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1月0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最赤诚的心献给祖国 致敬江姐 山王坪的冬 新年辞(外一首) 冬天该有的样子 雪中山王坪 归途如歌

版面翻页
视野
03

最赤诚的心献给祖国

——读《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 作者 刘小兵

在中国科学界,历来有爱国、担当、奉献的优良传统,以钱学森、朱光亚、袁隆平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怀揣一腔赤诚,秉持着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执着地奋战在科研一线,于锐意进取中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拼搏故事。《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一书中,能一一找到他们闪光的步履。

这是一本科学精英谱、一部奋进励志书、一卷创新精神录。全书共辑录了10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优秀事迹,讲述了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红色情缘,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这些院士,大多跨越新旧两个社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其科学涵养及求学态度,前后都曾发生过根本性改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科技事业十分重视,对广大科技工作者也寄予了殷切厚望。当时,钱学森、朱光亚、彭士禄等一众学子,悉数在国外留学,成绩十分优异,毕业学成之后,在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驱使下,他们响应新中国的号召,谢绝国外机构的高薪聘请,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虽然他们的研究课题不同,主攻方向也各有千秋,但他们始终心怀祖国和人民,期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丰赡的学识,振兴中国科技,以期早日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以人物专栏的形式,聚焦每位院士的工作经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孜孜不倦投身科技事业的动人场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他们忘我奋战在科研一线。出于工作需要,有的院士隐姓埋名几十年,默默耕耘在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有的院士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早日实现大国重器的国产化,吃住在简陋的实验工地,长期与家人两地分居,从没有半句怨言;有的院士虽已年过八旬,但只要党和政府一声召唤,就毅然踏上前行的列车,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排忧解难;还有的院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关切地询问实验数据,了解农田作物长势……这些科学的巨擘、时代的功臣,之所以如此忘情地投身于钟爱的科学事业,皆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有国才会有家;只有用科技的力量,建设好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千千万万个小家才能幸福安康,人民才会安居乐业。

全书分“担当”“求索”“躬行”“情怀”四个篇章,着重突出了这些院士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攻克“高、精、尖”技术,消除国外技术壁垒,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他们在面对经济主战场、面对国家重大需求、面对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献身科技、造福家国的炽热奉献情怀;他们是如何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担负时代重任,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绘就了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篇章。

品阅全书,字里行间自始至终洋溢着浓郁的爱国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两种精神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股强大的前行力量,不断感召着一代代院士们,在党的领导下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以科技为桨,以创新为舵,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实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卓越的贡献。作者在讲述这些优秀院士们的事迹、探究他们身上“两种精神”的生成逻辑时,以其质朴的文笔,将他们身上所秉持的坚韧、顽强、勇毅、向上等优秀品质,纤毫毕现地坦露开来。每每读及,深为这些院士们身上所高扬的爱国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而感动。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热切呼唤爱国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立志投身于科研的青少年,应以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榜样,肩负起新时代历史使命,胸怀强国梦想,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躬行求索,向科学高峰进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谱华章。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