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在乡村的同心圆
通讯员 刘 华
“赵家乡是武隆乡村旅游比较成熟的地方,‘统战文化展览馆’建成以来实现了‘统战文化、乡村旅游、展览文化’有机融合,城乡居民和游客在欣赏魅力乡村的同时,还把统战知识、统战文化镌刻进记忆里。”武隆区赵家乡党委副书记冉光锐的话,展示了武隆区“统战文化进乡村展览馆”的影响。
自2017年以来,武隆区不遗余力地推进统战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区委统战部和民盟、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等四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以及新专联、工商联纷纷走进乡村建立基地,已在11个乡镇9个村6个社区5所学校3个企业建立基地20个,把统战文化铺洒在乡村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在乡村建立“统战展览馆”创意源于一次不经意的调研。不少游客在点赞赵家乡秀美景色之余,总感觉缺乏文化支撑。“统战文化宣传推广就是缺乏载体,何不把统战文化、统战知识与乡村旅游融合?”想到了就做,武隆区委统战部投资30余万元,在赵家乡租用民居300余平米,改造为“统战文化展览馆”,分为“统一战线·风雨同舟”“多党合作·肝胆相照”“结对帮扶·成果斐然”三个部分,对统战文化知识、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重庆八个民主党派在武隆的帮扶成果一一再现。
2018年1月,重庆市首个开放的“统战文化进乡村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开放当日,就吸引了300多名游客和村民前往。口口相传之下,展览馆成了游客必经“打卡地”。截至今年8月,展览馆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赵家乡“统战文化进乡村展览馆”的成功,引发了统战文化、统战知识进乡村的“蝴蝶效应”。
2018年3月,在民盟重庆市委会帮扶点——羊角街道(原土坎镇)清水村,民盟武隆区支部利用闲置的村民活动室筹建“盟员之家”。通过介绍民盟发展历程、参政议政成效、民盟与中共在抗战改革等各个时期携手并肩的历程、民盟的帮扶成效,充分展示民盟与共产党80年风雨同舟的坚强决心。
集文化展示、会议、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盟员之家一经开放,就吸引游客、居民纷纷“打卡”,成为武隆又一个统战文化进乡村的示范点。
赵家、清水的成功,也让武隆统战文化进乡村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9年6月,统战文化、网络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有机融合的新专联“爱武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外开放;2020年5月,九三学社武隆支社在沧沟乡青杠村利用闲置的村校校舍筹建集文化展示、会议、培训、民俗于一体的“九三学社陈列室”,同年对外开放;2020年7月,武隆区委统战部、土地乡共同打造的“台盟陈列室”,在土家传统村落犀牛寨建成开放;2020年8月,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武隆党外人士活动基地”在仙女山街道石梁子社区的博象文化小镇建成开放……
2020年7月,原土坎中学更名为武隆育才中学,这是民盟重庆市委会与重庆育才中学联合帮扶的成果。挂牌仪式上,武隆区委统战部要求学校要探索统战文化“进校园”的路径。该校首先更新办学理念,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融入校园,“以培养生活力之创造”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遍布校内外;校共青团每月组织一次主题团会,让统战文化浸润青少年。
武隆区用统战文化的灵魂统帅和精神引领,凝聚着不同阶层人士汇聚在共产党的周围,画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