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5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关注 成渝携手 生态兴“圈”

版面翻页
关注
03
成渝携手 生态兴“圈”
□ 本报记者 吴波/文 王加喜/图

成渝地区山同脉水同源,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巴渝一家亲。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干支流流经成渝46个重要节点城市,其河道总长度1.043公里,流域面积223.29万平方公里,每年为沿江城市提供400多亿立方米用水,关乎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是国家重要生态资源宝库。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推进区域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定下了生态路径、绿色基调。

如何把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作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重要任务举措,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今年3月,市政协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开展了“加快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走廊建设”(以下简称“长江等生态走廊”)重点调研。

在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的带领下,调研组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等单位,深入相关市级部门、北碚、合川、彭水等地,聚焦“长江等生态走廊”建设建言献策,为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贡献政协力量。

思考 生态走廊建设难题

【关键词】 统筹规划、常态化补偿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产业兴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3月开始,调研组聚焦“长江等生态走廊”的山水田林、湿地滩涂、岛屿岸线等要素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生态走廊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离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调研组认为,目前“长江等生态走廊”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成渝两地土地、城市、产业、交通等空间布局规划统筹衔接不够。从山、水、田的要素看,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本地污染源的91%和79%。另外跨区域跨流域合作衔接不够,如重庆主城都市区原则上不新建燃煤火电、水泥等污染严重项目,但毗邻重庆并处于上游区域的四川广安、遂宁一带仍大量落地建设。同时,跨区域常态化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健立。以水为例,基本上只有上下游按水质标准升降为依据的单一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综合补偿因素、补偿权重、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等常态化机制。

九龙坡区是重庆向西发展的桥头堡,更是成渝双城经济圈链接点。如何提升生态预警,构筑生态资源安全屏障,是困扰该区的一个难题。

“‘长江生态走廊’设施建设难度大,治理监管能力还不足。”在九龙坡区政协副主席何跃新看来,市政排水规划与城市整体开发建设错序,饮用水源地设置布局不合理,是导致九龙坡区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无法落地的主要因素。而生态监管体系薄弱,生态补偿等机制,生态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还没完全建立,致使监管履职效果存在盲区。

“百里乌江画廊”是重庆市重点旅游景点之一,酉阳县政协副主席程学新认为,船舶油污、生活污水及垃圾有上升趋势。由于没有建设船舶垃圾油污水接收点,营运船舶含油污水及生活污水处置缺乏专业油污水接收船舶,船舶垃圾污染物的转岸处理存在困难。

携手 跨区域联防联治

【关键词】 因地制宜、信息共享

尽管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在共同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上,两地携手合作早已形成。

自成渝两地实施《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来,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在签订《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合作,制定《推进成渝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2019年重点工作方案》。

2018年我市分别与四川省、贵州省签订河长制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区域河长定期联席会商等9项联合机制,搭建“信息互通、联合监测、数据共享、联防联治”工作平台。

围绕落实省市级总体合作框架协议,我市各区县因地制宜,与市外相邻县(市)建立完善集中巡河、交叉巡河、污染联治等多项机制。全市共有12个区县与市外县(市)就69条(段)河流治理签订了39项合作协议。2019年6月,川渝两地省级河长办牵头会同生态环境等部门及相关市区县级河长赴琼江(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开展实地巡河并召开联席会议。同年12月,铜梁区、潼南区与四川省资阳市、遂宁市河长办在资阳市安岳县召开工作联席会议,深化上下游、左右岸污染联动治理机制。

好消息接二连三。跨界河流整治,重庆四川再度携手。

4月29日,川渝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上,川渝两地决定携手设立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这也是全国首个跨省市设立的联合河长办。川渝两地将对81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以及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流管理保护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确保8月底前“清四乱”专项行动见到明显成效。川渝两地将通过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机制,进一步加强跨界河流协同治理,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建设,打造良好水环境和优美水生态,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对策 只为一江碧水

【关键词】 国家层面、共同推进

川渝携手推进建设“长江等生态走廊”,是抓住江河血脉要害,落实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之举。如何以长江生态廊道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目标,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圈?各级政协委员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今年,我市各区县将继续推进实施1号总河长令,发挥全市1.75万名河长作用,压实河长责任。北碚区政协委员、区河长办副主任唐世银认为,嘉陵江北碚段河道共45.1公里,左右江岸线共66公里,涉及该区10个街镇,不少涉水问题需要沿线街镇联合解决。建议通过组织嘉陵江沿线河长进行两个月一次的集体巡河、各相邻街镇联合巡河等方式,对嘉陵江流域问题统筹考虑,集中整治,以解决江畔垃圾堆、弃土弃渣堆放场等问题。

何跃新则建议,要跨越区域、行业、部门限制,融合各类产业,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布局。树立治上游、控下游、治山留土、保水护田系统化治理理念。

“建立高层次的跨区域保护工作机制,建议由市级主管部门组织建立乌江干流上下游、跨省市的河流管理保护工作机制。”程学新说,可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重庆要切实担当起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地涵养的责任,坚持共抓大保护,实行‘三水共治’。”对此,市政协委员、重庆三峡环保集团董事长唐世田建议,加大对河流的综合治理力度、推动水质改善,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市政生活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污水厂提标改造以及污泥处理无害化、资源化程度;推动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共同推进生态环保规划一体化、项目一体化。”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川渝两地要共同编制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三水共治”等重大生态保护项目清单,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并加快实施。同时,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协调机制,共同推进生态环境部加快审批涉及两地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助推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内涵和特征,结合现有的政策法律文件,加深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及‘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核心要义的理解。”市政协委员、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勇直言,应避免在实际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过于强调人为干预措施,出现“为上工程而上工程”现象,使生态化理念不落地和修复措施不到位。

建立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系统平台,提升防洪调度能力,至关重要和紧迫。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国家层面要加大防洪治理和调度力度,继续加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治理投入力度,实行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提升洪灾防御能力,确保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流域防洪安全。

“统筹争取国家支持‘长江等生态走廊’的建设政策。”调研组建议争取国家层面加强统筹领导,以改革创新方式,大力支持推进建设。同时还要争取国家设立长江绿色发展银行,支持发行绿色彩票或长江生态债券,建立国家级生态要素交易平台,并将总部和交易中心设在重庆,更好充分发挥重庆作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以支持重庆更好地担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的使命责任,更好地担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责任。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