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雪夜拥被读书和围炉夜话看成是人生两大赏心乐事。我想,用明朝人项子京所刻鉴赏章“清夜无尘”来参悟夜读之妙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当夜幕降临,整个大地慢慢沉寂下来,拭去白日的尘埃浮躁,拧亮台灯,冲清茶一杯,在静谧的灯光下,揽书一卷,兴至而读,兴尽而止;此时之神思既可以囿于现实而遍观世间百态,也可以跨越千年,忽而随李白纵酒放歌,忽而随辛弃疾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感受或清丽,或脱俗,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倘或窗外大雪纷飞,拥被而读,心暖如春,寒意俱无,那份惬意岂又是言语所能道哉?若是灵感飘然而至,倚枕疾书,心底之真性文字似清泉般潺潺而出,则真是“其喜洋洋者矣”!
在这个声讯时代,以我看来,真正的读书应该是濡养心灵的阅读。何谓濡养心灵的阅读?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借助别人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人生旅途跋涉中,每个人又总会在不经意中触碰到生活暗礁。坎坷和忧闷的伴随,我们会产生心灵的焦灼,失去再一次搏击生活风浪的勇气。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阅读,以别人的视角来打量和观照自己的人生,从而收获一份走出生活低谷的信念和耐心等待人生拐点的底气。
读了些书,想了些事,自然也就有了诉诸笔端的冲动。提起写作,我赞同已故作家路遥对写作的譬喻,他称之为“熬脑汁”。古人也有相似的体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写作,我之体会有两个好处:一则提醒你及时读书;二则提醒你不要忘了生活。
北宋黄山谷说得好,“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不读书,所写者必称不得好文字。这颇似戏曲演员练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戏曲演员不练功,所演者必不能出彩,因此必赢不来观众的掌声;同样,不读书,所写者必肤浅乏味,也必赢不来读者的击节叫好。所以但凡好作家的好文字多半也会是“厚积薄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磨剑之作。学者周国平先生就曾多次提及过,读书与写作相较,他宁可选择读书,因为那是享受,是收入;写作却是劳动,是支出。周先生不属于高产作家,但他每出一本书,都能赢得读者青睐,这也充分说明“沉下心去读书”的必要。
阅读是一种习惯,写作是一种表达,有生命力的阅读和写作更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濡润心灵、滋养人生的体验。阅读与写作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轨迹。以阅读的名义,邂逅无限的悦读空间;以文字做镜头,记录下时光清浅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