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9月0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用水变迁 “三部曲” 云朵下面 秋风凉 百年十咏 淡来名利甘身隐

版面翻页
副刊
03
淡来名利甘身隐

—— 荀运昌教授琐忆

□ 本报记者 傅德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的一生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我知识,育我成长的老师有很多,荀运昌老师便是我难以忘怀的谆谆育人的好老师。

1956年秋,我考进西南师院中文系。来自贫苦家庭的我,来到缙云山麓风景美丽的大学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急需建设人才,党和政府发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动员在职干部、中小学教师报考大学。这年西师中文系就招收了305人,分为甲大班(调干班),乙大班(应届生班),我在乙大班的七小班。荀运昌老师在第二学期给我们讲“汉魏六朝文学”,他中等稍高身材、面目慈祥,穿蓝色中山服,一口皖中口音,开初听起来有点困难,逐渐也就习惯了。他讲课不急不慢,深入浅出,比如他讲司马相如的辞赋时,还给我们讲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炉卖酒的爱情故事,给教学增添了生动性、趣味性。他讲建安文学的三曹诗歌时,特别突出曹操《蒿里行》诗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情不自禁地联系到抗日战争时日本人在安徽巢城一带烧杀抢掠的罪行,以及自己流亡来到重庆的苦难经历,大大增强了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

荀老师教学严谨,循循然善诱人。那时无教材,有的课全靠记笔记,有的课发几张讲授提纲,荀老师则不然,第一次上课就把全学期要讲的作品和铅印讲稿发下来了,可见他备课之认真。上课的当天,晚自习都有一节提问答疑的辅导课,荀老师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搜集问题进行解答,直到无人提问,他又在教室来回巡视,主动问同学,答疑解惑。

1960年4月,我提前毕业留校后,和荀老师虽不在一个教研室,但还是常去向他请教,特别是1988年我招收“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与理论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时,学位课《古代散文史》第一届由钱安琪先生讲授,第二届钱先生有事,我只好请荀老师来上课,他毫不推辞,重新备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993年秋,我调渝州大学工作后,应重庆出版社李书敏社长之约,组织编著100万字的《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我又邀请荀老师参加,他不顾古稀之年欣然同意,承担王禹偁、胡铨、杨万里、汪元量等10位诗人的诗词鉴赏,尽力支持学生的工作。

荀老师为人忠厚,待人诚恳,敬业乐道,重情重义。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家乡安徽大部分地区沦陷,他流亡到重庆,40年代末考入重庆大学中文系读书,师从著名作家艾芜,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商承祚,1950年毕业留校,1952年院系调整,重大中文系合并到西南师院中文系。从此,他一生执教于缙云山麓的西南师院(后更名为西南师大)。但他心怀故土,时刻未望。1961年,他曾作诗曰:“信杳音乖四十秋,蒹葭秋水思悠悠。真成隔世人为憾,漫惜名花雨打愁。皖水巴山味往日,岛烟海雾共神州。何时一舸能遄返,同向巢城醉酒楼。”1981年,他又自作诗曰:“作客巴山六十秋,青衫人戴雪霜头。淡来名利甘身隐,送尽年光念首丘。”这既是他怀念故乡的缕缕乡情,亦是他一生淡来名利、甘身隐匿的真情写照。

荀老师重乡情,亦重亲情。2004年,他已83岁高龄,作《秋兴八首》中第五首,云:“女媭恩义重如山,鞠我始从龆龀间。分袂为逃敌寇刃,流亡幸越鬼门关。谁知死别终天恸,常拭生年流泪颜。苦念亲情秋入梦,相邀同载车班班。”这是他得知亲姐离世的消息,回忆姐姐从小抚育他,恩重如山,后为躲避日本人的屠杀逃亡离别,一去几十年,如今却天人永隔,终日悲痛流泪,夜梦中又见姐姐带他坐车逃亡的情景,情真意挚,感人肺腑。

2004年,著名作家艾芜诞辰100周年,荀老师作《满江红·纪念艾芜老师百年诞辰》:“早岁离家,万里路,艰辛跋涉。为目睹,民殃国祸,满腔血热。古道荒陬行且记,餐风宿露披星月。莽人间,苦难事何多,笔尖说。一杆笔,千秋业。褒善美,贬恶劣。更大庠执教,尽心竭力。八十多年写与教,满园桃李百书册。祝期颐冥寿谢师恩,悲欣集。”上阕写艾芜流浪滇南、缅甸一带,备尝艰辛,写《南行记》的经历;下阕写艾芜一生从事教学和创作,褒善美、贬恶劣的丰硕成果和高尚人格,表现了尊师爱师的深情。

荀老师还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党、歌颂港澳回归的诗词。比如《欢呼高峡出平湖》一诗:“岷涛万里流华夏,唯独峡江滩险多。西望瑶池叹王母,车来商旅惮风波。人间世换人功伟,水上湖呈水性和。发电安航福万代,大江东去唱新歌。”盛赞三峡工程造福人民的伟迹。他在《喜迎香港回归》中说:“世运更新,百年雪耻,宝岛回归伟业雕。前瞻也,喜中华强盛,奚止今朝。”表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荀老师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以唐楷为基础,即以颜真卿(颜体)、欧阳询(欧体)、柳公权(柳体),并融通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书风,故其楷书端庄浑厚、气势恢弘,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自成一家。我前往渝州大学任教时,荀老师赠我两幅字,一是录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大号楷书,敦厚凝重,圆润矗立;一是录古联语:“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行楷结合,自然流畅,潇洒自如。我裱装出来后,一挂客厅,一挂书房。我深知这是荀老师对我寄予的厚望,他希望我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像苏东坡那样泰然处之,化逆境为动力,搞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希望我做人要像无私的月亮一样大度宽容、不顾贫富、一视同仁、普惠人间,要像岁岁归来的燕子一样,不嫌炎凉,不忘旧主,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不忘老师教诲之恩,不忘祖国培育之恩。

1987年,西师中文系获批书法研究生的硕士点后,荀老师兼任书法研究生的导师。音乐系资料员白鸿,自学中文后,萌生报考书法硕士研究生的念头,但她毫无书法基础,荀老师告诉她:“书法之要在于练,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没有基础可以学,可以练好的。”于是,荀老师和白鸿约定,每周星期一晚上,荀老给她讲解书法知识,每周布置写10幅字,每次都对作业进行检查,这样,白鸿终于于1989年考上了书法研究生,正式成为荀老师的女弟子。

先生去矣,于今已有十二年,作为学生的我,无时无刻不念先生宽厚仁慈、淡泊名利甘身隐的高风亮节,今谨以此文化作一瓣心香,遥祝先生在天之灵安好,圆他见亲人、颂祖国,“心画换人间”的未竟宿怨!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