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1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毛泽东为何送国民党宪兵礼物 四勉一戒  立德立行 张友鸾妙拟新闻标题 仰视“东方巨龙”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四勉一戒 立德立行

——张澜家风轶事

□ 作者 何莉

“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

著名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张澜一生清廉,两袖清风。1942年,他写下“四勉一戒”座右铭,作为自己立德立行的准则和一以贯之的做人原则,并以此教育和要求子女。

一双土布鞋

张澜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一佃农家庭,其父张文倬为清朝秀才,在老家一边设馆教书,一边佃种耕田。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从小就养成了谨守节俭、不畏艰苦的美德,经常打赤脚,穿补丁衣服,吃饭时不抛舍一粒米,上街赶场不花大人一文钱,19岁结婚时,拜堂的衣衫还是向邻居借的。

张澜自幼勤学好思,还不到发蒙年龄就躲在学堂外偷听父亲讲课,很多古文连上学的孩子都不会背诵,小小张澜却背得滚瓜烂熟。1894年2月,22岁的张澜,第一次踏进科举考场参加童试。临行前,母亲拿出一双亲手做的布鞋叫他穿上,张澜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以顺庆府第十名的成绩考中秀才,成为张家第四个考中秀才的人(张家四个儿子三个考中,加上其父亲),成就了“农家五父子,一门四秀才”的美名。

考毕回家,张澜脱下新布鞋珍藏之,以后只在逢年过节穿一二日。55年后的1949年10月1日,身为国家副主席的张澜就是穿着一袭旧布长衫和这双土布鞋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前,周恩来特意给他拨了一笔服装费,张澜婉言谢绝说:“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后来,毛泽东又吩咐人给他送去一身呢制中山装和大衣,用作他出席国务、政务活动。但张澜始终把这套衣服放在箱子里,去世后由家人还给了国家。

张澜曾经为其父母的墓碑撰联:“父施教艰苦朴素,子为官清正廉洁”,横批为“耕读传人”。其父母的品德对张澜影响很大,“澜之居官不敢贪污”。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关注民生,同情百姓疾苦,生活简朴,为政清廉。他在旧社会当四川省省长,其夫人照旧当农民、住茅屋;一袭布衣长衫从家乡穿到重庆、成都、上海……穿到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了大家长久的怀念。

负债六百瑉

1920年,张澜母亲过世,留下遗言:“我劳累一辈子,没给儿孙留下半间房、半分地,还死在别人的屋子里。望儿孙无论如何要积点钱、置点业,就算是我留下的祖业吧。我死了也才心安。”

匆忙结束四川省长北京行署工作,回南充治丧的张澜悲痛地说:“母亲清醒时,想来老人家是绝不会叫我顾私的。家中曾有过一点祖业,竟也被我卖掉,周济了穷人。母亲的遗嘱,我实难做到啊!看来,我将永远不是一个孝子了!”原来,在张澜担任川北宣慰使的时候,繁多的应酬都是由他自己出钱,因此家中负债累累,当了不到一年的宣慰使,到卸任时,反而欠债六百瑉。当时的六百瑉,相当于六百两银子,最终还是他母亲卖掉了四亩祖上留下来的田地才还清了债款。张澜也因此留下“一年宣慰使,负债六百瑉”的佳话。

1947年10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张澜困居上海,被软禁一年多,因物价飞涨,生活十分困难,且又重病缠身,身体十分虚弱。寒冷的冬季里,小偷又偷走了他唯一御寒的皮衣,仅靠四川侄儿寄来的棉衣过冬。为给突然半身不遂的父亲增加营养,陪伺张澜的长女张茂延去上海同仁医院打字,挣一点钱到地摊上挑选价格低廉的食品和破壳的鸡蛋。不管日子怎么艰难,张澜对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大笔由他募来的民盟活动经费,却始终分文未动,表现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新中国成立后,张澜拒绝了国家给他分配的一套规格很高的大四合院,只住在马匹厂胡同一所很小的房子里。1950年起,国家给几位党外知名人士每月增发200元特别费,张澜却推辞说,“我已是国家一级干部了,不能再增加国家的负担。”机关事务管理局只好将这笔特别费按月存入银行,1955年张澜去世后,又由家人全部归还给了国家。

