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斗答卷 2022重庆两会特刊 聚力创新促发展 精细服务惠民生

版面翻页
奋斗答卷 2022重庆两会特刊
09
聚力创新促发展 精细服务惠民生

——市气象局以规划为引领服务重庆发展

■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发重发。

■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

■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服务保障,有利于成渝地区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2021年,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编制出台的《重庆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保障规划》,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十四五”时期重庆和成渝地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制了路线图。

以两个规划印发实施为契机,全市气象部门坚持“双规引领、双圈互动、全域推进、整体提升”,奋力推动重庆和成渝地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扬帆奋进 打造重庆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志性成果

到2025年,建立时空分辨率精细到小时和公里级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提升至45分钟,暴雨过程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2%,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至82%。

到2025年,基本实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能力、智慧精准泛在的气象业务能力、趋利避害俱进的气象服务能力、规范有序高效的气象治理能力,气象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这是《重庆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

“我们紧紧围绕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战略定位,瞄准建成气象强国战略目标,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庆重要部署,深入谋划建设‘七大体系’,全面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奋力打造‘十四五’重庆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市气象局相关领导表示。

■顶层设计,谋划建设“七大体系”

紧扣“十四五”气象发展目标,我市积极谋划建设“七大体系”即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智慧气象业务技术体系、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气象保障体系、内陆开放高地气象保障体系、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体系、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气象保障体系。

《重庆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地位,将建设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放在“七大体系”首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积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中心,建成1个重庆国家气候观象台、3个重点实验室、5个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造就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同时,聚焦业务能力提升,精心铸造智慧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紧扣监测精密“夯基”,铸实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围绕预报精准“聚智”,铸优天资·智能预报系统;对标服务精细“赋能”,铸深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筑网”,铸牢御天·智慧防灾系统。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夯实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

协力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气象保障体系,同心协力全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加强大城市气象服务保障,持续深化三峡库区气象服务保障,扎实推进武陵山区气象服务保障。并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气象保障体系,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气象保障,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气象保障,强化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气象保障。

我市还将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体系,强化农业质量效益提升气象保障,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气象保障。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方位构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气象保障体系,强化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气象保障,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气象保障,强化气候经济发展气象保障。

■落实行动,全面实施“五大工程”

围绕“七大体系”建设,我市积极配套实施“五大工程”,即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建设工程、气象灾害防御工程、重大战略气象服务保障工程、现代气象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根据规划,我市将深度实施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建设工程。推进监测精密——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建设,包括气象+大数据基础云平台、智能协同观测系统;推进预报精准——天资·智能预报系统建设,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智能预报预测系统;推进服务精细——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建设,包括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推进第一道防线——御天·智慧防灾系统建设,包括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智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智能雷电灾害防御系统,高效赋能重庆“智造重镇”打造和“智慧名城”建设。

围绕气象防灾减灾,扎实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科普能力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同时,实施重大战略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做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气象服务保障、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气象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生态气象服务保障。

为提升现代气象治理能力,我市气象部门将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气象开放合作,提升气象行政管理能力,推进基层台站业务用房建设、台站综合改造和维修维护、部分观测场搬迁以及台站运行环境、业务平台和安全运行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实施绿色机关、智慧台站、绿色台站、文化台站和暖心台站建设。

可以说,“七大体系”“五大工程”既聚焦业务能力提升,又融入地方发展需求,为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和行动路径。

到2035年,我市将基本建成气象强市,与全国气象部门一道基本建成气象强国。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实现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气象治理效能,气象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部署和增进民生福祉作用显著增强,助力重庆“三个作用”发挥更加突出,气象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先进水平,若干领域国内领先。

踔厉奋发 共谋气象服务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川渝两地地缘相接、山水相连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变化大,干旱、冰雹、洪涝和低温等气象灾害多发。川渝集中了高原、盆地、丘陵、高山和峡谷等多种地形,且气候类型多样,孕育出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资源。

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的优势,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势在必行。

《重庆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同心协力全面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气象部门签署了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合作协议,编制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保障规划》,着力构建“一朵云、两张网、三个平台、四项机制、五大重点”,全面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两地将以共建共享川渝气象+大数据“一朵云”为核心,实现资源共享、算法共创、平台共融,共同夯实气象科技创新大数据基础;以气象综合观测及智能网格预报“两张网”为基础,面向气候变化,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共同优化气象观测布局,开展时空分辨率更为精细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共同促进西南地区业务能力提升。

以气象科技创新等“三个平台”为支撑,两地将依托西部科学城,共建气象科技联合创新中心,实施气象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共同服务“两中心两地”战略。并以深化融合发展等“四项机制”为保障,加强人才交流,推动毗邻合作,建立集约高效、共建共享的业务运行机制,发挥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气象事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构建川渝气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两地还将以共同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重点”为抓手,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深化智慧气象应用服务,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气象保障,积极服务现代产业高效发展和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共同保障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建设。

到2025年,川渝两地气象高质量发展将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气象业务融合、服务一体、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气象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现代产业气象保障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大幅提高,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能力显著增强,气象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度持续彰显。

到2035年,川渝两地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气象服务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突出,全面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目标,气象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今天,重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全市气象部门将沿着规划指引的路径,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重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开创成渝地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冉露 刘勇军/文 市气象局/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