量减少权威专家人士个人对疫情预测的报道宣传。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市委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