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2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锦绣乡村公益宣传活动 “巴山星火”点燃小康情怀

版面翻页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锦绣乡村公益宣传活动
04
“巴山星火”点燃小康情怀
□ 本报记者 黄笛森/文 秦杰/图

地处城口县西北一隅的沿河乡,身藏秦巴腹地,崇山深涧,峭壁如屏,可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呈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形态格局。世代蜗居于此的八千余百姓,虽坐拥峥嵘绮丽的山水之境,独享琳琅满目的山野珍馐,但这“鸡窝地巴掌田”在过去却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2017年以前,该乡仅有3公里县道,是全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也是最后一个实现通畅目标的乡镇。但如今,沿河乡已打通了断头路,发展起新产业,铺实了电商路,摘掉了贫穷帽,正在奔向致富路。

这样的蜕变缘何而生?

探访中,沿河乡党委书记吴雪飞带领记者从乡里的苏维埃政权遗址,到红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坪村红军大院,最后走进北坡村,聆听了一场北坡故事会,蜕变的原动力渐渐浮现。

 

“北坡故事”补足精神钙

“我们乡曾是红三十三军的驻地,至今还保存着城口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遗址。”在联坪村红军大院,73岁的刘朝普忆起沿河乡的峥嵘岁月,激动又自豪,“我家这个院子,就走出了刘朝进、刘义慧、刘义智等7位红军。”他说,当年红三十三军第九十九师二九五团、二九七团从四川万源的白果乡翻土地垭进入沿河,在沿河境内进行了激烈战斗,并在沿河乡政府所在地以及薛家坪、铧头嘴、罗汉屋基设立了政治处、医务所,建立了成建制的乡、村苏维埃政权。沿河也因此成为红三十三军进入城口的第一站。“‘巴山星火’在我们这里点燃。”

如何延续巴山星火,传承红军精神,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沿河乡党委政府以补足“精神钙”,持续推进志智双扶。

“1958年,粮食由公社和生产队统一管理。食堂炊事员在推磨过程中,玉米撒了6颗在地上。由于非常饥饿,年幼的我就把这6粒玉米当成了宝贝,从地上捡起来。正准备拿回家,炊事员发现后把玉米粒从我手中夺了回去……经历了那个年代,我们非常珍惜粮食。”10月28日下午,在沿河乡北坡村便民服务中心,当68岁的北坡村民简宗兴讲述起他“六颗玉米”的故事时,村里的年轻干部和村民们都感触良多。

像这样让北坡人讲北坡故事,从今年5月以来,每周持续进行,脱贫故事、扶贫故事、成长故事、种地故事、养猪故事……简宗兴感叹,近年来,村里通过探索开展“北坡故事”、积分超市等,以党恩教育进农家、村规民约进农家、移风易俗进农家、典型示范进农家、文化滋养进农家、实践养成进农家这“六进农家”为抓手,促村风村貌大改观。“以前,邻里间嫉妒心严重,矛盾纠纷不少。现在,谁家有了生财致富门路,都会相互知会甚至帮忙引荐。”

11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北坡村“发扬中溪精神·争做北坡先锋”主题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兑换大会又在该村便民服务中心外的广场上热闹举行。脱贫攻坚政策抢答、套圈……村民们都积极参与。最后,大家还将平时通过参加宣讲学习、遵守文明习惯、弘扬传统美德等积累的文明积分,现场兑换了洗衣液、牙膏、保温杯等30余种生活日用品。

除了讲故事、攒积分,开展“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活动,沿河乡6个行政村还结合各自特点,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沿河乡村民和扶贫干部们共编共演了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晚会。大家用歌舞、快板、小品等多种节目形式,在祝福祖国的同时,也展示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

吴雪飞介绍,截至目前,该乡组织群众创作了歌曲、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10余个,举办文体活动23场,开展下乡送演出活动10场,还开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村晚”等各类节庆活动。此外,组建了村级艺术团1个,腰鼓舞队、巴山巧媳妇坝坝舞等文艺队4支,组织钱棍舞培训累计1300人次、腰鼓舞培训累计1700人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正不断得到丰富。

 

铲掉神符自建“党恩亭”

2019年10月11日,这个日子令吴雪飞记忆犹新。

这天,住在沿河乡联坪村中河坝院子的村民刘学芳率先动手,铲掉了贴在墙上驱鬼迎神的镇宅符。随后,全院20户村民也纷纷清除了自家墙上同样的神符,并用白漆将墙面涂抹一新。

吴雪飞说,过去的联坪村,是沿河乡东部一个偏远村落,曾有“三烂”:住房烂、道路烂、环境烂。当地甚至流传着“屙尿都不朝黄联坪”的民谣,意思是说联坪村太穷了。然而,面对贫困,村民并不认为要奋斗来改变,而是寄希望于神灵,每家每户堂屋都贴有镇宅符,大事小事要请“巫师”指点。如今,通过扶智扶志,激活了内生动力,“等靠要”思想逐步扭转,“无事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联坪村已成了家庭和睦、邻里和气、干群和谐,生态环境美、人居生活美、乡风文明美的“三和三美”示范村。对这样的转变,吴雪飞倍感欣喜。“如今,大家不仅铲掉了镇宅符,还建起了党恩亭!”

