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1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三湾村的“拼命三娘” 回连队 红嘴鸥:重庆,你好!

版面翻页
副刊
03
回连队
□ 作者 谭云翔

绿军帽、红领章,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热血男儿十分向往的事物。1978年12月,17岁的我光荣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坐轮船、乘火车,来到美丽的成都平原上。我们军营坐落在双流县永福公社。

我们这106名川东山区来的孩子,对平原上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到部队时已是深夜,第二天上午休息了半天,下午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担任我们新兵班班长的是一位河南洛阳的老兵,他对我这个高中生知青兵很客气,要求我每天训练结束后把班里的好人好事写成广播稿,向全连广播。元旦放假1天,班里11名新战士,上下午轮流外出。班长安排我上街半天。一大早我和另外一个班里姓王的战友邀约到双流县城去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们逛了两个小时,已过10点钟,我们赶快准备回连队。县城离我们部队仅4公里左右,一般步行不到1小时就可以赶到,但我俩第一次到县城,道路不熟悉,走错了方向,离部队越来越远。后来得一位好心的老乡指路,我俩才找到回连队的路。回到连队已过吃午饭的时间,好心的班长不仅没有批评我们,还留下了过节会餐的饭菜。这份战友情,至今难忘。

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三连三班,这是一支光荣的连队,曾执行多项国防科研任务,被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下连队不到八个月时间,我就被营党委任命为三连文书,部队首长看到我文字功底比较好,三次送我到《战旗报》、军区政治部学习新闻报道知识。为了不辜负组织的期望,我经常挑灯夜战,采写了许多稿件,被《战旗报》、四川人民广报电台、《成都晚报》采用,多次受到部队嘉奖,三次被军区直属政治部和《战旗报》评为先进通讯员。入伍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1年11月,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开始。当听到“谭云翔”三个字的时候,我心里怦怦直跳,说不出来的一种复杂心情。会议结束,连长指导员把我叫到了一边说:“从内心讲,连队建设希望你能留下来,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希望你回地方后好好干,我们也希望你经常回连队看看。”我噙着泪水直向他们点头。

三年来,1000多个日日夜夜,无论是寒冬夜晚下的侦毒考核,还是三伏天头顶烈日穿着防毒衣20公里徒步急行军等,我都获得好的名次,是部队这所大学校锻练了我。我与部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营区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还有10个小时,就要摘下红领章、红帽徽离开部队,还真有些不舍。回到宿舍我默默收拾完个人物品,邀约几位战友来到营区散步,畅谈三年来的收获,直到熄灯号响了,才回到寝室。当晚彻夜难眠,迷迷糊糊间看手表才凌晨4点多钟,我翻身下床,一个人悄悄来到炊事班,找来一挑水桶,挑了10多挑粪水,把连队屋前屋后的所有花木都浇了一遍。6点钟,在战友们一片“再见”声中,我们16位退伍老兵眼含热泪登上汽车,告别了军营。

回到地方后不久,听说部队扩编升格为防化团,又隔几年,传来消息说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合并,撤销成都防化团,只保留了昆明军区独立防化团。“一日为兵,终生是军人”。离开军营多年,但自己始终保持不知疲劳、勇往直前的作风。

1996年国庆,我和爱人带着13岁的儿子到成都,办完事情后,我专门回部队去看一看,不巧这天成都下起了大雨。汽车在新修的高速公路上飞驰,沿途的景物变了,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立交桥、高耸入云的房屋,一派都市繁忙的景象。半个多小时后,汽车来到我们连队围墙外面,这时雨越下越大。原三连的岗哨没有了,被围墙所代替,我们又绕道原二连的大门,这里虽然用围墙围起来,但没有岗哨。踏入营区,一片荒凉,到处杂草丛生,球场上堆放着各种杂物,我们的车径直开到三连院坝。从房间里走出一名战士,听说我是这里的退伍老兵,很热情请我们到房间躲雨。他告诉我,原防化团撤销后,这里成立了留守处,整个营区四个连队仅有二十多个战士看守。我来到二楼,原来工作过的文书室面貌依旧,只是布满了灰尘、蜘蛛网。看着这间伴随过我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小屋,百感交集,思潮腾涌,我强忍着泪水对儿子说:“爸爸从事新闻工作就是在这间小屋起的步。”

来到连队楼下院坝,我撑着雨伞留下了一张背景有连队全貌的照片,深情地再望了一眼这熟悉的营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连队……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