为人要四德

1954年,84岁的张澜在自己的证件上手书“毛主席说为人要具有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的四德”,以此来约束自己,并教育子女。

张澜对子女既严厉又慈祥。他常对夫人说:“教育孩子就像栽小树苗一样,从小就要栽端正,长大才能成材。”他要求孩子不说假话骗人,对人要忠厚老实,要尊敬长辈,兄弟姐妹要友爱,对朋友要真诚。张澜的孩子们受父母言行的教育,从小就爱劳动,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勤劳互助的家风一直保持。

张澜次女张继延回忆说: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在四川大学读书的三哥即将毕业,学校当局要他参加三青团,并威胁他说,若不加入就不发毕业证,当时没有毕业证就找不到工作。三哥来重庆找父亲,父亲说,你莫急,文凭拿来做啥子,人的骨气比那文凭贵重,做人就要有正气、不怕邪,宁可不要文凭,决不要参加三青团,将来自己找工作,饿不了饭。父亲还常常教育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把自己摆在前面,无欲则刚。处乱世才能应付艰难环境,不致失节;处和平环境才能团结人,对事业有所建树。

张澜三女儿张淑延回忆:1944年,我在成都幼儿师范上学时,见好多同学穿得都比我好,也想买一件好衣服穿,父亲知道了对我说,一个人穿得好不如品德学问好。绣花枕头表面很好看,肚子里一包粗糠,大树表面树皮很难看,内里很充实可作栋梁,你要好好记住我的话,不要去注重衣着。

1950年4月,张澜的子女(除大女和三女外)来到北京,张澜从民盟总部回家,看到离别5年、死里逃生的子女们,悲喜交加。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来了,好!”接着又严肃地说,“你们不要以为是来享福了,过去劳动,现在还是要劳动,我把政府分配来的保姆退回去了,家务事自己干,你们要好好学习,为人要具有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的四德,这是我来北京时毛主席对我说的。你们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也要向共产党员学习,记住照毛主席的话去做。”

川北圣人也

民国成立后,张澜先后出任川北宣慰使、嘉陵道尹、四川省长,他清正廉洁,居官不贪,本着“正我爱人”的宗旨,全心为民,严于律己,生活上艰苦朴素,从不讲究吃穿,薪金用于资助他人,从未往家里寄钱。

1918年,熊克武占据四川后,指责张澜为贪官,派军阀石青阳查抄张澜在南充的住宅,结果一无所获。石不甘心,又派人到张澜老家查访,见其年逾八十的老母正率家人在田间劳作,其家一屋空空,竟无一样像样的东西。带队的副官回去如实报告,石青阳感叹地说,川北圣人之名不虚传也!

1942年,成都慈惠堂理事长病危,担心该堂资产被贪官没收,留下遗言务请张澜接任理事长。张澜在任期间,坚决不要报酬,先后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盲童习艺所、女童教养所和孤贫儿童工读所五个慈善实体,组织收养人员学习文化和简单的技能,要求对院内的老人、女婴、孤儿不仅教养,还要学会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为社会的生产者。不到5年,慈惠堂有了很大发展。

张澜向来公私分明,从不搞特殊化。有亲友请他举荐,他总是直言相告“嘱荐爱莫能助”。张澜任川北宣慰使时,一年川北大旱,因生活所迫,其四弟(前清秀才)曾请求他在政府中给一职位,被他断然拒绝。其他亲友见状,也只好就此打住。

1954年5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当众称赞说:“表老,你是一面旗帜,插到哪里就起作用。而这个作用是别人起不到的。表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