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0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成渝古道东大路 乌江上远去的“歪屁股”船 葵菜之根 饮河社里的君子之交 万州天生城遗址发现珍贵礌石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成渝古道东大路
□ 作者 杨耀健

延续千年老干道

直到民国初期,成都到重庆的陆路交通,一直由东大路承担。

东大路的具体线路是:从重庆渝中区三圣殿(今凯旋路)起,出通远门,经兴隆街、盐锅奇石(今枇杷山)、两路口、遗爱祠、浮图关、石桥铺、二郎关、白市驿、走马岗,到璧山来风驿。继续经马坊、永川县,途经双石到大足县的邮亭铺,西进荣昌,过石燕而达隆昌县。再经内江、资中、资阳、简阳等县到达成都。此路本是古代驿道干线,历代官府在沿途均设有铺和驿,铺有铺丁,驿有驿臣,骑马送公文、传政令、递邮件。

按道路走向,这条古道本应命名为西大路,但因四川省省会在成都,故命名为东大路。

东大路全程约800多华里,沿途设有5驿、4镇、3街、72场,共10站路程。五驿为龙泉驿、南津驿、双凤驿、来凤驿、白市驿;4镇为太平镇、李市镇、椑木镇、银山镇;三街为迎祥街、史家街、杨家街。

东大路路面宽的地方近10米,最窄的地方也三四米,可容两匹驮马相向行进,而不必择地停步相让,这在全川道路中可谓最宽阔。路面铺设也讲究,路的中间有一条宽窄不等但连绵不断的石板路面,不论晴雨通行无阻。两侧则是较宽的泥路面,烈日下温度相对较低,利于赤脚通行。凡坡度较陡的地方都铺石或凿基岩为梯坎,以免行走打滑。梯坎矮而宽,行走也还省力。路基、坡崖保护、排水系统都较完善,百年来未见大的坍塌和中断。

路的坡度随山地丘陵起伏,其中川西龙泉山、川东歌乐山两段最为陡峻。地图上标示,川西龙泉山最高处山泉铺海拔850米,俗称“山顶上”。从此地回望成都平原,锦绣大地无边无际。川东歌乐山标高为700米,回望川中丘陵,如海浪起伏浩瀚万里。这两段路坡度大,有的地方已接近公路允许的最大坡度8%。行进时,空手行人也十分费力,负重行走者的感受也就可想而知。

一方水土一方人

在这条主要干道的沿途,食宿服务业十分兴旺,尤其是场镇、驿、铺所在地,客栈、饭馆、酒馆、茶馆格外集中。场填之间距离15华里左右,步行约需两小时,挑担子得走小半天。所以场填是提供食宿的主要站口,为交通服务,也依靠交通而繁荣。

以椑木镇为例,这个大镇位于东大路的中段,东来西去的客商都习惯在这里休整一下。鼎盛时期,这里竟然有数十家饭馆、面馆、酒馆、茶馆、糕点铺、汤圆店、豆花店、面坊、肉店、旅馆、堆栈、马号、牛棚等。

黎明时分椑木镇寺庙里烧早香,钟鼓一响,旅馆的开门声、行人上路声、轿夫力夫招呼生意声、马帮驮牛的铃声蹄声、叫卖早点声,以及晨鸦噪鸣声,沸沸扬扬响成一片。随即,人与牲口组成的长长队伍,在东大路上开始流动。中午,豆花饭、臊子面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匆匆进餐,又匆匆离去。黄昏来临,旅店门前的伙计拦路揽客,把路人迎入店中。入夜全镇灯火通明,餐馆、酒馆杯盘交错。饭后一些人早早上床,一些人满街坐茶馆、听川剧清唱、评书、曲艺,直闹到二更才慢慢休息入梦。

除场镇外,大约五六里则设有鸡毛店。如赤水铺到石盘铺之间有窝窝店、五里碑店两处;石盘铺到南山铺之间,有驮牛店、三元店两处。鸡毛店一般兼营食宿,价格比场镇便宜,主要针对搬运工和走长路的过客提供服务。搬运工和走长路的都很贫苦,赶路是多挨一里算一里,花钱是少花一文算一文。鸡毛店提供廉价饭菜,晚上也有大通铺睡觉,所以总有顾客。鸡毛店接客多在天黑以后,送客多在天明以前。

除了鸡毛店,还有幺店子,相距半里一里不等,由茅屋、竹棚、露天坝组成。其共同点是摆一个小摊,卖花生、水果、豆类,以及馒头、豆腐干、牛肉干、烧酒、凉粉等简便食品。摊主用木桶装两桶干净井水,任人饮用;置放木凳子、竹椅子供行人休息;热情回答远道人对里程、地名的询问。行人劳累,到此大多会歇歇气,幺店子也就有小生意可做。

蜀道今昔两重天

东大路上有商人,有行人,最辛苦的是下力人,他们承担了繁重的货运和客运。

从事货运者主要为沿线农民或失业贫民,长途送货。他们的劳动工具是一条扁担、一根打杵、一副装货物的容器。他们按货主约定,在指定时间内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工钱一般先付一半,用于途中食宿开支,另一半则在交货时发给。

跑短途的人称“背背子”,一种是背包袱,为步行旅客背行李。背行李报酬较低,但年纪大或未成年的人劳力弱,只能从事这种搬运。另一种短途是抬大件东西,如榨糖、榨油作坊用的石磙子、大磨子、石柱头等,都用“龙杠”抬运。所谓“龙杠”是用原木做成的长方形架子,物件套在“龙杠”内,抬工的杠子系在龙杠上,视货物轻重决定多少人参加。抬糖房磙子十分壮观,通常二三十人抬,前面有人垫路,后面有人送水,还有伙食挑子相随,随时可以加餐。

在没有机动车的年代里,可以代步的滑竿、轿子,成为流行交通工具。城市轿行里的轿夫滑竿成色新,行走技能好,移动平稳,速度也快,但索价较高,而且半路上有可能要求添烟钱茶钱。乡村滑竿的从业者为农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抬滑竿补贴生活。他们的竹竿子软,靠椅下降,只能坐不能躺。他们步履笨重,上下抖动,进度慢,但索价较低,也不要添烟钱茶钱。

抬滑竿说起来重量轻,但为难之处是要满足顾客希望快的要术。首先走得快,比一般空手步行者还要快,近似于小跑。其次是不得随意停顿,歇气、喝水、吸烟的次数少,要尽快走到目的地。

1933年,耗时7年的成渝公路修通,使相距三百多公里的成都、重庆两座城市,一天内可以到达。但这条公路等级低,少部分为碎石路面,大多为土路,下雨满地泥泞。抗战时期为军事需要,进行了部分改进。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渝两地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出现了高速公路和高铁,一两个小时就可互相通达,“蜀道难”早已成为过去时。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