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3月0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谱写新篇章  建功新时代——2023全国两会特刊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在渝揭牌

版面翻页
谱写新篇章 建功新时代——2023全国两会特刊
05

科技引领创新集聚 推动气候资源生“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在渝揭牌

重庆气象局,从春天开始加速跑。2月8日,中国气象局确定的9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重庆揭牌成立,标志着该实验室顺利组建、正式运行。

该实验室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依托重庆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建设和运行。实验室将打造气候资源变现资产的研发团队,打通产学研用渠道,提升气候资源监测评估能力,完善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技术标准体系,提增气候资源经济转化科技成果效益。

向全国气候资源经济转化创新策源地前进

对于该实验室建设,中国气象局定位清楚、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依托中国气象局行业技术优势和重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两大“本底”以及丰富多彩的天气气候景观、秀美奇特的立体气候、悠久厚重的气象历史文化、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理地貌、得天独厚的气候养生五大资源,聚焦农业、能源、旅游、康养、“双碳”五大方向,开展气候与经济大数据监测评估、客观转化技术方法、定量经济价值核算、有效转化途径与政策、气候变化与经济关系等五大研究,助力重庆成为更多气候资源经济转化科技成果诞生地,形成全国气候资源经济转化创新策源地。

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是开展气候资源经济转化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方向、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重庆市科技创新规划,有利于气象科技创新赋能关联产业发展和推动气候资源经济价值实现,有利于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利于为国家培养气候资源变现气候资产的复合型科技创新研发团队。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国兵表示,市气象局将秉承“开放合作、交流共享”的精神,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与有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合作研究及资源共享,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创新生态,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解决自然气候资源“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助力重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在西南乃至全国形成绿色低碳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为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增值转化提供气象支撑,促进气候经济发展,助力重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气象力量。

三大优势吸引实验室落地

“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能落户重庆,是因为重庆具备三大优势。” 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喻桥介绍,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重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优势。

同时,重庆基础优势明显。喻桥表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土地类型多样、山川河流纵横、立体气候丰富、生态资源富集,具有良好的自然基础,是气候资源经济转化的天然科学试验场。重庆已开展低碳城市、碳排放权交易、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建设,“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上线运行,打通了资源到资产变现路径,为气候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优势条件。

“此外,我市气象部门在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方面也具有不少优势。”喻桥从机制、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成效、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介绍。

市气象部门深入挖掘重庆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两大“本底”以及天气气候景观、立体气候、气象历史文化、喀斯特地理地貌、气候养生五大优势资源,初步建立了气候资源向农业、旅游、康养等产业资源转化的机制。

数据显示,市气象部门已培育创建城口·中国生态气候明珠、黔江·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等国家级气候生态品牌20个和重庆优质气候农产品、重庆气候养生地等市级气候生态品牌69个,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金字招牌”,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成效显著。

目前,市气象部门目前正以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气象科技创新中心为主要抓手,提质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国家西部气象科技创新高地,实验室作为气象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发资源注入、更大的建设推动力度。

重点聚焦五大研究

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学院二级教授董帆表示,实验室将聚焦农业、能源、旅游、康养、“双碳”五大方向,开展气候与经济大数据监测评估、客观转化技术方法、定量经济价值核算、有效转化途径与政策、气候变化与经济关系五个方面的科学研究。

具体而言,开展气候与经济大数据监测评估研究,联合农业、能源、旅游、生态环境、交通、住建等部门,优化重庆气候资源监测站网,收集气候资源环境和气候关联产业社会经济数据,研发气候资源优化配置及资源与经济指标关系模型。

开展客观转化技术方法研究,培育优质农业、旅游、康养气候品牌,发挥品牌效益;研究提升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引导发展气候旅游、气候康养等气候关联产业;融入绿色低碳发展,丰富气候产品价值实现场景。

开展定量经济价值核算研究,研究核算农业、能源、旅游、康养、低碳等气候资源储量或可开发量,开展基于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的气候资源经济价值核算。

开展有效转化途径与政策研究,研究气候资源向关联产业经济转化的标准及技术体系;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气候资源经济专项规划;研发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技术并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法规等。

开展气候变化与经济关系研究,研究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关问题、气候安全战略有关问题、气象与气候预报服务经济价值、气象要素对国民经济敏感性、金融行业气候变化风险压力等。

促进气候资源向经济产业转化

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将如何有效促进气候资源向产业转化?该实验室副主任、重庆市气候中心主任李永华介绍,重点开放实验室建成后,将聚焦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需求,建立规模化发展的气候资源经济转化科研体系和发展模式,有效促进气候资源向农业、能源、旅游、康养和低碳产业转化,推动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向农业产业转化方面:研究在气候适宜区开展农作物培育和引种扩种;培育巫山脆李“中国气候好产品”等优质气候农产品品牌,促进优质农产品提质增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技术推广,推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

在向能源产业转化方面:研究在资源丰富地区开发新的风能、太阳能项目;研究风光水互补性配置优化,划定互补推荐开发区域;基于全链条精准气象服务,提升风能太阳能和水电资源利用效率。

在向旅游产业转化方面:以气象科技文化公园和气象景观公园建设推动发展气候旅游产业;培育酉阳“中国气候旅游县”等优质气候旅游品牌,发挥品牌经济效益;将气象旅游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引导气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在向康养产业转化方面:研究利用森林、高山、草原等特色资源优势,在气候适宜区规划滑雪、避暑等特色气候康养产业;引导创建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等康养气候品牌,提升康养气候资源经济效益。

在向低碳产业转化方面:探索数值模拟等气象关键技术支撑碳市场交易、气候资源产品进入“碳惠通”平台交易的方法;研究气候风险核查和绩效评价等技术,全方位服务低碳城市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推动关联行业低碳化发展。

四大举措保障其建设运行

作为依托单位,如何保障实验室发挥好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作用?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早已做好准备。周国兵表示,主要从政策、人才、环境、经费四个方面保障其稳定发展。

“首先是要用好政策优势,聚焦开放式创新平台特点,为实验室匹配相应的规则、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创造力。”周国兵说,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气象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建设内容,实验室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将得到地方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凰”人才支持政策,在安居保障、子女教育、薪金奖励、健康服务等方面为科技人才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人才兴则事业兴,实验室将广纳科技人才。目前实验室有学术委员会13人,固定人员46人、流动人员65人,科研队伍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社科院、重庆社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和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部门和研究机构。“随着实验室的逐步发展和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将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周国兵信心满满。

优化研究环境同样重要。周国兵介绍,实验室不仅包括重庆市气象科技大楼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等室内工作场地,还拥有江津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金佛山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武隆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三个外场基地。正在建设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气象科技创新中心,将配备先进的科研仪器装置、高性能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成为实验室的重要科研场所。

经费为科研提供有力保障。依托单位每年为实验室提供稳定的运行保障和科技研发经费支持。发挥实验室科技创新和学科优势,广泛争取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相关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承担社会委托研发项目,多方争取经费支持实验室科技创新研究。

(重庆市气象局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