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加油干——2024两会特刊 巴蜀中学:总有一种力量 让巴蜀教育蓬勃向上

版面翻页
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加油干——2024两会特刊
39
巴蜀中学:总有一种力量 让巴蜀教育蓬勃向上

她,生于“教育救国”的呼唤。

“巴蜀,因教育救国的情怀而生。”2023年金秋,当探访巴蜀、问及巴蜀因何建校时,这是听得最多的回答。

是的,一所学校的诞生,必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渊源。

彼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抗日将领王缵绪为求救国之道,毅然抉择“开启民智,教育救国”,并表示:“普及国民教育,此为现在当务之急图者。”遂着手筹办学校,创办集幼稚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巴蜀学校。

巴蜀的教育救国理想,吸引了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教育家何鲁等知名人士出资出力,参与学校建设。

这使巴蜀学校自诞生起,就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学校校训——“公正诚朴”,以公为首,凝聚深厚的爱国情感:“公而忘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建校伊始,学校就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成为了巴蜀的传统。

1938年2月,叶圣陶先生受聘担任巴蜀学校国文教师。叶圣陶授课期间,为巴蜀学校撰写了校歌,传唱至今,其家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巴蜀学子。于是,“心系家国、胸怀天下、爱国兴教”的理想信念融入巴蜀的基因,成为巴蜀人一路走来不畏艰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原动力,九十年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在厚重的历史人文和强大的精神内核支撑与驱动下,巴蜀秉承“公正诚朴”校训,肩负“趋合时代、适应潮流”的使命,拿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魄力,坚定“立德树人、文化浸润”的信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奋斗在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九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沧海一粟。一所学校在她走过的时光中历经风雨变迁,唯有文化是永恒的精神传承。

让我们借文化的力量,深读巴蜀中学教育。

趋合时代 适应潮流

彰显与时代同行的蓬勃“生命力”

“教育是时代上‘开往继来’的事业,他要趋合时代,适应潮流文化,扶植思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绝没有止境。”

这些出自《巴蜀宣言》的话语,激励着巴蜀中学在“求新、求变”的道路上砥砺。

面对让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社会关切,巴蜀中学在“引领”与“担当”中,努力成就着一所优质中学的最大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多渠道为薄弱学校和贫困乡村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一是先后帮扶云阳养鹿中学、巫溪上磺中学、綦江古南中学、西充巴蜀中学、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车田乡中心小学。二是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2021年,与巫溪中学、巫溪白马中学、巫溪上磺中学、巫溪文峰初级中学签订教育协同发展协议,不断推动教育协作走深走实。三是认真做好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遴选了15名教学经验丰富、学科骨干到彭水民族中学参加帮扶工作。四是做好“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与合川、大足、垫江和四川眉山、乐山、泸县等多地进行教育协同发展,加强两地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五是努力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与集团校共享各类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助力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此外,巴蜀“云校”已为13个省区市的135所中学超过20000名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肩负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新使命,巴蜀中学以“突破”和“创新”树立起标杆典范。

学校自觉投入教育强国建设,探索以“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挖掘潜能的素质教育,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现代科学的普及教育”为定位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路径,构建了“四维六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打造有追求有理想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奥赛以及科技创新活动中屡创辉煌:国家集训队人数、全国金牌人数、全国联赛一等奖人数均进入全国前十强。北大数学英才班、北大物理卓越计划、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丘成桐物理攀登计划等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步入全球化时代,巴蜀中学以“开放”和“合作”,走上了国际化办学的道路。

2003年,巴蜀中学成立国际部。2020年,巴蜀中学创建了集外籍留学生部、港澳台侨学部、国际部和中外人文交流部于一体的巴蜀国际教育中心,构建了完整的国际化教育体系,并被IBO国际文凭组织授权为IB世界学校。

在九秩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巴蜀中学不断弘扬趋合时代、适应潮流的精神,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发展,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迸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创新力”

巴蜀中学的有名,不仅在于校名与巴蜀大地同名,更在于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统一,敢于坚守、思变创新。从1933年建校,历经改变校名,再到1991年恢复校名,在岁月变迁中,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巴蜀中学开启了新的教育改革之路。

1994年12月,傅唯泉被任命为重庆巴蜀中学校长,这位兼具胆识与能力的创业者校长,引领巴蜀中学掀起了数度创业浪潮,开创并践行“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三本核心办学理念,确立了建设“中华名校”战略,实现了巴蜀中学的跨越式发展。

踏着时代的鼓点,巴蜀中学如何以“高点”为新的“起点”?

