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积食难入睡?巧揉穴位促健康
受访专家
张明:重庆市中医院推拿门诊专家,小儿推拿硕士研究生,中国针灸学会小儿推拿分会委员
余瑜:重庆市中医院生长发育门诊专家,主治中医师,全国第六批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继承人
霍焰:重庆市中医院生长发育门诊专家、主治中医师
育儿问题千千万,条条牵动父母心。尤其是节假日期间,饮食不节制、作息不规律、舟车劳顿等往往会诱发小朋友生病。家长面对这些问题应如何防范应对呢?近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中医院推拿门诊专家张明,重庆市中医院生长发育门诊专家余瑜、霍焰,为大家科普推拿处理“妙招”。
问题一:胡吃海喝致积食
《医学正传》曰:“初致病之由,多因纵口腹”。“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喂养不当,则易为乳食所伤,积滞由此出现。”张明介绍,家长可以通过闻口气、摸肚子、看大便、看睡眠等途径来判断孩子是否积食。如果孩子出现没有胃口、舌苔变厚、口中有异味(如酸腐臭味等)、肚子胀硬或肚子疼、大便异常(如大便增多、大便很臭、大便中带有未消化完的食物残渣等)、嗳气、睡不安稳(如喜欢翻来滚去、冲枕头和趴着睡觉)等现象,便是有积食的苗头。
“若孩子已经出现了积食的表现,家长又没有及时发现处理,孩子接下来就很容易生病,外感、咳嗽、发烧等都非常多见。”张明提醒,家长除了注意孩子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还可以及时做好推拿处理。
具体而言,张明建议,首先要揉板门,即按揉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或手掌大鱼际平面中点的板门2分钟。其次要清胃经,即对大拇指第二指节桡侧缘,用拇指或食指自手掌方向推向指尖方向1分钟。再者要捏脊,即拇指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指面向上抵住皮肉,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拇指向前推动,两手食中指同时交替向后捻动,两者相互配合,每提捏3遍,便向督脉方向挤捏1次,边捏边放,交替捻捏皮肤前行,从龟尾至大椎为1遍,日常操作3至9次。
问题二:作息不规律难安睡
《黄帝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中医认为,睡眠与心神密切相关,孩子睡不安稳多半与心有关。
“尤其是秋燥横行,燥邪伤津,很容易导致阴虚火旺,孩子本就‘心常有余’,阴虚火旺,心津不足,孩子的心火越来越旺,就难以入睡、睡不安稳。”在余瑜看来,周末节假日孩子的作息习惯很可能会发生改变,熬夜、晚起比较常见,如不及时调整生物钟,节后很容易出现晚上精神抖擞、白天昏昏欲睡。
针对这种情况,余瑜建议,家长可进行“清天河水”推拿,用左手托住孩子的前臂和手腕,使他的手掌心向上,然后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从腕横纹中点单向直推至肘横纹中点,来回操作100至300次。此外,找到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处且屈趾时凹陷处的涌泉穴,用拇指或食指来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为宜。
问题三:节后仍兴奋难专注
“肝藏魂,主宰意识、思维活动,孩子情绪过度活跃、兴奋,就会导致肝火亢盛。”霍焰表示,聚会多、娱乐活动多是假期的一大常态,甚至不少家庭会外出旅游,虽然这是一家人放松的好选择,但不可避免地会让孩子的情绪兴奋。
随之而来,不少孩子在节后很容易出现情志问题,如脾气暴躁、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有低落、抑郁的表现,这不得不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怎么办呢?霍焰建议,要清肝经,找准食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100至300次。同时,用拇指按揉位于手掌根部的大鱼际和小鱼际相交接处的小天心3至5分钟。
专家们提醒,小儿推拿对手法操作技巧有一定要求,家长自行推拿仅可作为日常保健作用。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家长在给孩子做推拿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介质(如婴儿油、润肤乳等)。若是孩子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陈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