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4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同收战疫·共克时艰 致敬援鄂英雄:最美逆行者的战疫时光

版面翻页
同收战疫·共克时艰
02

致敬援鄂英雄:最美逆行者的战疫时光

重庆最后一批从武汉返渝的医疗队员受到热烈欢迎 王加喜 摄

3月29日,两架搭载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313队员的飞机降落在重庆江北机场,重庆机场用民航界最高礼遇“过水门”迎接 王加喜 摄

苟洪娟:守护英雄的小小身影

“立身中正,心静体松……”綦江区政协委员、綦江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苟洪娟正在分享八段锦的要领,医疗队员们沉浸其中,慢慢让自己的精神和身心处于轻松状态。这是回到重庆的第一周,闲余时间练习八段锦为白衣战士们的医学观察期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在孝感抗疫一线做院感督导员的任务如今圆满完成了,苟洪娟对医疗队员的关心一如既往,依旧每天负责队员健康监测和上报,自己认为有效的健身方式也积极分享给大家。别看她小小的身板,她却是“守护英雄”的人。

“必须实现队员零感染的目标!”出发去孝感时,苟洪娟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让队员平平安安地去,平平安安地归。3月28日,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圆满完成全部工作任务,第二批撤离队员143人乘飞机返回重庆,苟洪娟所在的孝感市中心医院重症隔离一病区第三小组也在队列之中,医护人员零感染,平安归来,一个都不少。

在不同的工作场合,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应如何防护?返回驻地,进门、吃饭、洗衣、清洁、取物又应如何防护?怎样树立“卫生通过”和“1米安全”的意识?苟洪娟深知,医护人员在“污染区”和“清洁区”间穿行,任何疏忽带来的后果都将不堪设想。防护涉及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所有细节都必须一一明确。她的工作关系全队人员的安全保障。责任重大,苟洪娟丝毫不敢松懈。为此,她及其他院感督导员在因地制宜制定院感防控流程后,分批次对全体队员进行培训。为了确保绝对安全,她一步步为队员们指导、讲解、演练,确保每人都能熟悉和掌握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树立“三区”意识,并对布局的初步流程进行反复模拟、讨论和修改。用爱、使命和责任,她牢牢守护着临床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防线。

经过严格的前期培训,队员们蓄势待发,而就在此时,听闻孝感当地一名医生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职的噩耗。为了消除队员们的担心,队里再次组织大家学习科学防控,而苟洪娟则尽己所能为医护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降低相互污染的概率。她做好防护后进入病房,挪开床和柜子,把空间腾出来,这样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地方再也不打挤了。天光从明到暗, 一个小小的身影在病房内穿梭直至天黑,只为让队员们重拾信心,为他们的安全再多做一点。“那些床可真重,身体逐渐累到精疲力竭,心里却慢慢踏实起来……”苟洪娟在日记里如此写道。

怕吗?她说,怕是人之常情,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有危险当先上。苟洪娟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旅预备役部队卫生所副所长,她一直以一个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锻炼体魄,磨练意志,严于律己,时刻准备着。军人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不负一身戎装。

苟洪娟一刻不敢懈怠,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把关,认真核实,确保万无一失。帮助队员们正确穿戴好防护服,检查战友们口罩的严密性,防护服的伸展性和活动度,护目镜和面屏的清晰度及遮盖度,帽子、口罩、衣服、鞋套等从上到下是否都正确穿戴和完整。“细心,细心,再细心。”进入病房前,苟洪娟反复叮嘱队员:“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八点,十多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看着一批批队友上班、下班,再上班、下班,四小时一班轮流了几回,终于轮到苟洪娟下班的时候。脱下厚重的隔离衣时她才发现,汗水湿透了三层衣服,厚厚的冲锋衣内层绒布布满了水珠。

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苟洪娟不仅是督导员,更是清洁工、搬运员。搬运药品、清理秽物、消毒房间……每一样细琐繁琐的工作,苟洪娟都亲力亲为。累吗?她说,忙起来真没觉得,都是过了才后知后觉自己是多么疲惫,心里一直想着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怎么才可以做到没有一点缝隙,为了医护人员100%的安全,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们守护好医护人员的健康,健康的医护人员才能守护病人的健康。”苟洪娟说,这是一段各尽其力、为打好生命保卫战而奋斗的日子,令人难忘。如今,战疫胜利的曙光显现,回想起做守护者的时光,曾一度紧张到辗转难眠,现在成功完成使命胜利归来,心里终于踏实了。她想,接下来逐渐恢复自己的锻炼计划,待医学观察期结束到家时,大声喊一声:“我回来了!”

