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坚守初心
我今年78岁,是一名老铁道兵,同时也是一名入党57年的老党员。现在,我依然记得1964年入党的场景,光阴如梭,但那一刻,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刻的责任感、使命感伴随着我往后的每一天。
1963年,我入伍铁道兵。那时正是祖国建设大西南的时期,我随部队修筑成都到昆明的铁路线,工地就在金沙江边。每天伴随着金沙江奔腾的江水拍打着隧道,我总忍不住想起《长征》里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我也想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每天努力干活,积极主动,乐在其中,一点也不觉得艰苦。一年后的一天,连长找我谈话,说要推荐我入党。多么光荣的事情!我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马上回去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考察,在庄严的誓言下,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83年,在组织的培养下,我担任铁道兵七师第三十四团团长。1984年,铁道兵集体转业后,我任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第四工程处第一任处长,1985年任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第四工程处党委书记。我把青春热血洒在了20多条铁路干线上,入党时的誓言一直铭记于心,是我行动的准则,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我相继参与过贵昆、成昆、青藏一期、南昆、内昆等多条重要铁路线建设,大家给我取了个外号“四昆干部”。在修筑青藏铁路时,我们七师三十四团在察尔汗盐湖连续奋战10个月,打进砂桩56077根,相当于15座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建起了“万丈盐桥”,打破了青藏铁路过不了盐湖的预言。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才能要求他人。我经常对战士们说,要用匠心对待工作,建筑工程是民生工程,容不得一丝马虎。每到一个工地,我都会把全线每一处走遍,熟悉工地才能干好活。在修建南同蒲复线时,我每天骑着自行车上工地,天蒙蒙亮走,天黑了才回来,让食堂先烙上几张大饼,再给拿几袋咸菜,就可以作为路上的干粮了,没必要下馆子,能吃饱就行。
作为党员,还要为职工办实事,解决困难和问题。铁道兵转业后,职工居住地成为摆在眼前的迫切需求。我带领十几名精兵强将从青海格尔木到距离榆次十多公里的修文驻扎下来,一边指挥修建南同蒲复线施工,一边为新的居住地筹划忙碌。经过不断沟通,地方政府在榆次城区外北缘划出四十九亩永久性用地,我们四处也至此在榆次古城驻扎了下来。我们四处人也有家了。
在几十年的修路生涯中,我遇到过生命危险,颈椎骨断裂过,腰椎也受伤严重,是党员的责任和使命鞭策着我一路向前。我告诉自己要用对党忠诚的丹心、一心为公的初心、精益求精的匠心、实干担当的决心,把每一项工程都干好。2000年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我负责参建的工程,多项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
2004年我退休了,但对企业依然有深厚的感情,希望它在党的领导下,在全体党员的努力下,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向前,也希望年轻的党员们能永远记得入党那一刻的誓言,坚守初心,坚定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