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加油干——2024两会特刊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当好科技创新赛道上的“领跑者”

版面翻页
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加油干——2024两会特刊
28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当好科技创新赛道上的“领跑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材院”)作为全国仪表功能材料行业归口单位和国家新材料领域重点支持的技术创新平台,近年来,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于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战略建设,面向航空航天、油气、核能、海洋工程、国防军工等核心领域,聚焦高端装备用关键基础材料、重要元器件和特种传感器,开展从基础研究、设计开发、制备加工,到产业化、行业服务的全链条科技创新工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绘制科创蓝图,探索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以丰硕实绩为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重材答卷。

聚焦中心任务 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命脉,是企业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点。重材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慧丰从一名政协委员的角度剖析企业使命。他表示:“科技创新是科创型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转制科研院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重材院不仅要做技术的引领者,还要做产业的领跑者。”

近年来,重材院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承担20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核级传感器用特种功能材料及元件的自主化研制”“海洋油气钻采关键部件用高强高韧合金”“航空发动机用高性能测温材料及组件研制”“磁致伸缩棒位探测器组件工程化技术研究”等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解决一批国家、行业的痛点堵点问题。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温度传感器”入选国资委央企科创成果,获国家能源局首台(套)认定。期间发表科技论文12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1项。江慧丰介绍,重材院通过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的实施,突破了系列共性关键技术,巩固了原有优势技术,在特种合金材料、稀贵金属材料、传感器三大方向上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优势,部分细分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加强学术交流 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要有成果,更要使成果落地。江慧丰深知要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必须搭建好规划合理的转化支架。他通过重材院多个行业协会、学会等平台资源,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多方位合作的成果转化体系,在企业内建立起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成果转化模式。

一方面以活动促转化。近年来,重材院先后召开了中国(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峰论坛、西部材料大会等学术会议;举办了“川渝高校企业精准对接”等科技成果对接专场活动,累计开展学术、科技产业相关会议、活动超30场次。

另一方面以服务促转化。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果转化服务链条不完善等问题,重材院利用自身拥有的中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功能材料学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仪表功能材料分会以及《功能材料》中文核心期刊等创新服务平台,主动出击打好服务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成果转化服务窗口。近两年,重材院以调研为基础向全国79家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了84项科研创新成果科研中试、科研试制、成果产业化开发等创新服务工作,促成创新成果产业化产生的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有效促进和提升了重庆地区及新材料行业整体发展。

2023年3月,重材院入选工信部第五批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成果产业化类)。这是对重材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工作的肯定。

推动平台建设 实现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

好科技成果一定要有更好的平台提供服务。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重材院引入了大量的高端智力资源进入各类平台作为服务支撑:在国机集团副总、中国科协副主席陈学东院士推动下,依托重材院挂牌成立了“国机集团新材料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联合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材料学会、重庆有色金属学会、中国二重、中国农机院等成立“重庆市功能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材料领域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共200余人,组建了“功能材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智库;作为重庆市首批“海智工作站联盟”的主席单位,重材院充分整合众多海外智力,组建“智囊团”……近两年,重材院依托平台资源,走访调研了41家重点“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征集需求67项、提供现场服务20项次、线上服务82项次,并形成工作简报30余份。此外,重材院围绕区域经济支柱规划和培育、产业生态构建、行业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化、成渝地区乃至西南地区资源优势发挥命题,奔赴昆明、绵阳、成都、广安、攀枝花以及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长寿区等地区实地调研,高质量完成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路线研究等决策咨询项目十余项。以平台为支撑,以高端智力资源为抓手服务地方发展,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水平提高。

开辟发展新赛道 聚焦产业智能化升级

不加快发展就没有实力,不转型升级就没有未来。

2022年,重材院被评为重庆市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2023年,重材院“高精密传感器及稀贵金属一体化生产数字化车间”入选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名单。这些荣誉,都是重材院在产业智能化升级上的缩影。

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强化基础能力提升,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重材院新的中心任务。这一年,重材院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持续提升装备数控化水平,推进建设企业内容管理平台、工业数据网、IT运维监控平台、能源管理在线检测系统和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将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加强工艺优化和装备能力提升,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在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

2023年,重材院顺势而为,入选国资委“科改企业”,正式将开辟新赛道、培育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公司产业发展布局。在特种合金材料、贵金属材料、难熔金属材料、传感器四个主业方向上既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又深入探索新增长点,推动现有产业向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方向发展,坚持长期主义、稳定投入,边发展、边突破、边布局,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加大重大投资、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打造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轮驱动”的创新型国有企业。

加强人才服务 建设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队伍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重材院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构建人才成长渠道。

要丰满科创之翼,就要做好人才托举工作。重材院服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海智工作站、两江学者特聘岗等人才培养服务平台,积极联合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市内高校及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协助高层次人才充电深造。几年来,协助9人攻读工程博士、20余名博士后进站,2人成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京深造,助推4人获评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获评青年拔尖人才,5个创新团队成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3人入选工信部和国家外专局“高端装备人才培养计划”,3人被中组部专项工程资助攻读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人获评重庆市首届最美工程师荣誉,提升了“塔尖”人才的高度。

同时依托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积极开展工程系列技术职称培训活动,参与人数达500余人次。组织举办“创谈新材”青年论坛系列科创论坛,分享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系列活动助推64名科技工作者获评中高级技术职称,为青年后备科技人才成长打通渠道,积累“塔基”厚度,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唯实争先,担当作为。2023年,重材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耕新材料领域,勇挑“科技创新”担子,大步迈向“科技创新新高地”的新征程,跑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