守护英雄的人,将要回归她的生活了。 (秦 杰)

韩安强:时刻为生命站岗

“韩安强同志,后天是你的生日,我代表民盟市委提前祝你生日快乐!希望你和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所有重庆盟员,发扬民盟先辈的优良传统,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筑起人民健康之盾……”2月25日,已在湖北省孝感中心医院抗疫一线奋战半月的民盟重庆铜梁支部盟员、铜梁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韩安强收到了来自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盟重庆市委会主委吴刚视频连线的真切祝福,他倍感激动地回应:“一定会不辱使命,平安归来!”

3月23日,跟随重庆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湖北孝感42天后,韩安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平安凯旋。

目前,仍在北碚集中隔离休养的韩安强,回想起一个多月的战疫时光,全都历历在目。到达孝感后,韩安强和“战友们”马不停蹄接受完“新冠肺炎”的临床诊疗相关培训后,2月13日凌晨,他便正式走上战疫前线,走进了孝感中心医院急诊ICU病区。“当时病房里有8位危重患者,除了有气管插管用呼吸机维持呼吸的病人,还有1位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病人。”看到有的病人被一群机器围住,痛苦不堪,韩安强也感到心酸、无助,但他不敢有丝毫恍惚懈怠,时刻绷紧神经,不允许自己出一点差错。

每天穿上厚重且闷热异常的全套防护服,进入ICU病房一工作就是6小时。因危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除了基本的诊疗外,还要对病人进行翻身、擦洗、协助大小便等护理。此外,韩安强还会不时接到情绪低落的病人家属打来的电话,为了安抚这些家属,他还得“兼职”心理师,对家属们进行心里疏导和安慰。“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地挽救每一个生命,让躺在病床上的他们更有尊严的活着,让他们的亲人更安心。”

紧张压抑地工作1周后,韩安强所在病区有2位危重病人病情出现好转,转到了过渡病房,他也才稍稍喘了口气。

2月26日,忙完一天工作的韩安强,收到了“战友们”为他准备的一份惊喜:一个用手撕面包、苹果、曲奇、奥利奥拼成的生日蛋糕和一场特殊的“战地”生日会。“这或许是我一辈子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了。”感动之余,韩安强许下了两个生日愿望:一个是希望早日战胜疫情;另一个是想回家后拍一张全家福。经历这次疫情,参与这场战疫,韩安强对“珍惜”二字有了更深的体悟,“在孝感期间,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所以,战胜这场疫情后,我会好好陪伴家人,珍惜所有的亲情、友情,不要让‘来日方长’变成‘悔恨终身’。”

3月22日,重庆医疗队与孝感本地医护工作者并肩战疫40余天后,孝感中心医院新冠肺炎的重症病区已从最初的2栋楼4个病区合并剩下1个,韩安强接到了撤离孝感的命令。“当时心中百感交集,我想留下但又不忍留下,因为留下就意味着这里仍有很多病人需要我们。”

3月23日,带着对孝感的不舍、带着与春天的约定,韩安强服从组织命令,平安凯旋。“当天,看到为我们送行的孝感人民,看到热情为我们接风洗尘的家乡人民,再苦再累都值了。战疫的成果和荣誉也应属于所有人。”

如今,在医疗队的统一组织安排下,韩安强和队友们终于又理了自己心仪的发型,同时,他也每天积极参加队里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积极调整放松,准备迎接新的工作和生活:“作为一名医生,不论何时都不放弃任何生命,继续时刻为生命站岗!” (黄笛森)

李少雄: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

“我愿立即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1月24日,当得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重庆各三甲医院立即组建赴鄂应急医疗队援驰武汉,九三学社社员、綦江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少雄第一时间报名,主动请缨赴鄂支援。

但他并没有“如愿”。因工作需要,李少雄被安排留在綦江,于1月31日到綦江新组建的古剑山新冠肺炎治疗隔离病区担任医疗组组长,对收入该病区的患者医疗处理总负责。就这样,患者用药、检查、传染病报告、专家会诊、患者转诊、院感防护……李少雄事事亲力亲为,尽心尽责。

“病房就是战场,救治患者,我们责无旁贷。”在隔离病区,有未知、有挑战,更多的是责任。每天上午,李少雄都会和同事们认真分析患者病情,梳理病程发展,及时对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调整,预设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

“我每天接电话100个多,充电宝都是随身携带。”李少雄笑着说道,为节省防护服,除诊疗外,自己只能通过视频、电话与患者沟通交流病情,每天晚上,还要参加医疗、护理、院感、保障等部门的总结会。

