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10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专题 气候资源落地成“金”   助力建设美丽重庆

版面翻页
专题
04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在渝大步向前

气候资源落地成“金” 助力建设美丽重庆

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山谷河流交叉纵横造就了多变的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朝云暮雨,多雾少霜。风光云雾,这些气候资源如何转化成经济价值,孕育出无限可能?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应运而生。

2022年11月18日,中国气象局批准成立的9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落户重庆,今年2月8日实验室正式揭牌。落户近1年,实验室建设有哪些进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近日,我们进行了探访。

立足优势 夯实发展根基

实验室为何能落户重庆?“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资源,是气候资源经济转化的天然科学试验场。”市气象局局长顾建峰介绍,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土地类型多样、山川河流纵横、立体气候丰富、生态资源富集,具有良好的自然基础。

重庆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旅游气象景观资源,“山山有热水,峡峡有温泉”的康养气候资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气象历史文化,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等喀斯特地貌景区,以及奉节脐橙、江津花椒、巫山脆李和重庆火锅等多样物产与特色美食。

得益于重庆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两大“本底”以及天气气候景观、立体气候、气象历史文化、喀斯特地理地貌、气候养生五大优势资源,再叠加本地政策优势、重庆市气象局在气候资源经济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实验室在重庆顺利组建,并确定以气候资源向农业、能源、旅游、康养、“双碳”等产业转化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依托重庆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建设和运行。

实验室“扬帆起航”后,为夯实发展根基,重庆市气象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运行机制、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广纳科技人才,拓展资源渠道。目前,实验室固定人员49人、流动人员66人,主要来自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省级气象和生态环境部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庆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

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实验室还强化合作交流,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今年2月、4月、5月召开了3次学术交流会,来自中国气象局,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市级相关部门的18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通过学术交流拓展视野,增进大家对气候资源经济转化前沿研究的了解。

护卫“粮仓” 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金秋时节,辣椒的红、稻谷的黄、脆李的紫等构成了一幅幅秋收画卷,在巴渝大地上徐徐展开。合川区农业农村委预测,今年该区粮食产量将达69.83万吨,在实现粮食产量17年丰产的同时持续领跑全市,不负“巴渝粮仓”之美誉。

连年丰收的密码,不仅藏于一亩亩高标准农田的修建中,也藏于气象部门赋予的“良法”里。“我们在开展区域农作物气候适宜性诊断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种植密度调整、生育期控制等生产管理调控措施,形成本地化的轻简、精准、丰产、高效农业气象种植技术。”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何永坤介绍。

不仅如此,重庆气象部门还构建起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建立农业气象监测分析和灾害预警等86个农业气象精细化服务模型,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和10余种特色作物主要生育期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自动化生成,服务覆盖2.3万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直通式气象服务已覆盖村里近5000亩水稻核心种植区,可有效指导广大农户进行田间管理。今年巫山脆李在采摘季时恰逢持续降雨,6月27日市农业气象中心和巫山县气象局发布雨害风险预警,提醒种植户严防早熟脆李因强降雨裂果。收到专报后,种植户纷纷采取遮雨减灾措施,护佑脆李度过多雨期。

同时,实验室通过核算中国省级尺度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时空变化,定量评价气候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影响,为农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开展气象预报准确率对农业产量提升、第一产业产值增加的定量贡献研究,发现预报预测准确率每提高1%,粮食总产量增长0.34%、第一产业产值增加0.66%。

做响“品牌” 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在8月25日召开的第二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上,奉节县委副书记、县长巩义胜高兴地分享着当地用活天然氧吧金字招牌,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的生动实践。“‘中国天然氧吧’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旅游业,今年上半年奉节县累计接待游客1643.30万人次,接待收入97.69亿元。”

除了奉节,气候品牌也为重庆多地带来经济效益。《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2022年)》显示,铜梁区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以来,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明显提高;城口获评“中国生态气候明珠”、黔江获评“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酉阳获评“中国气候旅游县”后,游客关注度也明显提升,旅游接待人数以40%的速度增长。

