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加油干——2024两会特刊 治水为民 利泽潼南

版面翻页
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加油干——2024两会特刊
34
治水为民 利泽潼南

潼南水利局初步形成多维共建标准化管理模式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不仅事关民生福祉,也关系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潼南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潼南区水利局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民生水利为抓手,以管理有标准、工作有制度、人员有职责、考核有规定为目标,从体系建设、经费保障、专业培训等方面狠抓落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潼南区水利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其中,潼南区青云水库(智慧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全市中型水库中名列前茅,通过数字赋能,为潼南水利发展装上“智慧大脑”。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在科技驱动下,潼南水利数字化转型及场景应用正逐步深入。

妙用设施 智慧水利管理初见成效

整合完好够用设施、升级落后淘汰设施、新建缺失损坏设施、监测设施基本配置

打开潼南区青云水库(智慧管理系统)管理平台界面,水库实时雨水情、工程视频图像、大坝安全监测等信息实现一图尽览。管理人员能实时动态掌握。

这是潼南区全面完成“十四五”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任务,推进和规范重庆市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建设与运行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实水库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的具体成效。

潼南区青云水库(智慧管理系统)于2023年4月1日开工建设,于2023年4月13日完工。结合潼南本地实际情况,同时借鉴了市水利局的建设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潼南特色的智慧水利管理系统体系。

智慧管理系统有哪些亮点?潼南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过程中,根据青云水库工程现状,利用物联网前端感知设备、无人机等,整合完好够用设施、升级落后淘汰设施、新建缺失损坏设施,监测设施基本配置,实现青云水库水库实时雨水情、工程视频图像、大坝安全监测等信息的采集、计算、存储、显示、传输、分析、预警与共享。

具体而言,不仅实现24小时视频监控,还实现了GNSS位移监测、渗压监测、水质监测、水雨情监测。

GNSS位移监测系统通过基准站与监测站进行数据交换,自动捕捉GPS信号在各个时刻的位置变化,从而获取各个时刻的坐标,达到大坝形变监测。

渗压监测通过设备观测渗流的浸润线,避免渗流导致水库损失储水量,引起管涌、流土等渗透变形等问题,提高对坝体安全监测的时效性,及时性,科学性。

水质监测可以精确、及早、全方位地反映出水质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向,通过对数据比较和问题分析,为水污染控制提供数据和经验。

水雨情监测是运用水位计和雨量计(翻斗式)测得水位和记录降雨过程雨量,并用测针测得蒸发桶内的准确液位,某一规定时段内的液位差,得到该时段内的水面蒸发量。

就智慧监管平台而言,则具有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处理与管理、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显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管理、数据共享推送等功能。

健全机制 水利事业建设获得良效

组织上加强、保障上跟进、基础上夯实、信息上提升、模式上探索

潼南区青云水库(智慧管理系统)亮点纷呈,只是潼南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潼南区共有中小型水库75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71座。自去年水利部、市水利局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以来,潼南区水利局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从体系建设、经费保障、专业培训等方面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有17座中小型水库通过了区级评价。

潼南区严格按照市水利局印发的《重庆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以管理有标准、工作有制度、人员有职责、考核有规定为目标,初步形成多维共建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实现全区水利工程形象面貌大提升。

在组织上加强。潼南区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重庆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为指导,出台区级实施办法,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召开专题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综合补齐制度建设、人员培训、设施配套等方面短板构建统一联动、规范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经统计,共编制、修订、完善管理制度、规程、预案、调度运行计划242个,编制工作手册、流程11项。

在保障上跟进。潼南区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列入区级重点任务清单,统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投入1680万元,完成17座中小型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与区大数据、应急系统、智慧河长等平台数据共享,多维共建,实现由区主要领导到管理人员至上而下的监控管理体系全覆盖。新配备通讯预警设施17套,安全防护设施71套,设置标示标牌21处,安装视频监控25处,新储备60余万元防汛物资,维修防汛道路7.5公里,水利工程管理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在基础上夯实。潼南区按照工程类型,分别配备岗位83个,配置岗位人员共112人,工作人员均对应相应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及失职追责措施,实现了流程再造、闭环管理。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专业化培训,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培训150余人次。

在信息上提升。潼南区对照评价标准,以青云中型水库为试点,投入420万元,重点对工程形象、运行管护、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提档升级,基本实现“管理可控、巡查留痕、工程上图、数据入库”的水库运管平台。同时,深化信息化等新技术在管理中的运用,引进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提升智能化运管水平,实现天上看,地上查、云端管。

在模式上探索。潼南区自2018年以来,将19座小型水库委托物业公司管理,通过强化考核,逗硬奖惩,管理成效显著,较好解决了“没人管、没钱管、不好管、管不好”的难题。目前,潼南区正积极探索物业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将更多小型水库纳入物业化管理,以物业化管理推动管理标准化。

完善举措 水库运行管理提质增效

加快构建“四全”管理、完善“四制(治)”体系、强化“四预”措施、加强“四管”工作

事实上,为提升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潼南区统筹各项资源、加快实施符合《重庆市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和满足辖区内小型水库管护需求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项目,潼南区于2022年、2023年已对辖区内16座小一型水库及18座小二型水库设计实施小型水库雨水情监测与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并计划于2024年完成全区71座小型水库实现自动监测全覆盖,同时对水库监测平台进一步功能升级,在全面推进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推进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四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法治、责任制“四制(治)”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除险、体检、维护、安全“四管”工作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全面提升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潼南区在2019年开始陆续开展了水库雨水情测报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全区71座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设施建设,在水库现场通过立杆,安装雨量计、水位计、RTU(自动化采集上报设备)、太阳能供电等设备,实现水库现地实时水位雨量情况上报,方便水利局及各乡镇管理所,随时掌握水库雨水情情况。

潼南区水利局编制了《2022年16座小一型水库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实施方案》及《2023年18座小一型水库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实施方案》,针对规模较大、风险较高的水库,通过安装渗压计、GNSS卫星位移观测仪、人工观测墩等设备,实现坝体渗漏及大坝表面变形实时监测。

根据《重庆市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对于全区71座水库,分别在大坝、溢洪道等部位架设高清夜视球机及枪机,重点监视大坝全貌,并通过平台全天候预览大坝实况。针对重点水库叠加AI算法分析能力,对水库违法施工、水体污染、溢洪道堵塞等情形自动预警,同时配备扩音喇叭,在大坝有紧急情况和其他情况时,可远程喊话,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面推进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快 “四全”管理,潼南区计划2024年完成全部71座水库监测设施供电改造,可实现在极端天气情况,市电断电仍然可以通过太阳能为监测设施供电,能及时了解现场水库运行状况。

潼南区水库运行智慧管理平台基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监管能力”的建设目的,整合利用区域地理空间和水利专业等数据,充分结合水利相关物联前端感知设备,依托知识图谱智能检索和微服务架构的技术特性,构建内容覆盖全面、信息查询便捷、系统拓展便捷的智慧水利一张图,并为水利工程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等涉水业务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平台,支撑区域智慧水利整体建设,构建重要小型水库的“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和“四预”功能实现。

(潼南区水利局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