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坚决不让一例患者漏检。这是从事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李少雄一直坚持的原则。从武汉返回的疑似患者余某,前3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患者症状完全好转、胸部CT大部分吸收,基本符合出院标准的情况。凭着职业的敏感,李少雄怀疑该患者为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很大。尽管医院预防保健科没有计划安排该患者核酸检测,李少雄顶着压力坚持给该患者安排了第4次核酸检测。经查,该患者第4次核酸检测可疑,第5次核酸检测确诊。

除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李少雄和同事们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安心治病。新盛镇的一名疑似患者,在治疗期间,因担心家里的几十头猪无人喂养,几次想偷偷跑回家。李少雄得知情况后,每天数十次电话与患者交流沟通,并与当地政府和区卫计委取得联系,安排专人照管,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让患者能安心隔离治疗。

2月19日,仍在岗位上忙碌的李少雄接到通知,自己将作为重庆市第十三批医疗队成员于20日出征湖北孝感支援。“很激动,甚至有些欣慰,我该回报生我、养我的湖北了。”他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对口分配到重庆工作,至今已17年。短短的一天时间里,他完成了交接工作,收拾行囊踏上了驰援湖北孝感的征程。

在重症隔离区,40%以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沟通问题首先就摆在了李少雄他们面前。“语言障碍确实让我们头疼,我们说的患者听不懂,患者说的我们听不懂,很是尴尬。”李少雄没想到回到自己家乡,孝感当地的方言却让自己感到如此陌生,为了不耽误患者治疗,他们每次在与患者沟通时,都会随身携带纸笔,写写画画,让双方的沟通能更融洽,或是配备一名当地护士作“翻译”。

2月26日下午4点,李少雄所在小组换防接替了孝感中心医院重症隔离一病区的所有工作,李少雄和搭档值本小组到病房后的第一个夜班。因为是重症病区,所有患者病情都比较重,还有4个危重症患者。2月27日凌晨3点,李少雄正在病房查看时,13床患者突发呼吸停止。“不能犹豫,也不敢犹豫,患者等不起那几分钟。”丝毫不顾有被感染的风险,凭着医生的本能反应,李少雄立即对患者开始心肺复苏,近40分钟的心脏按压,双手已经是不停地颤抖,这是体力与精力的一次大考验,而密闭不透气的医用防护服更是使这项救治变得异常辛苦,每分每秒都是考验,抢救工作结束后李少雄的衣服已经紧紧地贴在了身上,近乎虚脱。

“如果决定开始做一件事情,我会坚持到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这是出征前,李少雄在日记本里写下的一段话。如今凯旋归来,脱下厚厚的防护服,他说,如果国家还需要,自己仍然会站出来,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吴 波)

刘煜亮: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1月27日援鄂出征仪式那天,九三学社社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煜亮没有亲人送行,“父母岁数大了,孩子年龄太小,妻子在除夕夜就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驰援武汉”。原本在他主动请战湖北后,医院领导、科室主任都找过他,说爱人已经去一线了,让他就不去了。但他觉得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在疫情面前责无旁贷。出行前,他把父亲的电话通过微信发给了两位好友和科室的护士长。

初到孝感,当地医院防护物资较为紧缺,为保障医疗工作能够及时、顺利展开,刘煜亮在有限条件下尽量做好防护,率先进入隔离病房查房,展现出医疗分队队长应有的担当。2月12日夜里,东南医院收治的一名患者,因患有精神分裂症,情绪失控,不但在病房里乱砸东西,还跑出病房。刘煜亮和医护人员们极力稳定患者的情绪,折腾了整整一夜。

除了要负责东南医院医疗分队的所有事务,刘煜亮还担任重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轻症专家技术组组长。在巡回诊疗工作过程中,他发现有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因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从轻症发展成为重症甚至危重症。

针对这样的情况,他组织队友们总结经验,收集数据,总结出了一套“重医方案”。刘煜亮团队撰写的《疫区新冠肺炎患者解除隔离流程及后续防控建议》《“方舱医院”类似条件下,如何高效诊疗疑似新冠肺炎患者》《2019冠状病毒病分层诊治的流程探索》等文案材料,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对早期识别并预防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变和降低疫区新冠肺炎患者的危重症率、病死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为重庆市首批援鄂医疗队轻症专家技术组组长,刘煜亮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深入孝感疫情最严重的汉川、大悟、孝昌、云梦、应城等区县,会诊患者,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医院对轻症患者救治原则把控不到位,这些都不利于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刘煜亮说,为了有效遏制部分地区轻症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发展,他利用巡回诊疗的时机,每到一家医院,就在当地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为了更好地帮助当地医护人员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刘煜亮带着他们一一深入病房查房,对患者情况进行面对面分析。不仅如此,他还结合在东南医院临床工作经验及对其余区县市定点救治医院的巡诊经验,对后续前来援助孝感的医疗队队员进行临床工作前培训。“急孝感所需,尽重庆所能。”刘煜亮说,不能来了帮个忙就走,还要搞好传帮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他毫无保留传授“重医经验”,凯旋之后,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吴 波)

