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政协常委杜晓华携手辰尚调解中心——
赋能诉源治理 听民声解民忧
调解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能充分发挥定分止争作用,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九龙坡区政协常委、重庆华栋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杜晓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部署,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实情,不断探索法治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深入思考通过调解方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2023年11月6日,杜晓华携手新成立的重庆市九龙坡区辰尚民事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辰尚调解中心”),围绕“诉源治理”课题,降低“万人成讼率”、破解“立案及执行难”等社会关注难点,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方法。
杜晓华介绍,辰尚调解中心在基层调解大格局中寻找新定位,构建起“1+4”调解体系,即“一站式”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案源渠道、队伍建设、调解方法、调解效果四大板块。该调解中心吸纳了资深律师、金融机构人员、保险从业者、政协委员、仲裁员、学校教师担任调解员,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案件,提供专业“会诊”,做到“对症下药”,确保调解方案合理合法。
截至目前,辰尚调解中心在线上线下已接访调解对象3500余人次,调解案件400余宗,预计年度调解接待数量可达30万件。
杜晓华介绍,辰尚调解中心致力于打造调解“特色名片”,有五大特点:
特点一:线上线下,科技提效。
进行线上线下“零距离”调解,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搭建“数字化调解平台”,当事人双方“云见面”调解沟通,摆脱物理空间束缚,节约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一旦调解成功,通过扫描脸部、指纹固定身份,运用软件远程签订调解协议,足不出户化解纠纷。
特点二:坚持联动,凝聚合力。
联合法院、公证处等多平台,破除平台与行业之间的壁垒,处置化解分层递进、程序衔接于法有据,实现“一站式”非诉讼纠纷化解。同时,定期总结调解工作经验,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共同制定并实施诉源治理方案,有效降低“万人成讼率”。
特点三:司法赋能,效果保证。
线上将调解协议在公证处、法院进行确认,出具赋强公证文书或确认文书,保证调解协议的执行威慑力,督促当事人自愿履行,减少强制执行比例,从而不增加法院立案数量,降低“万人成讼率”指标,一定程度上缓解执行难问题。
特点四:自修内功,精准发力。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闻民声、问民需、切民意”的调解队伍。定期组织对调解员进行专业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案例评析等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形式,不断为调解员“充电蓄能”。着力打造“零有效投诉”组织、“居中公正”调解平台、“换位共情调解”协商机构。
特点五:强化交流,同频共振。
重视交流合作,先后向天津、上海等地优秀的调解中心学习经验,借鉴先进做法,强化组织建设,并运用后发优势,增强科技研发力度。同时与本地有特点的调解组织及政府平台调解中心合作,实现人才共用、成果共享、技术互换,加大以点带面的效果。
“辰尚调解中心本着在当事人双方、法院三者间,建立承上启下‘纽带作用’的愿景,秉承平等自愿、便捷高效、公正规范的原则,开展调解工作。”杜晓华说,今后,辰尚调解中心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深化实践,继续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一站式”调解服务化解“纠纷小事”,托起“民生大事”,让多元调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黄香颖/文 辰尚调解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