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2月3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锦绣乡村公益宣传活动 科技赋能  龙驹奋蹄

版面翻页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锦绣乡村公益宣传活动
04
科技赋能 龙驹奋蹄
□ 作者 王婧

地处万州区东南部的龙驹镇,坐落于渝鄂交界的七曜山余脉。全镇幅员面积247.9平方公里,辖16个村、5个社区,共19897户、5195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为18.40%,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其“两山夹一沟”的地形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产业发展基础极为薄弱。

2017年来,龙驹镇在万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扶贫集团的大力帮扶下,大力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山地高效农业,注重镇村联动、区域带动,采取脱贫攻坚、科技扶贫、特色小镇的乡村振兴“三轮驱动”,实施“村企合一”、巧解留守群众之困,“三师入户”、攻克农村脱贫之坚,科技助力、突显产业发展之局的三大策略,全镇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极大提升、活力不断增强、区域引领示范的可喜变化。

“村企合一”,巧解留守群众之困

走进龙驹镇的三峡绣扶贫车间,20多名绣娘整整齐齐地坐在锦布前,全神贯注地飞针走线。她们用手中的针线,绣出一幅幅精致的梅兰竹菊,也绣出一家家脱贫的致富大道。

为帮助该镇建卡贫困户中的留守、残疾妇女实现就近就业,万州区政协委员史磊结合贫困户和残疾妇女的自身特点,开办了三峡绣(蜀绣)贫困残疾人扶贫车间。一根绣花针穿引的千丝万线,牵动了这些妇女们致富增收的信心和门路,巧解了农村留守妇女的脱贫解困难题。

花坪村贫困户石思荣就是绣娘中的一员,三峡绣这份工作每月能给她带来2000元左右的收入。石思荣因小儿麻痹症左脚不能站立,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只能在家带孩子。2018年10月,她从花坪村的微信群中看到万州区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启动教育扶贫,将举办一期三峡绣的刺绣培训,有一定绣花基础的她立即报名参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石思荣很快成为了一名技能娴熟的绣娘。

在龙驹镇,像这样的扶贫车间还有很多,如龙溪村三峡皇希茶叶产业园、民义村中药材加工基地的扶贫车间等。这些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成为帮助深度贫困家庭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龙驹镇在推进深度贫困户脱贫攻坚中,部分贫困群众缺劳力、缺文化,外出务工无路、就地增收无门,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于是,镇里把建设扶贫车间作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抓手,坚持“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筑巢引凤,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和企业建设扶贫车间,组织贫困户中的老人、留守人员等到车间从事生产,使他们能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三师入户”,攻克农村脱贫之坚

冬日的龙驹镇薄雾缭绕,寒冷的空气弥漫着整个山乡。时值周末,镇卫生院医生张超又来到村民程地万家中问诊,临走时还特意叮嘱他每天按时吃降压药,饮食要清淡,少吃熏肉。

自开展“医师入户、教师入户、技师入户”的“三师入户”活动以来,龙驹镇不断夯实贫困群众“三保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力打通政策落地全覆盖的“最后一米”。

通过医师入户助医,预防脱贫户因病返贫。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全面托管龙驹镇卫生院,积极推动建立三级联动服务模式,实施“区级专家巡回指导、乡镇医生上门服务、村社医生全程管理”三级联动服务模式,开展“三查、四扶、三诊”举措落实健康扶贫。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成立21个服务团队,与4351名建卡贫困户、782名残疾人完成签约,把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家中。

“办好一所学校可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个孩子可拯救一个家庭。”龙驹镇积极开展“教师入户助学”活动,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并对龙驹镇6-15岁义务教育适龄阶段的入学情况进行常态化排查,建立了1205名贫困家庭学生教师一对一帮扶台账,有效实现了教师入户常态帮扶对接。对9名因重大残疾等原因无法就读的贫困学生开展送教上门。“确保全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留得住、学得好,贫困家庭义务教育保障实现100%。”龙驹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村里的李子产业园首次迎来丰收,利润超数十万元。”龙驹镇分水村第一书记邓学梅欣慰地说。“当初发展产业时,村民们有顾虑,有分歧,我们请农业专家王万清到村里考察,最后根据分水村的海拔、土壤、气候等条件,确定了发展李子产业。”邓学梅口中的王万清便是万州“三师入户”活动中“技师入户”的专家组成员。自“技师入户”活动开展以来,农技人员与贫困户、产业业主“一对一”对接,开办各类技能培训,破解产业瓶颈,使贫困群众尽快“掌握一技、带动一群、振兴一方”。

科技助力,突显产业发展之局

在龙驹镇梧桐村2组的山岭上,音乐声此起彼伏,那些特殊的“听众”——芦花鸡有的扑腾着翅膀,快速穿梭在树丛中;有的悠闲徘徊于草棚鸡舍里,一会儿啄食,一会儿“打盹”。

“芦花鸡可是我们专门从山东省汶上县引来助力扶贫的‘科技移民’。”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驻龙驹镇工作队队长、重庆三峡学院副院长祁俊生介绍。2017年底,重庆与山东扶贫协作项目——汶上芦花鸡生态养殖扶贫产业项目引进。不同于简单的养殖,该项目需要科技的支撑。经过几年探索,在这里形成了从鸡苗繁育、高效山地散养到深加工的全产业生产链。

“从技术到资金都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务。”实施芦花鸡项目的重庆市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牟桔丰说。为解决芦花鸡的适应性、免疫条件和原生态散养等问题,重庆三峡学院在这里建起了“科技小院”,不但派科技专家前来技术支持,培养专业养殖技术人员,还从育种、饲料研发等方面进行科研项目攻关,有效破解了企业产品深加工的发展瓶颈。

如今,龙驹镇已成功创建国家级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靠着芦花鸡产业,梧桐村不仅实现了9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还把产业效应带动到岭上、花坪、老雄、信义等村(居),更辐射了后山、余家、柱山、甘宁、普子等乡镇以及丰都、黔江、奉节、云阳、忠县等区县,共带动10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增收。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持”……这些过去在龙驹人眼中还很陌生的字眼,如今也在“走”向了田间地头。现在的龙驹镇,从茶叶、蔬菜,到猕猴桃、中药材,“台前”是农民在努力发展扶贫产业,“幕后”都有专业科技队伍提供技术、管理支撑。

自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帮扶龙驹镇以来,包含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内的28个成员单位,依托扶贫集团科技资源密集的行业优势,组建了48人的科技特派员团,选派科技特派员钻进山沟,在田间地头推荐农业产业化科研项目,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为农民脱贫致富保驾护航。市科技局扶贫集团还探索建立“高校、企业、专业户”协同创新与推广机制,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会,以点带面推动高科技落地生根。同时借助其自身优势,在龙驹镇开展“科技产业+农校”的对接合作,着力打造“1+N”科技小镇,实现“小镇+龙头企业+基地+科技小院”等多种助推产业发展新模式,创建“产、城、人、文”科技扶贫特色小镇。

“高科技进入贫困乡村,推动了龙驹的‘田坎革命’。”龙驹镇党委副书记郭代伯如是说。

几年的脱贫攻坚,数载的奋进拼搏,龙驹镇已实现整体脱贫。而今的龙驹镇,山川秀美、镇容整洁、交通畅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已成为渝鄂交界处繁荣的边贸小镇。

龙驹镇全景

教师入户帮扶

医师上门问诊

技师“一对一”对接

龙驹镇龙溪村茶山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