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口岸物流工作回眸
2023年,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建设更高水平的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通道更好服务贸易、联动产业、扩大开放,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新贡献。
统筹谋划强带动 高站位引领作用越发凸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思路,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深入实施《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充分结合重庆物流业发展和口岸运行实际、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实事求是、科学研判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出台《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及任务分工方案、改革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配套文件,形成较为完备的通道建设政策支撑体系。《海关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点举措》《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行动计划》《金融支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行动方案》,更好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为加速资源要素流通、优化沿线产业布局、服务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拓展通道强支撑 高能级开放基础更加扎实
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态势更趋良好。2023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17.8万标箱、货值27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1%,通道网络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陆海新通道(中国重庆一老挝万象一泰国曼谷)跨境铁路双向班列成功开行,全铁运输时间比传统海运缩短近2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成功召开,推动跨区域运营平台完成增资扩股,基本实现“13+2”省(区、市)全覆盖。全市各区县积极参与通道共建,忠县、梁平、武隆、彭水、奉节实现零突破,秀山10万标箱铁路集装箱货场竣工投用。
中欧班列(成渝)建设稳中有进。中欧班列(成渝)全年开行近53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约23%,运营线路49条,覆盖欧亚110个城市节点,有效保障全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积极助力“渝车出海”,推动“永川造”长城汽车首次从永川铁路专用线直发欧洲,实现产地直装直发、整列国际联运,减少汽车短驳100公里,节约周转时间2天。开行“疆渝”五定班列并成功完成测试。常态化运营欧向13国运邮专线,累计发运邮包3000万件。
长江黄金水道运量大幅提升。全年开行渝沪直达快线1302艘次、同比增长8.9%,运输集装箱35.5万标箱、同比增长9.5%。其中外贸集装箱25.5万标箱、同比增长15%,确保水运时间稳定在上水12天、下水10天左右。推行“小改大”、“散改集”、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推动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达1.74亿吨,同比增长8.8%,再创历史新高。
国际航空市场逐步恢复。2023年,恢复重庆至罗马、马德里、伦敦、巴黎等20条国际客运航线,每周100余个航班。国际(地区)航线累计开通111条,通航全球36个国家80个城市。江北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465.7万人次、排名全国机场第六位,同比增长106%,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持续巩固。积极推动国货航重庆分公司通过中国民航局备案审批,正式成为我市第一家航空货运基地公司。
跨境公路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建设成渝跨境公路班车联盟,全年联合开行班车5928车次。新增云南金水河、弄岛、天保和孟连4个出入境口岸,进一步完善跨境公路班车“3向11线23口岸”通道体系。线路通达全国15个省区的60余个地级市,覆盖东盟7个国家的80余个一二线城市。境外中转分拔仓达35个,越南、老挝、缅甸三条主线发车实现“天天班”,重庆至东盟公路运输最快2日内运达。
完善枢纽强载体 高标准枢纽布局基本形成
2023年7月,重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度建设名单,继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获批建设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后,我市连续五年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我市成为全国唯一“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23年,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完成货物吞吐量2694.9万吨、同比增长4.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9万标箱、同比增长2.9%。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庆国际物流枢纽片区新开通重庆—万象—新加坡铁公联运线路,首开对欧新能源车班列,实现重庆对欧新能源汽车出口运输零突破。陆海新通道集装箱共享调拨中心投入试运行,累计调拨量突破2.4万标箱。江津珞璜物流园片区开行首班中缅铁公联运班列,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开通中欧班列重庆江津出口班列,打通对欧双向铁路运输通道。启动空港枢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建立空港枢纽监测统计体系,全面掌握空港枢纽运行态势,持续推动空港枢纽和航空口岸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项目正式开通运营。
强化口岸促开放 高水平内陆口岸高地建设稳步推进
丰富完善口岸体系。加快推进万州机场航空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目前已进入国家审理程序。全市正式开放口岸数量达到3个,居西部内陆地区第1位。
拓展特色产业口岸功能。建成投用果园港口岸进境肉类、粮食、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江北机场航空口岸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铁路口岸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形成内陆地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口岸功能平台,拥有10类特殊商品口岸功能。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连续4年出台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方案,推出18项改革措施,其中6项改革举措被国家口岸办在全国推广应用。协同重庆海关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帮扶重点外贸企业建立全流程管理制度,全市AEO高级认证企业突破100家,数量居西部首位。扩大水运口岸“直装直提”应用范围,落地实施航空口岸跨境电商“9610”监管模式、推行国际“通程航班”监管模式,口岸收费保持稳定透明合理。
提升口岸服务水平。果园港水运口岸实现内部业务流转单证无纸化,是全国内河首个实现集装箱电子提货的港口,整体通关时间和人工成本压缩90%以上。江北机场航空口岸打造国际出港智能化示范线,建成国内首条智能化、自动化航空货运生产线。铁路口岸建成综合管理平台,口岸作业效率提升15%以上。
多措并举调结构 高效能运输方式日趋丰富
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作为我市第三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顺利完成国家部委验收并正式命名。重庆珞璜与万州“双港联动、铁水一单、干支衔接、集散转换”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正式入选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推动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建设,完成第一批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验收。成功打通经喀什中转的中塔、中吉乌铁公联运通道,对中亚班列形成有效补充。持续探索国内直达铁路班列,成功开行首趟重庆—新疆铁路直达测试班列,较普通货运铁路运行时间压缩铁路运输时间50%以上。评定公布首批5个国际物流分拨中心示范基地、8个示范项目,涵盖保时捷整车、博世汽车零配件、笔电配件、进口医药品、跨境电商等领域,推动形成示范效应。
深化改革求创新 高质量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深化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已建设22项中央标准应用和38项地方特色功能,全年累计申报业务量3985万单,同比增长15.9%。优化我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全年实现进出口交易3553.9万单,交易额96.7亿元。积极推进口岸物流数字化改革,与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通航管理局建立联合专班共商共建智慧长江物流应用,纳入全市首批重大应用“一本账”。以“单一窗口”为基座,谋划“经济·数字陆海新通道”重大应用,促进口岸物流数据流与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融合贯通。搭建“陆海链”,推动在老挝、越南方向实现采用“陆海链”签发数字提单,2023年签发数字提单707单。广泛推广应用数字提单,创新数字提单融资业务,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融资350余单,金额超2亿元,有效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加强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广应用,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签发铁海联运提单4763单、货值约17.8亿元。在铁路提单物权化试点基础上,率先落地首笔中欧班列区块链电子提单融资业务,累计签发铁路提单6500份,完成融资70余笔,金额超2亿元。
聚焦产业补短板 高品质服务保障提档升级
加大本地物流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重庆物流集团改革重组后,成为我市首家500亿级资产规模的物流龙头企业。新增渝新欧、川庆钻探重庆、重庆港等5A级物流企业3家,总数达到10家。新增美联仓储、民生综合物流等4A级物流企业16家,总数达到28家。完善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全市冷藏车辆保有量超3000辆、冷库库容230万吨。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深挖高附加值货源,实现阿斯利康等冷链医药产品运输180标箱,货值9亿元、同比增长30%。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万开云、渝西、奉节、秀山和大足“市场采购模式”首发班车,助推我市汽摩、脐橙、纺织品、小五金和电气设备等特色产品进入RCEP市场。广泛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外交部“驻华使节陆海新通道行”重大外事活动、老挝元首来渝考察通道建设工作,赴老挝、泰国、马来西亚举办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合作交流会,与泰国、老挝、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共同建立通道智库联盟,设立通道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持续扩大陆海新通道“朋友圈”。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