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职工“娘家人” 做好群众“暖心事”
——重庆市总工会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在职场上,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每当此时,广大职工群众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职工群众的“娘家”——工会。这份沉甸甸的信赖,是重庆市总工会心系职工、忠于职责、担当作为的最好证明。
2021年以来,市总工会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市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守正创新、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推动重庆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实现新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 汇聚团结奋斗强大力量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2021年6月22日,在“中国梦·劳动美”重庆市首届职工文艺展演赛(电视歌唱大赛)总决赛上,慷慨激昂的歌声此起彼伏,精彩纷呈的表演赢得观众掌声连连。
雄浑激扬的川江号子《闯风雨》,体现了川江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情景剧《颂》,带领大家重温红色历史……一个个节目,深情歌颂建党百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现重庆市各行各业职工风采。献礼建党百年,市总工会开展的这次活动吸引参赛职工1万余人,关注参与职工超100万余人,凝聚起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为大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2021年以来,市总工会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全市工会系统和广大职工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头脑,开展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庆祝建党100周年宣传教育、“四史”和中国工运史宣传教育等,其中进企业、进车间、进校园面向一线职工和青年学生开展各类宣讲10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和青年学生5万余人次。
不忘初心向未来,市总工会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通过科学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举办专题读书班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理论深度上有突破;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官网和自媒体平台,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定期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知识答题活动,引导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全方面、多层次学习党史。
聚焦“急难愁盼” 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冬天天气冷了,我们长期在户外工作还是有点吃不消,现在有了‘劳动者港湾’,冷了有暖气,累了可以歇脚,方便多了!”负责站西路清扫保洁的李碧琼大姐,已经在沙坪坝区做了十几年的环卫工作,说起新修建的“劳动者港湾”,李大姐赞不绝口。
她告诉记者,站西路有了“劳动者港湾”后,她的工作和生活方便多了,因为这里洗手池、烧水壶、药品箱、座椅等一应俱全。“劳动者港湾”让她最满意的有两点:一是有了空调,夏天可以歇凉,冬天可以取暖;二是有了微波炉和冰箱,吃饭的问题不再犯愁,每天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饭,可以直接放在冰箱里,中午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以前夏天早上带来的饭菜,到了中午就馊了。“现在无论是吃饭,还是休息,这里都像家一样”。
李大姐称赞的“劳动者港湾”,目前已在中心城区建成110个。市总工会在全市建成了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460个。这,只是重庆市总工会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2021年,开展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和普法宣传174场;筹措送温暖慰问款物总计1.06亿元,慰问职工28万余人次;开展2021年炎夏送清凉慰问,发放慰问金561万元,慰问1万余人;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符合建档条件的困难职工开展常态化帮扶;开展婚恋服务、青年职工联谊活动42场,服务职工3300人次,成功牵手233对……一个个数字,一件件实事,凝聚起“娘家人”的心血和汗水,温暖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心。
同时,市总工会积极做好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组织“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春风送法律·平安万里行”工会普法等活动476 场次,向职工普及法律知识47.2万人次;出台《关于工会开展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区县(自治县)总工会购买法律服务试行办法》,夯实维权服务工作网络和专业化力量。
在做实民主管理上下功夫,市总工会指导督促企业在改革改制中、在应对疫情影响下,严格落实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要求,推动已建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单独建立职代会制度。投入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补助专项资金,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市第三届集体协商竞赛和集体协商质效评估工作,积极促进“稳就业、保收入”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凝聚奋进力量 引领职工在工作中再建新功
秋葵+腊肉做出“腊冬时节”,鸭肉勾勒“踏雪寻梅”,南瓜和芥兰做出形似孔雀造型的佳肴……2021年12月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餐饮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顺利举行,来自川渝餐饮行业的62名烹饪高手同台比拼、切磋厨艺。
“川渝两地烹饪精英同场竞技,全面考核了选手的综合技能,进一步提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川渝两地餐饮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据了解,2021年市总工会与四川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区域性劳动和技能竞赛13场,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市总工会始终坚持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当主力、建新功。
2021年以来,市总工会开展全方位、各领域、多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年度重点劳动和技能竞赛14 场,全市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覆盖职工200万余人。落实常态化防疫要求,创新开展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安康杯”竞赛,吸引参赛单位1300家、参赛职工150万余人次,评出“五小”项目600余项。
为激励职工创新创造,市总工会支持各级劳模在实施“进口替代”“卡脖子”攻关和种业良种联合攻关中发挥积极作用。从2021年起,市总工会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每年竞争性选择30个优秀创新项目分类给予30万元、50万元的专项补助。2021年,新评选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24个,目前全市建设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91个,参与劳模1300人,吸纳各类优秀创新人才1.5万余人;组织职工开展创新及攻关项目3.6万余项,实现创新成果转化3.2万余项;开展技术培训超过2.8万余场次,培训职工112万余人次,技能提升52.6万余人次。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市总工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荐评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8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5个;市委、市政府表彰重庆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497人;评选表彰重庆五一劳动奖状100个、重庆五一劳动奖章200个;寻找宣传发布“2021 年最美产业工人”9名。
推进改革创新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驾护航
“没想到工会的服务这么暖心,有‘家’的感觉真好!”2021年12月14日,在江津区举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宣誓活动中,快递员刘兵激动地说。当天,包括快递员、货运司机、网约车司机等100名会员代表集体宣誓入会。2021年以来,重庆各级工会组织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经广泛调查研究,重庆市总工会积极探索试点,力争破解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服务覆盖方面的难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各项权益。
市总工会以邮政快递行业为重点,加强与市邮政管理局协作,开展快递从业人员集中入会行动,督促指导全市10家头部快递企业全部成立工会、发展会员2500余人。目前,正着手推动建立重庆市快递行业工会组织,在全市快递行业开展快递员群体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结合全国总工会和市总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推动两江新区寸滩保税港区3家大型笔电台资企业和2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会,推动全市以合川区为重点的25所民办高校实现规范建会、依法管会。
同时,突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重点,通过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工会联合设立分工会的方式,在丰都县栗子乡、双龙镇开展农民工输出地入会试点,在渝中区煤建新村社区、凉亭子社区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试点,分别吸纳4500余名农民工和3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并自愿参加职工互助保障活动。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1328家、覆盖职工15.63万人、发展会员12.83万人,其中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493家、覆盖职工3.77万人、发展会员近3.1万人。
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的途径、方式,帮助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在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基础上,依托区县工会建立工会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属地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纠纷调解。同时,推动行业协会、头部企业或企业代表与对应的工会组织就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劳动定额、劳动保护等开展协商,督促企业通过职代会、劳资恳谈会等形式听取职工诉求、保障职工权益。
通过开展“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价值35万元的“温暖大礼包”,互助会重庆办事处投入240余万元为8355名新就业形态女职工提供“两癌”筛查体检、为8000名女职工购买价值20万元的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计划、为5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健康公益体检。
(赵耀 杨群/文 市总工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