张军:“医院就是我的阵地”

“一场病毒让我们这102个互不认识的人成为了同生共死的战友,也完成了我们对国家最忠诚的承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共战荆楚,无恙凯旋。”3月31日,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农工党党员、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张军在“回家仪式”上动情地说道。从2月15日抵达武汉,到3月18日回归重庆,32天的援鄂时光让张军心中感慨万千。

除夕夜,原本是阖家团圆、欢度新年的日子,但今年的除夕夜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来自西南医院、大坪医院等医护人员与家人分离,组成了“战疫”小队搭上了前往湖北支援的飞机。网络上发布的一张张小队离开重庆的照片让同样身为医护人员的张军心情澎湃。2003年还在攻读医科大学的他经历了非典,也正因为这场疫情,张军心中对于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使命感。“我们虽然不能像士兵一样扛枪上战场,但我们也有自己的阵地。”

在这份心情的驱动下,除夕夜当天张军便主动向医院申请前往武汉支援。到2月15日中午,张军终于接到了即将前往武汉的通知。“当时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心情,觉得自己终于也可以为国家出更多力了。”

当天晚上,张军和同行的医护工作者一同抵达武汉。走下飞机,夜空下飘舞着雪花,张军心中不免伤感。去年5月他曾去过武汉旅游,眼前和印象中热闹的武汉截然不同的画面让他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真的“病”了。“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治好它!”

2月17日,张军正式进入了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在这里的每一天对于张军而言,无疑都是一场需要全神贯注进行的“战斗”。

“只要穿上防护服,这场战斗就拉开了序幕。”为了确保安全、避免感染,每一位医护人员全身上下都需要裹得严严实实,不能让任何一寸皮肤暴露在空气之中。也正因这身厚实的防护,6个小时的班次工作下来,大家的护目镜上都凝结了水珠。有时候水雾进到了眼睛,他们也只能眨几下眼,努力克服,不能把护目镜摘下来,因为一旦脱下这身防护服,就得换新的。“我们到的时候,医疗资源已经比较充足,但我们的前辈他们当时一套防护服得穿好几天,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浪费。”因此晚上值夜班时,张军更是加倍小心,尽量站着和瞌睡做斗争,“要是睡得迷迷糊糊的不小心弄歪了护目镜就麻烦了。”

除了要克服这样的问题,每天要负责照顾治疗200多名病人,对于张军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以最大的耐心面对每一位病人。方舱医院初期每天只有5-6个核酸检测的名额,有的病人因为迟迟未轮到自己,难免有些焦虑情绪,遇到这种情况,张军总是耐心劝导,并把病人们的需求及时向二线人员反映。“这段时间有好几个病人加了我的微信,他们遇到问题就会在上面问我。”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耐心细致,在听闻重庆医疗队将要返回时,不少出院的病人通过微信发来“感谢信”,欢迎张军疫情结束后再到武汉好好看看。“在方舱医院这段时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患关系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这份感动也将激励我不断前行。”

结束了两周的隔离后,4月1日,张军终于回到久违的家中,但在和家人简单相聚之后,张军又要“启程”了,“4月6日,我就要去成都人民医院继续进修神经内科,目前合川区在心血管治疗上还是空白,我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钰铃)

梅林:前行在对抗传染病的路上

“2月28日,星期五,雨。今天上夜班,是正式接管病区后第1个夜班,不免有些紧张。上班期间,有2个危重病人的病情加重,还好和重症医学科的赖松老师一起值班,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对症处理,病人的情况逐渐好转。查看最近1周孝感市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较上周明显下降,好像看到了‘拐点’,但我们也不能麻痹大意,坚决抗疫到底。”

……

民盟南川总支委员、南川区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医生梅林2月20日随重庆市第十三批援鄂医疗队进入湖北孝感战疫以来,这样简短的工作日记在他结束每天的工作后,都会抽时间写下,“这是一段值得记下的特殊经历”。

