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4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智慧支撑  发展有我

版面翻页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04

建言发挥“三个作用”

智慧支撑 发展有我

□ 本报记者 邓永宏 程颖 吴波

“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对重庆提出发挥“三个作用”的要求。

一年来,重庆如何更好发挥“三个作用”?全市政协委员既倾力助推,又积极建言。日前,部分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结合他们的本职工作和专业优势,围绕如何发挥好“三个作用”,谈体会、话未来。

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受访者:黄 俊 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李 敬 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易小光 市政协委员、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

“重庆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不断优化,加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利好的叠加,更有利于重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出支撑作用。”黄俊说。

如何发挥支撑作用?黄俊认为必须遵循“实施大保护、推动大开放、着眼高质量”。大保护,需要努力优化和拓展成渝之间的要素配置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撑西部实现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大开放,需要努力加快建设海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支撑西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高质量,需要努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人才交流合作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经济内生动力支撑西部实现新经济、新动能转换,促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

 

建立绿色“经济圈”

“重庆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转型,一方面,重庆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另一方面,要建好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在绿色发展上更有作为。”李敬从经济发展着眼给出了答案。

李敬建议,要统筹成渝两地开放通道建设、优化口岸功能,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立体综合大口岸体系、加强开放市场合作。在建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重庆应当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率先建立绿色核算制度,如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制度,绿色GDP核算体系等。

 

点赞“支撑”路径

“重庆在生态建设、改革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城乡统筹等领域积极探索,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易小光赞许道。

在发挥支撑作用的具体路径上,易小光认为,以主城区都市圈发展带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率先突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建设重庆多式联运国际枢纽和口岸高地;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促进科技创新,建设西部创新高地,高标准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链条,打造人才特区。

 

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受访者:王 林 市政协常委、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

王君成 市政协委员、江津区政协主席

黄 伟 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监事会主席

冯利朋 民进会员、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深度合作互动 提升经济能级

“一年来,重庆进出口额大幅增长、中欧班列(渝新欧)居全国前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过境免签从72小时提升到144小时、对外投资持续稳步提升……重庆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便利,重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王林看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能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如何发挥带动作用?王林建议要继续扩大开放程度,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建立一个经济本身的能级;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互动,深入地关注和研究这些国家的产业,既需要引进先进科技等前沿产业,也需要走出去投资。“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科技交流、人文交流等双向互动;成渝地区要加强合作,形成共识与合力,通过合作来推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要和‘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协同发展,分享绿色发展经验。”

 

立足主战场 开放新平台

江津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航运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拥有开放平台政策、交通和专业市场等优势。“近年来,江津围绕建设全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主战场、全市改革开放创新示范区和内陆国际物流重要节点目标,统筹推进五大行动,承担起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王君成说道。

王君成建议,要积极争取市级层面支持,将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珞璜港纳入国家口岸开放“十四五”规划,在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建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争取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获批国际班列站点资质,推动中欧班列尽快延伸至江津;出台“水公铁多式联运扶持方案”,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江津综保区开放功能发展更多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打造消费品工业集聚示范区和医疗器械集聚示范区。

同时,他建议在持续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常态化运行基础上,做强东向开放通道,开通以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为始发站点的重庆—上海沿江班列;积极应对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壮大加工贸易,申报加工贸易示范区,扩大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全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与川黔周边区域产业合作,推动开展技术研发与生产合作,促进旅游一体化发展,深化与周边省市区的农业互惠合作,协同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

 

西部枢纽搭建“空中丝路”

重庆不沿边、不靠海,要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必须加快航空发展。在黄伟看来,重庆要持续拓展完善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搭建“空中丝路”。对外要注重开辟枢纽节点和重要目的地的国际航线,对内要加强航空与地面交通方式的链接,尤其需要注重铁路干线与枢纽机场的互联互通,扩展对远周边的辐射能力;加快发展国际航空货运,增强全球化供应链的韧性。

他建议,加快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积极推动成渝两地机场在战略、管理、建设、市场等各个方面的合作,进而促进西部枢纽机场之间的整体协同,更好地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时,打造航空功能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临空智能制造、会展商贸等基于航空的创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航空产业链,形成航空产业生态圈,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构建“个性”物流集群

“重庆在构建大通道、大口岸、大平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但外向通道进一步增多、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而且区域协同、通道服务等‘软服务’也更加务实、顺畅、高效,‘借道’重庆的兄弟省份阵容进一步扩大。”作为物流专业的研究与教学者,冯利朋更乐于从细微处观察大变化。一年来,她多次带领学生去果园港、团结村、巴南公路港等我市重要的物流节点学习考察。“特别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和成都的两个铁路港在3月底签署了合作协议,重点在4个领域、20个层面展开深度合作,这将提升成渝两地在货源组织能力、通关效率、在途时效的领先优势,这也预示着重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时,底气将更足。”

当前,物流集群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涌现和快速发展,成为孵化物流企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推动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在国际上,鹿特丹、新加坡是物流集群方面的成功案例。而在国内,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已经在引领物流集群的发展。为此,冯利朋建议重庆以确立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扩大经济合作平台、吸引更多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早日形成富有个性的国际级物流集群。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受访者:陈 震 市政协委员、荣昌区政协主席
张 勇 市政协委员、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屈 强 沙坪坝区政协委员、陈家桥街道办事处主任

 

树牢一体化发展理念

“全年组织委员45次、460人次,开展‘聚焦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明查暗访监督性视察,上报问题线索41个;聚焦全区21个城镇雨污水管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面对这一组组数据,陈震说,不敢怠慢,不敢马虎,是这一年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成渝地区黄金联结点、川渝合作“桥头堡”的荣昌区,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助力绿色发展?陈震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理念必须树牢。“要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下功夫、求实效。”他建议,要立足实际,在助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同时,加强成渝地区市(区)政协的沟通联系,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共建、平台建设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把荣昌建设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维系着全国35%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人饮水安全,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主城区获批‘无废城市’试点;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张勇认为,虽然有效维护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但在一些重大环境问题和领域应逐步实现从“跟跑为主”到“并跑或领跑”的转变。
“要瞄准国际国内前沿,构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包括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控制、流域水污染系统治理、土壤原位修复、生态系统恢复等技术,为我市科学化、精细化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张勇建议,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加强两地生态环境政策协同对接,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使成渝地区成为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同时,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手段,以提升治理能力、治理效能为核心,构建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协作联动  长效宣传

“这一年,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压力大、责任重。”屈强说,陈家桥街道辖区内有龙凤河、虎溪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常年黑臭,每年仅污水管网外包管护经费近40万元。去年联合区环保局等职能部门进行综合整治后,“水质变好了,休闲健身有去处了,人居环境更舒适了”成为当地群众最真实的切身感受。
“作为基层干部,当前的环保压力依然突出,建立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和多元长效的宣传机制还任重道远。”他建议,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深化协作配合,加强各片区街镇、区县内部各行政、司法部门联合联动机制,形成有效地共治格局。同时将多元化的宣传措施有效融入执法、司法活动中,构建节日宣传、日常宣传、典型案例宣传等常态化宣传机制,切实凝聚保护共识,有效引导群众参与。
屈强表示,接下来将在水质、大气、噪声等方面持续用力,实实在在将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抓细抓实。并用好委员身份,组织辖区委员组开展管网改造、餐饮油烟整治等专项视察活动,为辖区生态环境提档升级鼓与呼。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