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1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斗答卷”2021两会特刊 科创赋能  领跑发展

版面翻页
“奋斗答卷”2021两会特刊
05
科创赋能 领跑发展

璧山高新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璧山高新区于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是重庆市第二个国家级高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

璧山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将推动高新区扩容至80平方公里,建成城市新区、产业新城。去年以来,璧山高新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城都市区发展和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建设的三次战略机遇,开启了新一轮大发展。

数据最具有说服力,2020年前三季度,璧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较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电子产业保持29%的高速增长,汽摩产业增长1.4%,装备产业增长7.1%……一个个亮眼的数字,诠释了璧山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向好势头。

2020年,璧山高新区全力抓防疫与复工复产、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助力创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如今的璧山,项目落地生根,企业拔地而起,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全面铺展开来。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璧山高新区已奔跑在路上。

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璧山高新区的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一期工程投资50亿元,将建设新一代移动显示设备、无屏显示光机、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重庆康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距离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不远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的建设现场同样繁忙。该项目由比亚迪公司投资100亿元建设,去年2月份正式开工,将建设8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动力电池20GWh,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去年以来,璧山高新区以“六个一批”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坚持“一轮明月,满天繁星”的招商引资思路,璧山高新区既狠抓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引进,也注重具有竞争力的中小项目,深入实施“上门招商”“敲门招商”“精准招商”,积极对接国家和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速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项目。全年累计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额584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927亿元,其中100亿级项目2个,50亿级项目1个,10亿级项目10个。

大项目、大投资的到来,不仅让璧山在智能制造等产业增添了一批“生力军”,也为璧山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璧山高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近年来璧山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消费品和新材料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截至2020年,入驻工业企业1722家,其中规上企业303家,占璧山区规上企业总数的79.3%。2020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90亿元。

科技创新走深走实

2020年6月5日,比亚迪推出的“黑科技”刀片电池在璧山高新区正式亮相发布。

在去年的全国科技创新浪潮中,这样的璧山“高光时刻”频频出现:全球首发“云巴”线、全球首创3.25英寸MicroLED显示屏、柔性薄膜等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上,璧山高新区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璧山高新区的初心和使命。璧山高新区以激发创新活力为目标,抢抓重大战略机遇集中期,切实做好“高”“新”两篇大文章,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着力打造“1+3+N”的创新体系,倾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努力争当全市高新区排头兵。

璧山高新区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出台了《璧山区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政策(试行)》《璧山区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资助办法》,举办首届西部(重庆)科学城双高赛、科技活动周等创新创业活动,分别成立了璧山区企业科技创新联盟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璧山区还利用大学城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狠抓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构建文化、人才、研发、产业、金融“五大创新生态”。

同时,还注重搭建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市率先成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努力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设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总院等专业技术平台,专注于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努力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用”融合平台建设,集聚军民融合等产业。靶向推动原始创新并产业化,定点孵化重庆大学所有的原创科研成果,开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直通车”。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至关重要。截至目前,璧山高新区科技型企业入库824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238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研发机构达到43%。拥有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实验室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6家,牛羚企业41家,瞪羚企业9家。

转型升级走向“智造”

走进重庆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组装车间,一个个机器手臂来回伸缩作业,长长的生产线上只有四五名工人,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净收入5个亿、资产达6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用工数量减少了,生产效益反而提升了,这一切得益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作为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璧山正从“制造”走向“智造”,努力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如今,一大批传统制造企业正积极通过技术创新拓展新项目,实现“老树发新枝”。

坚持推动数字产业化。璧山高新区申报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建设示范园区,建设中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与新加坡精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大数据、区块链产业园项目,与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公司共建智创中心项目。重庆数字产业化孵化园建成投用,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一期工程全面动工。引进阿基米项目,对接锐梵互动体验中心、创业黑马等数字项目。

同时,推动产业数字化。完成智慧园区整体建设,正在试运行中。联合上海电气数字科技公司建设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引导企业建立数字化平台,推动工业云普及运用。康佳、青山入围重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项目。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累计认定通过智能化改造项目82个,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16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请大家少讲客套话,主要讲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帮助解决哪些问题?”去年8月25日,璧山高新区第五期提升企业服务质量行动计划“早餐会”举行,璧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奕锋简单的一句话,开启当天的政企畅言之旅。

针对企业职工停车难、招工难、道路建设滞后、污水排放等问题,重庆市德顺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负责人有备而来,不说客套话,而是讲困难、谈思路、谋发展,发出璧山企业最真实的声音。

“早餐会”是璧山高新区提升企业服务质量行动计划上重要的一环。利用吃早餐的时间,璧山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诚邀多家公司、多个部门一把手到场,点对点、面对面、小规模,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问题,倾听企业心声,现场认领任务。参会部门负责人在听取了企业提出的诉求后,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提出解决问题方案,不能立即解决的全部记录,会后形成任务清单交办,限时完成。

“早餐会”是璧山高新区以厚植企业成长沃土为根本,用心用力打造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璧山区创新服务举措,解决企业难题,落实“审批代办”制度,打造政企联系“直通车”,建立303家规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全覆盖的微信工作群,开通“定制公交”,解决员工出行难题。发布“招工令”,落实用工保障,探索政府购买中介服务模式,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璧山高新区积极利用金融工具,助推企业发展。推进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中石化(成都)朝阳基金等,设立3亿元规模的两山科兴股权投资基金,助推高兴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设立10亿元规模的重庆双元基金,助推高新技术产业招商项目落户璧山。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承载能力,快速推进25.07平方公里生态园区“两规”覆盖,通过约7.5平方公里成渝高铁站前片区城市设计编制评审工作。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必将使璧山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黄文勇 黎静/文 璧山高新区供图)

链接>>>

什么是“1+3+N”科创体系?

“1”即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借助重庆大学城创新资源,以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创新生态社区为载体,构建文化生态、人才生态、研发生态、产业生态、金融生态五个生态”,创建科技创新联盟,推动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形成引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引领人才集聚的创新生态。

“3”即建好3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好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实现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三个方向同时发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N”即推动若干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大力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建设数字工厂、数字车间,用智能化为产业赋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采取“后补助”等资助方式扶持创新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等方式实现企业创新出彩。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