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8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彭咏梧 与 《挺进报》 徐悲鸿藏画《八十七神仙卷》 过河船 庄子的鸟儿 雷晓晖开办“抗战小学”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彭咏梧 与 《挺进报》
□ 作者 谭云翔

彭咏梧,重庆市云阳县红狮镇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分支书记和总支书记,1940年任云阳县委书记,次年调重庆市委任第一委员,负责组织宣传工作。1945年与江竹筠结为革命伴侣。1948年1月率游击队在奉(节)、巫(溪)交界地突围时,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他和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名声大振的《挺进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国共内战爆发,1947年2月28日,国民党封闭了设在重庆的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社。3月5日,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的全体人员被迫撤到延安。由于《新华日报》的撤离,重庆消息闭塞,各种谣言四起,白色恐怖加剧,政治空气沉闷,许多人甚至对时局感到悲观失望。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挺进报》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挺进报》的前身叫《彷徨》,原是南方局领导下在重庆出版的杂志,主要的编辑和工作人员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吴子见等。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突然被迫撤走后,《彷徨》失去了领导,但几个同志商量决定继续按“灰皮红心”的方针办下去,先隐蔽下来,等待时机。

1947年4月,他们收到从香港寄来的新华社编的《新华通讯稿》,上面刊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大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消息。几人极为兴奋,如获至宝,立即把《新华通讯稿》摘编刻印成油印小报,取名《读者新闻》,在熟悉可靠的同志中传阅。发行两期后,大家感到《读者新闻》缺乏战斗性,需重新取个名字。正在大家举棋不定时,吴盛儒(后来加入《读者新闻》的工作人员)捎来彭咏梧的口信——建议改名为《挺进报》,一是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二是革命者应当挺起胸膛向前进。于是,蒋一苇、刘熔铸、陈然、吴子见等几个人一致同意彭咏梧的意见,决定把《读者新闻》的第三期改为《挺进报》创刊号。《挺进报》在山城的出现,犹如黑夜里的灯塔,为人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挺进报》出刊两期后的一天,时任开明图书局经理的刘熔铸正在门市部整理书籍,彭咏梧秘密找到他,传达市委的指示:《挺进报》作为市委的机关报,由市委直接领导,今后由彭咏梧负责联系;报纸印数要尽可能增加,印刷质量要设法提高,报纸印出来后全部交给市委发行,可留下一部分交经办人员处理;办报所需经费目前组织上无力支付,可以筹集,但不得以党组织或《挺进报》的名义筹措经费,自愿捐助者可以不必拒绝,《挺进报》的办报方针和内部人员的分工不变。实际上,彭咏梧作为重庆市委分管宣传的委员,已成为《挺进报》的直接领导人。

彭咏梧离开后,刘熔铸立即向蒋一苇、陈然进行了传达。他们几个经过认真讨论,商量了提高刻写、印刷等工艺质量方面的方案。在彭咏梧的要求下,经过一番努力,报纸印刷质量明显提高。接着,彭咏梧又来传达市委要求在《挺进报》组建特别支部,发展党员的决定。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加快,为配合正面战场,1947年10月,组织上调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去下川东云(阳)奉(节)巫(溪)一带发动武装斗争,才没再直接领导《挺进报》的工作。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