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1月2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斗答卷”2021两会特刊 不忘初心 “突变”前进

版面翻页
“奋斗答卷”2021两会特刊
23

不忘初心 “突变”前进

——记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之路

一座大坝,百万移民,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迁移,牵动着数不清的乡愁,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在无数有关三峡工程的故事中,如何保障库区人民在新家园安居乐业是难度最大的章节,中国第一家以移民保险为特色的人寿保险公司顺势而生。

六年申筹,两年筹建,经历了数不清的坎坷,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以信念为指向,以信心为支撑,从万州起步,一路筚路蓝缕,迎来了公司正式成立。

三年经营,披荆斩棘,以满足客户差异化、全方位的保险需求为出发点,着力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扎根重庆、立足中西部、面向全中国,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最具成长性的保险公司,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守护者、价值创造者和财富规划者。

它就是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人寿”),注册资本金10亿元,是重庆市委、市政府支持,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全国性保险金融机构,同时也是第一家总部位于重庆的中资寿险公司。

初心坚守 六年申筹 “突变”而生

“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库区人民的安稳致富,同时也希望这些特殊的人群能够实现老有所养、疾有所治,做点小生意还有金融的支持。”谈起公司创立时的初心,三峡人寿公司董事长黎已铭的记忆一下子拉到了十年前。

2010年,黎已铭在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西南站任副站长、新闻发展中心副主任,凭借着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多年金融工作的经验,他认为帮助百万移民解决养老、医疗、再就业等问题大有可为。

筹备三峡人寿的建议提出来后,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黎已铭也被推荐为筹备组组长。2011年2月14日,三峡人寿筹备组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三峡人寿正式发起筹备。

满怀信心,扬帆起航,但没想到征途漫漫,困难接踵而至:监管环境加严,筹备成功的曙光迟迟未见,有的股东退出,高薪聘请的专家纷纷选择离开,工作一度停摆;筹备组账上资金所剩无几,在即将过春节的时点,一百多号员工等着发工资……“那时候我实在没辙了。”黎已铭最后以个人名义向三峡银行贷款120多万元给员工发了工资。

筹备六年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黎已铭都没有想过放弃,他说自己对三峡人寿有信心,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信念”。“一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信念一定要坚定,这样路才会越走越宽。”黎已铭感慨地说道。

正是因为信念坚定、不忘初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2016年3月23日,原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筹建三峡人寿。同年7月22日至23日,筹备组举行筹建获批以来首次战略研讨会,正式提出公司发展战略和打造公司“突变文化”。这次会议是三峡人寿发展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因为它更加确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申筹那几年,黎已铭在重庆和北京来回奔波。2017年12月15日,北京寒风呼啸,黎已铭一行人焦急地等待着原中国保监会最后的审批消息。快到吃晚饭的时候,黎已铭收到通知——三峡人寿获得了原中国保监会的开业批复和设立许可。

“不容易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们经历太多了,吃的苦太多了。”这时,秘书推来一个蛋糕,黎已铭才反应过来,当天是自己的生日。“我和公司同一天生日,从那天起,公司在,我在。”

五天后,三峡人寿获准工商注册成立。2018年1月24日,三峡人寿举行开业庆典,重庆市人民政府向三峡人寿发来贺信。历尽千帆,在这个梦想成真的时刻,一只崛起于大西南的保险新军开始了它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

善思笃行 三年经营 “突变”而强

“三峡人寿孕育了7年,但开业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一路高歌猛进,市场给了我们一记狠狠的教训。”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细分主体增多等外部因素,加之内部在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上仍待磨合的诸多影响下,2018年三峡人寿开局艰难,只收获1000多万元保费。如何突出重围、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三峡人寿必须直面的问题。

2019年初,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和重庆银保监局牵头,三峡人寿股东一起商量前进方向。会上,黎已铭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三峡人寿只能做好,必须往前走。如果今年做不好,把我推出去‘斩’了。”立下军令状的黎已铭,只剩下全力以赴。

黎已铭带着公司员工各方取经、集思广益,定下“科技赋能”的发展道路。公司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智慧与科技融合的产品创新,上线智能核保、大数据风控、OCR识别等系统,构建在线随心的互联服务,通过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为客户提供视频柜员、理赔等特色服务。同时,重新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模型、业务模型、渠道策略等。

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上,三峡人寿闯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积极关注80后、90后乃至95后的新兴保险需求和理念,“三峡美爱相随定期寿险”一炮打响,反响热烈。该产品获得“最受市场欢迎保险产品”“最佳互联网保险产品”两项大奖。普通型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分红型保险,公司设计并推出了门类齐全的50多种产品,面向市场,成效斐然。

2019年,三峡人寿全体员工绝地出击,打出一场痛快淋漓的翻身仗,全年收获保费9亿多元,各项指标全线飘红,全面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获得业内同行认可;三峡人寿的经营评级也获得了同期开业的新公司中的最高评级。

2020年,三峡人寿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进一步实现业务结构、投资收益及经营效益的优化与提升:长期期缴业务占比大幅提升,分红险业务占比同比下降,价值转型成效显现;全年投资收益率8%,大幅高于行业水平,助力公司利润改善,三季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人寿在成长壮大的同时也不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助力少儿健康成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推出多项便民服务举措,为重庆市援鄂医疗队及一线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等捐赠239亿元保额的保险,彰显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引领 开拓创新 追求卓越

在“突变文化”的引领下,三峡人寿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探索专业化、特色化之路。

何为“突变文化”?黎已铭介绍,突变文化即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初心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只有不断地发展、发生变化,才能得到进化。如果不是采取改变、主动求变、自我改变,三峡人寿从筹备到现在根本无法发展进步。”黎已铭说,坚持突变文化,就是要抓住机会,积极主动思考,通过质变最优、价值最大、效果最高的突变,实现企业与个人价值的最优解。

求变求生存求发展,三峡人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抢抓机遇,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前,三峡人寿已与西南财经大学、总部在蓉的寿险法人机构国宝人寿、财险法人机构锦泰保险就加强战略合作、深入参与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推进相关工作。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突变文化正是三峡人寿找到未来发展的“金钥匙”。“我们深知,文化决定了一家公司走多远、走多久,我们会把突变文化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把三峡人寿打造成百年企业。”黎已铭说。

打造百年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三峡人寿的战略规划早已明确——

2021—2023年,为战略投入阶段。公司将坚持轻重资产并行发展策略,以网销、中介业务为发展重点,协调推进银保、个险和团险渠道发展,到2023年在中国寿险行业中站稳立场脚跟,实现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完备、基础平台能力大幅强化、优秀人才大量聚集的良好发展局面。

2024—2026年,为盈亏平衡阶段。公司将审慎评估内外部环境和资源条件,选择优势渠道和趋势渠道,予以战略调整和资源倾斜,凸显有特色、有亮点、有模式、有客群的业务发展态势,持续将健康经营理念融入公司成长发展的基因,保险业务发展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整体经营效益进入中国寿险公司的中上游行列。

2027—2029年,为持续盈利阶段。通过持续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和加强经营管理体系专业化、精细化、模型化,公司成为治理机构优良、经营特色明显、风险管控完善、技术水平领先、核心竞争力突出的现代化保险公司。

“愿景指日可待,我们一定会为之而不懈努力。”黎已铭充满信心地说。(刘勇军/文 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