2010年10月,以王国华为校长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提出并确立了“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的办学愿景,开创了德育理念“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教学理念“精教博学”,管理理念“责任立己、制度立校”;以“挖掘潜能、张扬个性”为办学特色,首倡并推动“六年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巴蜀中学课程管理中心、竞赛部、美术部,创办学堂班、成立钱学森班;创建巴蜀云校。彼时,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尤在五大学科奥赛上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中国百强中学等国家级荣誉。

从未停歇脚步,再掀发展热潮。2022年1月,李潇珂被任命为重庆巴蜀中学校长。学校以矩阵思维赋能未来发展,大力推进学校校点建设,构建“立足渝中、拓展两江、做强西部、协同发展”新的办学布局,促进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五化巴蜀”建设(标准化管理、精品化提质、数字化改革、国际化探路、集团化发展),构建新时期学校治理体系,促进学校管理效能提高;大力推进新时期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员工关爱计划,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启动课程教学改革行动,实施初高中精进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巴蜀,始终以守正创新的勇气,以追求卓越之姿态,持续探索一条具有巴蜀特色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立德树人 文化浸润

凝聚赓续华章的坚定“向心力”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坚持立德树人,需要德育工作者将德育心放远、放大,将人放到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去培养,引领学生成人、成己、成才。基于此,巴蜀在跨越时空的文化与实践中探索,形成并丰富了“善雅志”德育文化。

从时间上讲,“善雅志”源自传统文化,传承抗战文化、红色基因,同频时代文化;从空间上讲,她凝聚巴蜀校本文化,呼应母城都市文化,放眼人类命运共同体。她的创新在于“用有厚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明确了:善为根——以善本善心引领学生“成人”,雅为骨——以得体自洽助力学生“成己”,志为魂——以志向志气赋能学生“成才”。

“善雅志”德育文化如何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年来,巴蜀探索出了一条在“善雅志”德育文化统领下,通过时空场域、活动课程等载体,实施全时空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协同育人的校本文化育德方案。

全时空育人:拓场域,让文化育德更恒温。以空间为轴,打造文化育德的独特环境——校园以其“滋兰树惠,精致典雅”的特征,成为“文化风景,育人殿堂”,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文化的符号,育德的载体,学生置身其中,处处感受着文化熏陶;以时间为序,生成文化育德的活动体系——起始年级突出向善教育,中间年级突出优雅教育,毕业年级突出宏志教育,一天,六年,一生,为学生的幸福、完美中学生活做好顶层设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全时空维度的场域规划,让文化育德,春风化雨,恒温浸润,久久为功。

全方位育人:聚点面,让文化育德更畅通。巴蜀中学以丰富多元的课程实践,连缀学科素养、综合素养,让每一个学生被看见,畅通个性发展“立交桥”,激发学生内驱力。学科层面,学校将“善雅志”德育文化融入学科课程实践,打造了语文“雅道”课程、思政“信仰·素养”课程、历史“智慧·情怀”课程等7个市级课程基地,让文化育德有了课堂主阵地;还有近100门精品课程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融汇综合素养与潜能个性,分别形成了“志趣·品格”课程群、“文化·审美”课程群、“体魄·志向”课程群。点面结合,畅通了文化育德的实践路径。

全员协同育人:“校家社友”,让文化育德更有力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巴蜀以德育文化为纲,以文化浸润为目,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培养教师育德技能、提升教师育德水平。家校携手,率先成立家校共育中心,构建“善雅志”家长课程,提升父母教育元认知和文化育德水平。借力社会资源,通过“请进来”——让中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艺术、人文等各界领军人物,感受“大家”魅力、大师风范,树立远大志向;“走出去”——与高校、企业、工厂、农场共建共育,让中学生走进社会,触碰产业、科技等各个领域。“善雅志”文化育德,还特别融合了校友资源。建校九十年来,巴蜀共有2200个行政班级,培养了无数奋斗在各行各业的校友,开展校友讲坛、沙龙,优秀校友便成为文化浸润最生动、最鲜活的案例。

枇杷山下,嘉陵江畔,巴蜀中学深处母城腹地,眺望两江交汇。红色文化与都市文化在这里融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织。辉煌九秩,筑梦百年,巴蜀将继续以文化赋能、文化引领,在厚重的历史人文支撑下,传承红色基因,勇担使命、守正创新,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巴蜀中学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