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1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2023重庆两会特刊 重庆水利:激发治水活力   助推乡村振兴

版面翻页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2023重庆两会特刊
12

重庆水利:激发治水活力 助推乡村振兴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高效推进,重庆中部水资源配置工程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项目完成前期论证;勇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防洪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技术支撑等重任,达到“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总体要求;梁平、綦江、黔江、荣昌、秀山等5个区县先后开展水美乡村国家试点,形成各具特点、相映成趣的水美乡村示范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群众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2022年,我市水利工作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在乡村振兴中敢担当、有作为,为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乡村振兴,注入水利力量

专题传达学习中央、市委和水利部会议精神16次,赴乡村振兴重点区县、重点区域开展工作检查调研20余次……这是市水利局把乡村振兴与水利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重点帮扶工作推进有力有效的真实写照。

2022年,重庆市水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聚焦水利政策、水利项目、水利投资、人才帮扶、重点区域等五大方面开展一系列重点帮扶。

在政策支持方面。坚持政策先行,印发《重庆市水利局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水利以工代赈有关工作的通知》《重庆市三峡后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三峡后续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通知》等多项涵盖水利扶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的政策文件,配合水利部编制涉及14个国家级脱贫区县的《“十四五”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规划》。

在项目建设方面。强力推进“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水利行动,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4亿元,藻渡、向阳、跳蹬水库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骨干工程建设提速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完成前期论证。在脱贫地区续建水源工程92座,新开工11座,完成下闸蓄水阶段验收7座,完成竣工验收3座。

在资金投入方面。下达各区县市级及以上水利资金151.83亿元,其中下达18个脱贫区县108.75亿元、14个国家级脱贫区县88.40亿元、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9.68亿元。同时,针对全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乡镇,按每个乡镇5年2000万元给予水利保障资金倾斜支持。

在人才帮扶方面。派驻帮扶干部5人,其中1名驻乡工作队员、4名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技术帮扶、水利人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工代赈促进稳岗就业、内引外联帮扶。

在重点区域方面。组团对万州、武隆、丰都、城口、巫溪5个区县开展水利定点帮扶,对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县实行“一县一策”“一县一清单”。对14个国家级脱贫区县开展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与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建立“局领导定点联系、处室对接帮扶”工作机制。积极参加市政协办公厅帮扶集团对云阳县及清水土家族乡的对口帮扶。

强化预警,高效应对水旱灾害

2022年夏,重庆遭受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旱情。面对极端罕见旱情,全市水利系统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把“抗旱保供水”作为中心工作,新辟水源1304余处、延伸管网3705余公里、应急送水8.8万余车次,抗旱应急调水精准对接1800余处取水口,累计调水量超3.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131万人因灾受影响人口饮水安全,坚守住了不发生农村人口因水返贫和整村连片缺水“两条底线”。

近年来,全市水利系统聚焦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勇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水工程防洪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水旱应急抢险救灾技术支撑等重任,达到“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总体要求。特别是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防洪能力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全市建成5019站的水文监测站网和265站墒情监测站网,基本满足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等水文监测需要。2022年以来,精准发布市级水情预警6期,联合气象部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8期,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8次,市、区县两级先后发出调度令94道,拦洪87座次,拦洪量超6亿立方米,紧急转移安置1.31万人,减少受灾人口14.28万人,减淹城镇2个,减淹耕地面积4.32千公顷。

“水美乡村”,荒草坡变身“后花园”

如今,在綦江区通惠河徐家村段,沿河两岸花木掩映,不仅新修建了健身步道,沿途还设置了运动休闲区、亲水区,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居民前来游玩打卡。

“从来没想过徐家村可以这么漂亮,这里建了一个公园,水美山也美,饭后带着小孩出来玩,很舒服。”三角镇徐家村村民刘敏高兴地说。

綦江区在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通惠河和新盛河部分河段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打造,通惠河徐家村段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实施河道清障、岸坡整治、防污控污等一系列措施,河流有了新面貌,河岸有了新风景。同时,按照河流周边的地形地貌,结合当地文化历史,项目建设单位还在原有的自然风貌上适当做了“加法”,将通惠河两岸的荒草坡打造成了景色宜人的“后花园”,为当地居民营造了一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重庆市水利局的推动下,梁平、綦江、黔江、荣昌、秀山等5个区县先后开展水美乡村国家试点,将水美乡村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形成了各具特点、相映成趣的水美乡村示范带。城口县、永川区成功入选2023年-2024年水系连通水美乡村国家试点县,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4亿元,引导地方投入2.5亿元,带动投资10.7亿元。

与此同时,重庆市水利局还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小水电生态流量常态化监管、小水电绿色改造与现代化提升项目试点等工作。高频次督导市级示范河流建设,加大对长江重庆段的保护力度,组织开展三峡水库汛前、汛期安全调研,重点对消落区“四乱”、违规种植等进行现场调研和巡查。

饮水安全,让群众“喝好水”

近日,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乡村振兴饮水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833万元,主要有龙缸水厂泵站改建工程、配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等,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饮水安全事关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2022年,全市持续加强对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和供水易反复人群饮水状况的动态监测,严格落实“一对一”监测帮扶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做到农村供水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去年累计落实农村供水工程项目建设资金24亿元,创“十三五”以来新高。截至目前,全市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706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38处),受益人口326万人。

受去年极端干旱天气影响,动态监测发现22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市水利局提前预判,及时启动并升级应急响应,全面落实“局领导包片、处室包区县”机制,组织26个工作组深入35个区县蹲点督导、巡回指导,引导和带动3万余名干部投入抗旱保供一线,通过采取新辟水源、管网延伸、应急送水、分片轮流限时供水等措施,因旱出现的临时性饮水困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不仅如此,市水利局还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农村供水“净水行动”方案》,紧扣“六净”(源净、厂净、池净、管净、缸净、水净)目标,从水源地巡查保护、水厂环境卫生清理、水质净化监测管控、设备设施维修养护、供水厂区绿化美化、村内管道规整清理、服务质量下访回访、知识政策宣传宣讲等8个方面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农村群众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重庆市水利局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