3月23日,梅林平安凯旋。在接受家乡重庆用民航界最高礼遇“过水门”方式的迎接后,梅林内心无比激动,“感觉这太隆重了,其实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事,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激动之余,回想起在孝感第一人民医院与当地医护工作者并肩战疫、与患者朝夕陪护的1个多月时光,梅林心中仍在牵挂。“我工作的病区主要收治的是新冠肺炎疑似和轻症病人,我主要负责查房和核酸咽拭子采集。”梅林说,到达孝感之初,孝感开始封城,心中难免也会感到紧张,有时甚至失眠。“那时,我们查房也发现,很多患者心理疾病重于身体疾病。”梅林和同事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不断给予患者宽慰,也收到了患者的真心。“一天,我们有同事工作时身体出现不舒服,患者还主动伸出援手帮着扶同事去休息,我们都很感动,也积极调整自己迅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虽然采集咽拭子等工作具有极高的风险和挑战,但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感染科的医生,从1月25日起就已在南川区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及发热门诊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梅林又坚定了信心,并开始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很快适应了在孝感的战疫工作。“守护患者健康是我们的初心,与传染病斗争是我们的使命。”

在孝感战疫几天后,梅林才将自己主动报名驰援孝感的消息告知了父母。“出征前,害怕父母担心。不过,他们得知消息后,都表示十分支持。”如今,已平安凯旋的梅林,除了和“战友们”集中隔离休整,他也开始对此后的生活有了新憧憬,对工作有了新思考:“因为父亲曾感染传染性疾病,我后来选择学习了感染病专业,如愿进入了医院感染科工作。通过此次抗疫战斗,我更加坚定了在对抗传染病的道路上前进的信心。” (黄笛森)

陶文:挑战“方舱医院”

在武汉战疫四十多天后,作为第四批援助湖北的市级医疗队队员、九三学社社员、重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陶文终于回到了重庆。回想起在武汉抗击疫情的这段日子,陶文心中感触万千。

2月4日晚上11点,忙碌在医院的陶文接到了前往武汉支援抗疫的任务。面对任命他没有丝毫犹豫,在他心中,支援武汉不仅是身为医务人员应有的职责和使命,更是乡愁。

出生于湖北天门,1999年到2004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完成本科学业,陶文对武汉充满了感情。和家人匆匆告别后,第二天一早,陶文便和38名同事一同出发前往武汉。“对于我来说,不是前往武汉,而是回到武汉。”

从火车站到酒店的一路上,陶文透过车窗看着和记忆中截然不同的武汉,“我曾经在这里的街角看过美丽的樱花雨、吃过美味的热干面,和热情的武汉人一起谈天论地,可现在因为疫情一切都变了样”。陶文暗暗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座城市。

2月7日,在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陶文和同事们走进了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在这里设有1500个左右床位,但最后接收的病人多达1900多人。尽管已经有了十几年的从医经验,陶文还是感受到了莫大的挑战。“除了工作量大,还因为方舱医院的建设属于医疗领域中的创新之举,很多相应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好,如何分配病人、如何管理、转出院有什么要求,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随着病人逐渐增多,陶文等人意识到尽快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已经迫在眉睫。为此,他和来自其他省市的医疗队员们将在收治病人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到微信群里,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大家一起讨论是否可行。“那几天大家都很着急,关于收治病人的建议、医疗物资紧缺等问题,每天群里都有很多信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当地抗疫指挥部工作人员的配合帮助之下,方舱医院相关的经验总结也更加丰富详细。在2月22日发布的《方舱医院手册》(第三版)编写单位里写着:东西湖方舱医院,其中重庆市国家紧急医疗队的名字赫然在列。能推动《方舱医院手册》刊印,这让陶文感到十分欣慰。

随着东西湖方舱医院渐渐走入正轨,2月16日,陶文又和同事全部转入了沌口方舱医院,负责收治患者,支援其建设和运行。在这里,陶文一口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他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在注意到有不少患者因为疫情而心情沮丧、闷闷不乐时,他的心里十分焦急。“因为心情不好、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影响人体免疫力,而要战胜这个病毒,免疫力十分重要。”为此,陶文只要有时间就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当得知一名患者因为一时无法获知家人情况,内心十分焦虑时,陶文鼓励他:“你现在症状都消退了,也不发烧了,再做几次核酸检测就可以出院,就能和家人团聚了。现在没有消息不一定就是坏消息呀。”患者渐渐放松了心情。“作为医生也作为老乡,我说的话他们更能听得进去,效果也会更好。在聊天的过程中,我还可以观察他们的呼吸情况,帮助掌握病情。”在这样的考虑下,每次巡查负责的区域时陶文都会与病人们聊天,“基本上每个病人我都和他聊过。”正因为一心扑在医疗第一线,陶文虽然和家人约好每天晚上七八点视频通话,却常常错过时间。他的心中多有愧疚。但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笑脸走出方舱医院,陶文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满足感。 (陈钰铃)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