记者前往联坪村,看到进村到户的道路已全部硬化,户户村民的房屋内外粉刷一新,家家院子前都建起了花台,花台内还开着艳丽的花。在村口,三五村民正在“党恩亭”内歇脚聊天。亭子里,悬挂着村民们亲笔书写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颗红心跟党走”等话语的小木牌。还有部分空白的牌子,吴雪飞说,这些都是留给群众的,有啥话想对党说,都可以写在上面。

“党恩亭”名字的由来,源于村民邓信山在亭子竣工那天所提的建议。“党的好政策改变了中河坝,我们忘不了党的恩情。”如今,在邓信山家堂屋,也挂着一个“忆苦思甜感党恩”的镜框,上面张贴着2015年时的老屋、建设中的房子和现在新家的照片。老人说,没有党的好政策,他不会从高山上搬下来,更不会有这么美丽的庭院。

邓信山的建议得到了同村村民邓智平的支持。邓智平也曾是联坪村的贫困户,他患有高血压、肺气肿,养了10桶蜜蜂,却没法把蜂蜜变成钱。后来,村干部用微信帮他把蜂蜜卖到了重庆主城,邓智平感激万分。“政策好!共产党好!”去年七一前夕,邓智平在自家水泥蜂桶盖上刻上了这几个大字,并用红油漆涂得闪闪发光。现在,邓智平家的院子前,也建起了一座“友爱亭”,这是村里根据村民需求,帮助修建的。在亭子一角的石墩上,可以清晰看到“党委吴书记”“杨包头”和时间等刻字。“我要记住这些恩人。”邓智平感慨地说,“30年求神都是苦日子,3年自己干出好日子。神灵不能保佑我们脱贫、不得病,甚至不发生意外和灾难,面对困难还得靠自己,靠党委政府的好政策。”

 

扶贫工坊激活“心”动力

好政策激活“心”动力。在志智双扶过程中,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是沿河乡精准抓实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

临近中午,沿河乡红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仍旧热闹非凡,50多个村民正在参加工艺技能培训。年轻的班组长刘琼耐心地指导着大家制作“夏布”老虎、红军娃娃、布艺包装手提袋等。

去年,沿河乡与一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扶贫工坊,请来了荣昌夏布等非遗技艺的专家来为乡里的留守妇女开展技能培训。红岩村村民刘琼因要照顾两个上中学的孩子,放弃在外打工,回到家乡正巧赶上了技能培训和扶贫工坊招工,于是毫不犹豫报名加入了。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孩子。我打算一直干下去。”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刘琼已是工坊里4个班组长之一,每天有60元计时工资,加上制作手工艺品10%的销售提成,每月能挣到2000元左右。刘琼对此很满足。

在培训现场,除了众多的“巧媳妇”,记者还见到了几名身材瘦弱的男村民也拿着针线认真跟着学习制作布艺手工,雷光瑞就是其中之一。大约6年前,雷光瑞被查出矽肺病三期,无奈从陕西回到了家乡。此后,妻子离他而去,留下还在念书的孩子,自己又无法参加劳动,生活陷入了困境,只能靠政府兜底政策维持生计。得知村里开展手工艺技能培训,几乎不用使劳力,学会后制作的产品还能挣收入,于是雷光瑞和另几名病友老乡都报了名。“感觉不是太难,跟着老师应该能学会。”在雷光瑞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对生活仍充满信心。

目前,沿河乡已陆续组织开展笋竹栽植、竹编工艺、夏布扎染、食用菌、电子商务、厨师技工等多种技能培训,参加者累计1085人次,其中建卡贫困户636人次。开发竹编、扎染就业培训特色项目2个,建成笋竹加工厂1个,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个。此外,扶贫车间带动42人实现了稳定务工增收,其中建卡贫困户26人;在扶贫工坊就业共计22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1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通过近年来在志智双扶中持续发力,吴雪飞欣慰地表示,现在沿河乡的干群关系得到了巨大转变,群众的内生动力也得到了激活,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沿河乡将继续传承巴山星火,迎接新的历史跨越。

 

 

中和坝党恩亭

 

北坡村篮球场、积分超市、图书室及村民笑脸照片墙,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风貌

 

扶贫工坊工作场景及生产出来的工艺品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