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3月2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白衣执甲 谢才德:仁心无畏方为医 秦愉:我愿是一束微光

版面翻页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04
谢才德:仁心无畏方为医
□ 本报记者 秦杰

◆ 农工党党员

◆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治愈、出院、清零……一个个好消息的背后,是千万医护人员的坚定信念和无畏付出,是“援鄂医疗队”创造的一个个生命奇迹。

农工党党员、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谢才德正是第一批奔赴湖北孝感市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援鄂医疗队驰援湖北。自此,日夜星辰,席不暇暖。他的援鄂经历是成千上万医务人员的一个缩影,他说,“一线危险,但救人水火是医生的职责所在,我知道自己的职业意味着什么,并热爱着自己的职业。”

站好最后一班岗

“谢谢你们,白衣天使!”武汉市民站在自家阳台上向医务人员挥手致意,全力呼喊的感谢声汇成最美妙的和声,电视里援鄂医疗队撤离时的场景让谢才德动容。这一刻,意味着国内救治新冠肺炎的战役逐步进入尾声,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明媚春光。

3月21日,这是谢才德到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的第52天。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援鄂医疗队从17日开始撤离,截至20日已撤离1.2万名援鄂医务人员。然而此刻,谢才德及其所在医疗队仍在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坚守,站好最后一班岗。正式接到参与第三轮救治任务的通知后,这一天他穿上防护服走入重症隔离二病区,为促成在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贡献力量。

“大年初六到达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后,我们立即到隔离病房着手准备救治工作。”谢才德回首1月30日刚到这里的日子,自己所在的重症组接管了孝感市中心医院三个隔离病区,他被分配到隔离一病区,该病区当时共有患者33人,其中重症7人,危重症4人。

“危重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预后很难预估,治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有慢性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绝不能掉以轻心。”谢才德说,对危重症患者而言,不仅需要治疗新冠肺炎,而且需要应对新冠肺炎诱发的基础疾病,这成为治疗的一大难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高强度的工作,与平时工作有所不同,他的颈椎病犯了,晚上疼醒之后也只是默默承受,一觉起来照样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病房。正是在医疗队员的艰苦努力下,他所在隔离一病区的绝大部分患者病情明显缓解,陆陆续续治愈,陆陆续续出院。第一轮救治任务完成后,谢才德义不容辞参与第二轮救治任务,所在病区30名患者皆为重症与危重症患者,尽管难度升级,但经过两周的努力,最终无一例死亡。

 

清零才算圆满

2月13日完成第一轮救治任务,重症隔离一病区。

3月13日完成第二轮救治任务,重症隔离三病区。

3月21日参与第三轮救治任务,重症隔离二病区,待清零。

这是谢才德所在援鄂医疗队此行重要的时间线,新增清零了,但在院的病人还未清零。灿烂的樱花树下,有了驻足留影的医护人员,援鄂的外地医护人员陆续返乡,此时此景,思乡之情尤切。然而,“待清零”三个字是他们继续坚守的原因。“真正清零才算圆满完成任务。”不仅谢才德这样认为,医疗队其他59名成员也这样认为。

对于圆满完成剩下的任务,谢才德信心十足。他说,他和重症组成员是第一批到达孝感市的援鄂医疗队,团队绝大部分都是主任、副主任医师,经过两轮的治疗任务,治愈200余患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配合默契。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治疗轻症患者非常有效,而危重症患者由武汉市统一管理,有重症医学科的专家远程会诊或前往医院指导。现在有团队,也有方法,难题迎刃而解。

“想必您也是常常惦记着我们的,您不必担心,家中一切都好……”女儿谢思懿的一封家书让谢才德的眼眶湿润了,这是女儿第一次给他写这样的信。家书中记录了父亲不在家期间的生活,写得有滋有味,思念全然流淌在女儿的笔尖。家人尽管对他十分想念,但是在每次的视频聊天中,言语之中总是理解与支持。“回家之后最想做的事就是抱抱还不满周岁的儿子,下厨为父母妻儿做一顿丰盛的饭菜。”谢才德感慨万千。

 

苦难面前什么都不怕

“你在一线要注意身体,预祝抗疫胜利!”一通来自美国的鼓励电话,让谢才德心里一暖。这通电话是自己的一位已故病人李先生的女儿打来的。李先生曾十余年定点到谢才德所在的医院看病,并指定他医治。李先生离世后,他的家人仍视谢才德为友,并常常关心问候他。

时常被亲朋好友问及“你在一线怕不怕”,谢才德坦言,“作为直接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如果防护稍有不慎,后果可想而知。但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岂能临阵脱逃?当看到同胞们正在经历苦难,真的什么都不怕了” 。

作为医生,救人水火之中是职责所在,他知道自己的职业意味着什么,并热爱着自己的职业。他出生在四川宣汉的一个小镇,是贫苦农民的儿子,父母靠种田为生,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记得自己的医生梦源于一件小事。那时他正念高中,得了牙周脓肿,看病后没钱拿药。医生却说先用药,有钱了就来缴费,没钱就算了。就是这位医生,让谢才德感知医生是一份可以帮助他人的高尚职业。后来,他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然而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却成为了一大难题。他的大姐在新疆打工,每月寄生活费给他。靠着家人的全力支持,才成功完成学业。工作后,医院呼吸科主任李秀宪支持他钻研技术,鼓励他事事放手去干。援鄂期间,热心的孝感市民有的送来一钵鸡汤,有的送来新鲜水果,还有的拿着一件纯白的衣服让医务人员签名,这让谢才德十分感动。一路走来,这些温暖一直鼓舞着他,影响着他,给予他全力以赴治病救人的无穷动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