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我们这样讲好非遗故事
通讯员 陈显达 徐 菁
在今年1月召开的永川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一本文史资料专辑——《非遗永川》,以其生动的故事、精美的图片、浓郁的乡愁博得委员们一致肯定。“川菜之神”“南方佳木”“素中之荤”……一个个非遗项目所传递出的文化信息,引得委员们竞相传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非遗永川》以永川区政协开展的“非遗探寻行动”所形成的调研考察成果为基础,用鲜活生动的纪实故事,记录下永川豆豉、永川秀芽、“艺庐”微刻等国家级和重庆市级、区级非遗项目的技艺传承和发展历史,通过全新的面貌把永川非遗“活化石”一一呈现了出来。
《非遗永川》编辑出版的背后,是4年来永川区政协持续关注非遗传承发展、开展探寻调研、推进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政协故事。
2017年1月,在永川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扶持豆豉产业发展,擦亮非遗金字招牌”成为大会发言内容。“小豆豉大文章,小文化大产业!”发言委员的“小话题”引起了区政协对非遗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7年9月,永川区政协正式启动“非遗探寻行动”,区政协主席刘祥全率领探寻调研组首先走进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川豆豉”酿制技艺传承地开展调研,由此拉开了非遗探寻的序幕。
4年来,调研组先后深入国家级、重庆市级和部分区级非遗项目传承地,与传承人近距离交流,详细了解项目历史与现状,挖掘项目背后的文化内涵,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传承发展建议。刘氏“艺庐”的传世奇绝、熊氏杆秤的良心公平、三峡蝶画的巧夺天工……一个个非遗项目所代表和反映的地域文化内涵,让调研组找到了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永川区政协致力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在开展镇街历史文化遗存探寻并编辑出版《永川历史文化遗存探寻》的基础上,把非遗探寻作为一场触摸永川历史的文化之旅,一种重现永川故事、延续永川文脉的独特方式,继续开展非遗探寻调研活动。今年1月,编辑出版文史资料专辑《非遗永川》,扩大对永川非遗的宣传,赋予“古”非遗“新”生命,让非遗“活”在当下,“火”在民间,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在永川区政协探寻行动引领下,区政协委员聚焦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积极建言,已形成调研报告12篇、拍摄专题片12部、撰写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0余件。
“要推进非遗的文化基因活态传承,使传统不在历史长河中迷失方向,需要我们担负起新时代非遗有序传承的文化使命,创造更多有灵魂、有格调、有品位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以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刘祥全对永川非遗传承发展寄予了极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