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卫生健康委:托起百姓“健康梦”
站在新起点,迎来新发展。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聚焦群众所急所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下好健康“民生棋”,托起百姓健康梦,医疗卫生整体实力跨上新台阶,构建起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2021年8月8日,潼南区启用首辆新冠疫苗移动接种车,在城区各个社区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最大限度方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接种疫苗。
当天上午,在巴川中学,新冠疫苗移动接种车外,不少市民戴着口罩有序排队、接种疫苗。“现在可以在家门口进行接种了,太方便了。”家住附近的石女士得知消息后,一大早便来排队等待接种疫苗,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很快就完成了接种。
据了解,新冠疫苗移动接种车是由客车根据疫苗接种需要进行设计改装,包括应急处置、系统网络、冷链设备、电源设施等。布局分为咨询登记区、接种区和留观区,按照“候诊—登记—接种—留观”的接种流程,保证接种对象单向流动。2021年以来,该区卫健委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按照不同人群分类推进,目前已累计接种136.5余万剂次。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潼南区重点改造定点救治医院——区人民医院,投资1.89亿元启动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建设,并在塘坝中心卫生院、柏梓中心卫生院等建设规范化发热诊室,补齐疫情防控服务体系建设短板,确保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实现对发热患者的登记、筛查、隔离、报告、治疗、转诊等功能。
为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夯实疫情常态化基础,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核酸检测能力建设规划,组织开展了核酸采样培训和疫情防控演练。2021年,PCR实验室增至4个,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28000单管。面对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和柠檬节、川渝合作等重大活动时,全区都能做到安全有序。
与此同时,潼南区不断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大力改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硬件设施,健全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探索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有效路径;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传染病救治网络,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实现“平急转换无缝衔接”。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2021年5月,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的“2021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潼南区人民医院被授予“综合防治卒中中心”称号,成为潼南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也是二甲医院卒中创建最高级别。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的授牌,标志着潼南区的卒中救治能力达到同级先进水平。
辛勤耕耘,终有收获,好消息接踵而至。
2021年7月,重庆市肾病与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渝西区域中心落户于潼南区人民医院,为潼南此类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前不久,房颤中心总部发布第四批通过“中国房颤中心”(基层版)认证单位名单。潼南区中医院顺利通过中国房颤中心认证专家组现场考评和房颤中心总部审核,成为潼南区第一家通过“中国房颤中心”认证的医院。
潼南区中医院通过“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标志着该院对心房颤动及心律失常的诊疗达到了国家标准同质化水平。另外,这也是继“防治卒中中心”后,又一个“国家级中心”落户潼南区中医院,进一步增强了医院的区域覆盖、协同救治能力。2021年12月,该院还成功晋级为三级中医医院,弥补了全区无三级医院空白。
潼南医疗资源大升级,重点项目建设也在有序推进。2021年,建成投用中医院创三甲住院综合楼、6个主题公园、10个社会足球场、24个社区健身点、35公里健身步道,增加了体育场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为百姓身体健康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潼南区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楼、住院楼、传染病区,区精神卫生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二期,区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和肿瘤放化疗中心,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智慧医院”正在加速建设中。“‘十四五’期间,我们规划区疾控中心、8个镇卫生院整体迁建,6个镇卫生院改扩建,2个康养中心和1个体检中心建设。”潼南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队伍培养是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大力发展人才科研,积极引进相关人才。2021年,潼南区新增专业人才115人、高级职称67人,并成功申报市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为发展中医药技术,建立岐黄学者、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
为推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真正方便群众就医。自2020年开始,四川遂宁和重庆潼南部分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专科联盟,通过开展深度合作促进遂潼“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目前,遂潼两地1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专科联盟21个。
推动托育服务走深走实
近日,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由婴幼儿保育、卫生和儿童保健等行业专家组成的评估组对潼南区申报的重庆市示范性托育机构(潼南区伟才幼儿园、潼南区红黄蓝幼儿园)进行复审。在通过对机构有效法律证照、从业人员资质、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消防安全设施、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的审查后,两所幼儿园均被评为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
2021年以来,潼南区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要求,紧扣“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目标,以评价标准为引领,扎实做好托育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潼南区已登记托育机构20家,已完成备案托育机构17家。
在着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走深走实过程中,潼南区卫生健康委注重强化教育指导。该区妇幼保健院联合基层卫生院广泛开展科学育儿活动,采取专题讲座、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增强婴幼儿家庭父母的科学育儿能力。同时,还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预防接种、安全防护指导等服务,扎实做好每年一度的卫生评价,深受婴幼儿家庭好评。
为真正实现好托幼一体化建设,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开设托育服务,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做好调研排查,协调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非营利性幼儿园的法人证书上增设“托育”经营范围,达到合法经营。同时,对符合条件的13个托育项目纳入筹备库,在水电气、租金、税收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缓解机构经济压力,增强机构办学的积极性。
“目前我区设置的实际托位数1505个,已达到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数达1.9个以上(常住人口数68.8万),达到了2021市级考核指标。”潼南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促进爱卫运动焕发新活力
“我们通常说的‘四害’是什么,有知道的请举手?”“是苍蝇、蚊子、老鼠、蟑螂。”2021年5月,在潼南区梓潼街道岩湾社区,一场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正火热进行,吸引了不少过往群众一起参加。
活动现场,梓潼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有奖问答等方式,向市民们大力宣传食品安全、除“四害”、防疫、健康生活等知识,大力弘扬爱国卫生优良传统,提高群众自我保健和共同改善生存环境的意识,号召广大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清洁家园、消除陋习、崇尚文明的行动中。
近年来,通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潼南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容市貌整洁优美。
在《潼南报》和潼南电视台开辟专题和专栏、在公交站台或各单位LED等设置宣传标语、在城区201处健康教育专栏公布卫生投诉电话……如今走在潼南大街上,爱国卫生运动的氛围覆盖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为合力攻坚,潼南区实行九大专项整治和网格包干责任制,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一一认领,做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同时,坚持疏堵结合,设定临时占道经营区,配备垃圾收运设施、落实专人管理,解决困难群众生计问题。整治达标的同时又能兼顾民生。
通过全域统筹,编制创建规划,出台政策激励,调动各镇创建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对创建镇开展调研指导和检查验收,将创建情况纳入各镇年度目标考核,目前潼南区卫生镇创建覆盖率已达到50%。“我们已将卫生创建纳入了‘十四五’规划,确保到2025年,我区国家级卫生镇达到20%,市级卫生镇100%。”潼南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此外,该区还注重落实控烟条例,全面启动全区183所各类学校无烟单位创建,创建无烟党政机关60个(含群团、事业单位),无烟党政机关普及率达到64%。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和无烟家庭创建等活动,开展义诊咨询和宣传活动25场,开展控烟健康知识讲座22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服务人数约12680人。为了使控烟更有效,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完成了戒烟门诊设置,为吸烟人群提供戒烟咨询服务。
(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