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7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舅舅的“甜”日子 花开石碾 母亲这样的党员 悟性 对望星子

版面翻页
副刊
03
花开石碾
□ 作者 谭大松

远远望去,绿盈盈的葱郁分外妖娆,微风乍起,泛着绿海般粲然的微波。这是大山深处一个村庄秀色可餐的风景,这是一个美丽如画、山笑水笑人欢笑的村庄,这就是横贯在万州区分水镇西部悦君山南麓的石碾村。

曾经,石碾是一个荒凉、贫瘠的村庄,石碾人忘不掉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每当问起石碾嬗变的密码,石碾人就会乐呵呵地说,你去山上遛一圈,自然解密。

走进石碾,登上那条宽敞且直上的水泥步行道蜿蜒攀爬,踏入那条环形硬化公路悠然漫游,站在山腰间那个观景台举目四望,就会让人释然顿悟,原来,石碾华丽转身的密码竟是芳香遍野的青脆李。

石碾人钟情青脆李,还要追溯到苦难深重的解放前。身处三重压迫下的水深火热中,生活的窘境迫使石碾人寻找求生的门道。当地大富人家撂下的沟沟坎坎、薄田瘦地,却扑入了石碾人深陷的眼睛。他们拖着瘦骨嶙峋的身子,在这些地方种起了青脆李,再将成熟的果实挑到山外四处叫卖,换回大升小升的粗粮,又能糊上几顿口。

度过漫漫长夜,黎明曙光终究冲破黑暗,照亮山川大地,翻身作主的石碾人,仍是用心呵护他们的“心肝宝贝”。一提起青脆李,石碾耄耋老人皱折的脸上便展露出飞扬的神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就拉着板板车,把青脆李拖到周边城区沿街售卖,1斤也能卖到8分钱,青脆李可是他们那时的“钱袋子”。

南来北往的打工潮如磁铁般吸引石碾人,他们纷纷奔出大山打拼,腰包渐渐地水涨船高鼓了起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们这一赶海热情,竟荒芜了承包地,冷却了承包地里长势旺盛的青脆李,直到一根根地枯萎化作泥土。

时光的车轮奔流不息,大江两岸高奏起退耕还林激昂的乐章,石碾人也是其中的歌咏者。石碾地处阳坡,日光照射时间长,又是石灰石土壤,适合青脆李生长,结下的果实皮薄肉多,又脆又甜。“退耕,我们一百个愿意;还林,就还青脆李”,石碾人突然怀想起舌尖上的青脆李。本村或周边村庄的致富能手瞅见了青脆李蕴藏的商机,资金投进去,不光绿化了荒坡,种下的还是“摇钱树”,38户大户你200亩、我150亩、他100亩,不到一年,流转的4000亩土地栽满了青脆李。收获的那几个月,挂满枝头的青脆李很快被云集石碾的各路商贩抢购一空。石碾人跃跃欲试了,自发栽起了希望的“摇钱树”。过了三个春天,石碾散户的8000亩承包地披上了绿裳。

如雪海般的李花芬芳吐放,染白了一个村庄。这个时节,追捧乡愁的城乡人川流不息地来到石碾悠闲地赏花观景,沐浴在空气清爽的雪海花香里,放飞着怡然自得的愉悦。石碾人也乘势而上,办起了李花文化节,用大山般纯朴的劲歌欢舞,喜迎雪花映衬下一浪高过一浪笑逐颜开的八方游客。16家吃住玩的农家乐也应势而生,又是石碾人的一条生财之道。

一花引来百花香,李花香润石碾人。石碾的32户贫困户更是尝到了青脆李的甜头,青脆李把他们带进了小康生活的福窝窝。几间破烂的土墙屋,没一件像模像样的家当,洪尚伟难以洗掉他一家人穷魔纠缠岁月的记忆,可贫困的日子已经彻底地储存在他那过往的箱子里。他喜上眉梢地说:“十年前,我就在7亩承包地栽上了青脆李,现在一年也有30万元纯收入揣进腰包。”还有林先荣,过去穷得连媳妇也讨不回家,如今建起了小楼房,电器样样齐全,把媳妇迎进了家门。林先荣说:“如果没有青脆李,我恐怕照常天一锄地一锄地刨那几亩土地,做梦也想不到会有幸福的今天。”

年仅36岁的林德权,除了自家的承包地,又流转50亩土地,一家老少围着青脆李转,年年捧回一大把红利,地处海拔700多米山上的土木屋摇身变成砖瓦房。林德权和妻子秦章虹脑子活络,顺应时代浪潮,先是靠电商,后又凭直播,不亦乐乎地替乡亲们推销青脆李。秦章虹穿行在青脆李林里,笑盈盈地采摘鲜果,林德权背着大小齐整的青脆李,行走在李林掩映的山道上,直播上线当天,这充满原生态的微视频赢得了上万粉丝。月上中天时,累计快递近两千件盒装青脆李,利润突破3万元大关。三四个月下来,直播收入上了百万元。

迷人的李花浓郁地开了,开在地无三亩平的石碾山坡上,开在石碾人灿若星光的脸上。这是石碾人经久萦回的梦中花,这是溢满石碾人汗水浇灌的快乐花,这是石碾人挺进新生活的幸福花,这是石碾人饮水思源的感恩花。

花开石碾,乘着新时代风帆的石碾人,躺在花丛中,饱食着花香的日子。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