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学府圣地”华西坝与沙坪坝 中国话剧的神殿 —— 抗建堂 曾国藩与江津李氏姐弟诗人的交往 余栋臣与两次“灭洋”起义 合川嘉陵江畔的理学名亭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中国话剧的神殿 —— 抗建堂
□ 作者 何莉

在紧邻枇杷山小学的上纯阳洞13号的石梯旁,一栋中西结构的两层楼房静静矗立。这就是抗战时期重庆话剧演出的主要场所——抗建堂。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大后方戏剧运动中心,文艺界人士荟萃。时有中华剧艺社、中国万岁剧团、中国电影制片厂剧社、中国艺术剧院、中央青年剧社等五大剧团迁来重庆,还有孩子剧团、怒吼剧社、中国业余剧团等团队来渝。但当时重庆影剧场少,尤其缺乏大型演出场地,不仅难以彩排,即便正式演出也要预约排班。

1940年4月,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所属中国万岁剧团团长后,决定新建一处话剧剧场,以解决当时重庆戏剧界名家荟萃而剧场奇缺的困难。

新剧场地址选定在观音岩附近的山坡上。那里原本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因地处公路边,市声嘈杂,不利于拍摄。郭沫若委托著名导演史东山的夫人华旦妮具体负责改建工程。华旦妮曾在上海创办服装公司,有较高的审美,更有经营头脑。她亲自到现场查看,然后聘请设计师参照上海一些大剧场的样式进行设计,施工队依据设计图纸开工建造。改建期间正值日机对重庆进行猛烈大轰炸,白天不能施工,只有在晚间加班加点地干。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1941年4月,剧院建成,以当时流行的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而取名“抗建堂”,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

4月5日,中国万岁剧团首先登台,在新建成的抗建堂演出四幕话剧《国贼汪精卫》,数百人前来观看,场内座无虚席。此剧在抗建堂连演十日,汪精卫的倒行逆施激起观众愤慨,严惩汉奸卖国贼的口号不时在场内响起。从1941年4月起到抗战胜利,该剧场先后上演了《虎符》《天国春秋》《大地回春》《北京人》《雷雨》《风雪夜归人》《重庆屋檐下》《蜕变》《正气歌》等33部大型话剧。中国话剧的“四大名旦”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秦怡都在此崭露头角。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关怀支持下,郭沫若、曹禺等一大批文化界进步人士,把抗建堂作为宣传抗日救国的重要活动场所。同时,这里也是进步文化人士集会活动的场所。1940年11月1日,为庆祝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在抗建堂举行了盛大的招待晚会,文化界、新闻界、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国共著名人士孙科、于右任、张治中、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400余人莅临。这次盛会的“签名轴”,现珍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1950年,抗建堂由重庆文工团接管,改名为“红旗剧场”,由重庆市长曹荻秋题名。1957年2月,周恩来总理来重庆,两次到抗建堂,还观看了重庆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日出》并亲切接见演职人员。1986年,“红旗剧场”改名为“抗建堂俱乐部”,剧场内部改为舞厅。20世纪90年代,因抗建堂所在地开发建设,抗建堂被拆除后重建于该楼盘顶楼。现为重庆话剧团管理使用。

1992年抗建堂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抗建堂被辟为国内首个以抗战戏剧为主题的话剧类专业博物馆——重庆抗战戏剧博物馆。该馆以大量图片资料展示中国抗战话剧概况、抗战戏剧团体、抗战戏剧名人、抗战戏剧名剧、抗战戏剧历史等,生动形象地重现了那段中国话剧的黄金岁月。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