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兵”
□ 本报记者 邓永宏
2月5日,大年初五中午,荣昌区板桥社区邱女士正在张罗着一场小聚会,去年才入伍在外地当兵的儿子打来了视频电话。
抑制不住内心喜悦的邱女士,把电话递给了大家——
“敬礼!”三十年前也是兵的表叔,向表侄儿展示了一个军礼的动作,然后笑着说,新兵看见老兵要敬礼,并内行地询问,春节期间训练没有、站岗没有等等。
“吃饭没有?”“冷不冷?”耳朵有些背的外婆,对着屏幕反复地、大声地问。
大家或挥手示意,或简短祝福,让这平常的聚会有了别样的喜庆。
说起儿子参军,邱女士总能兴奋地详细描述着整个细节:报名时社区、街道是怎样通知的,都遇见了哪些好人;政审时家里来了啥人,了解了哪些情况;入伍时的场景、天气等等。
因为家里有个当兵的,邱女士家这个春节特别闹热,有邻居前来打听,这次春季征兵,体检要注意些什么;有远房亲戚也来询问,为自己的独生儿子考虑,去军营锻炼,让孩子更好成长。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