截至目前,重庆已培育创建国家级气候生态品牌37个、市级气候生态品牌69个,巴蜀气候标志17个。奉节、武隆、石柱、云阳、巫山、铜梁、巴南等一大批以生态游、康养游为方向的气候旅游胜地,在生态经济发展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李永华介绍,实验室开展了重庆康养、避暑、冰雪和云海气象旅游资源区划,探索云海、星空、桃花、油菜花等气象旅游景观预报;研制了3项气候旅游资源评价地方和团体标准,创建了19个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和15个重庆气候养生地,33个气象公园建设纳入重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6个气象公园建设纳入2023-2025年度三峡后续项目库。

在康养方面,实验室开展精细到米级的精细化气候分析,将气候资源精细化预估结果应用于居民健康影响评估;对川渝地区四季温和型、夏令避暑型、冬令避寒型、日光疗养型四类康养度假气候进行适宜分析,划定四类养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区。

强化保障 破译能源生产“气象密码”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能源开发利用驶入快车道。哪些地方适合发展风电,哪些地方适合发展太阳能,潜力有多大?针对以上问题,气象部门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深入开展风、光资源详查,助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布局及建设。

风能方面,重庆市气象部门研发了基于起伏程度的因子风速空间模型,结合测风塔观测数据,研究重庆1千米风能资源空间和局部米级风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在重庆市高山区域存在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服务于重庆多个风电场。

太阳能方面,重庆市气象部门还完成了全市太阳能资源、屋顶可用太阳资源评估等报告,建立重庆山地太阳辐射100米精细化分布式模型,开展电网统筹光伏发电站太阳辐射业务应用,为新能源开发利用保驾护航。

高温、雷雨、大风、降雪等天气会影响能源保供。重庆市气象部门不断优化专业服务,守护能源保供“生命线”。市气象局通过开展特殊天气对水电的影响研究,建立起融合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常规地面气象监测站和电力水情测报系统的一体化水电站水雨情监测网络;应用人工智能、云平台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基于气象预报的流域径流预测模型,形成时间分辨率达5分钟、空间分辨率达1千米的嘉陵江、乌江流域精细化网格降雨量预报服务产品,建立起夏季暴雨、华西秋雨等重要天气水电提前预报预警机制。

同时,气象部门依托智慧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开发完成三峡面雨量服务业务平台,开展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精细化服务对三峡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及合理安排分蓄洪等起到重要作用;持续开展气象要素与电力负荷相关研究,初步建成的“智慧电力气象服务系统”接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智慧云系统,及时响应发电、输电、用电等实时业务需求,使气象产品成为生产重要因素,守护电力“生命线”平稳运行。

“碳”寻先机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每当夜幕降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道路两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同时亮起,灯光照亮了山乡的夜,方便了村民,也充分利用了清洁能源。这背后,是实验室开展针对重庆地形起伏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模拟和评估方面的研究,助力推动中益乡安装了2000余盏太阳能路灯,6944户农户因此受益。

近年来,重庆市气象部门以气象科技支持,参与精细化绿色低碳治理,推进碳源碳汇监测网建设,全面保障“十四五”时期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及各年度重点工作推进落实。随着实验室的落地,围绕做好“碳文章”,实验室加大马力、下足功夫。

实验室开展重庆市二氧化碳浓度及陆地碳通量遥感监测,应用于重庆市减排效果评估和生态碳汇估算;利用高密度气象观测数据,构建了适宜重庆的建筑热工精细化气候分区标准,为城市和乡村的建筑规划设计提供精准指导;探讨了细化气候分区对城镇居住建筑碳排放的可能影响,为建筑碳减排政策制修订提供参考。

接下来,实验室将继续围绕低碳城市试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研究,为城市建设、通风廊道规划、璧山和潼南国家级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等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发挥实际作用,指导区域碳市场发展。同时,依托重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研究风能、太阳能和林业碳汇项目在价值实现平台转化形式更加丰富的关键技术,探索农业、旅游、康养、避暑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入“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的关键方法,丰富“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助力重庆更好地“点绿成金”。 (市气象局)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