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 为民族人才培养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南川隆化职中”)自建校以来,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创新西藏中职班“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面向西藏、青海等地招生,构建“立德树人为根本、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为依托”的培养目标,不断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基础,全方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
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南川隆化职中领衔申报的《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的跨域藏族学生“融合式”培养研究与实践》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遵循成长规律 同标异步开展“融合式”教学
“一主两拓展”专业对接模式、“一课两贴合”课程体系、“一标两步走”教学方法,是南川隆化职中西藏中职班“融合式”教学的创新举措。
学校积极对接生源地经济发展需求,引导学生主修信息技术专业,兼修电商、旅游专业;贴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开发语言学习与操练手册,以晨读培养语感、结对交流强化沟通力、表演竞赛提升表达力;贴合学情定制课程包,开发课程资源153个;兼顾学生基础,实施课堂分层教学,课后师生结对辅导。
目前,学校投入600万元,建设青海玉树学生在隆化职业中学校校内技能加油站5个、校外实践基地3个,实施“一能一证书”机制。
创建“三圈”同心体系 全面互助实施“融合式”育人
互鉴共赏的“文化圈”、师生融合交往的“生活圈”、立德树人的“生态圈”,是南川隆化职中“融合式”育人的重要措施。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南川职中党委书记、校长张健介绍,学校通过开展“中层干部结对”、“深入宿舍”、“民族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加强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还积极举办校园文艺活动,如学生共同参与“赏月祝团圆”等主题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每周开展“松赞杯”篮球、“神牛杯”足球友谊赛,搭建竞技交往平台。此外,学校实施统一德育体系,开展校园德育活动,提升活动育人品质。
统筹三大平台 搭建“融合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统整三大平台,构建“融合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南川隆化职中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成功做法。
学校统整国家示范学校建设平台、高水平建设平台、市级双优平台三大平台,将专业设置对接生源地行业发展。整合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业素养课程五个模块,搭建完备的课程体系。积极把五大课程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夯实文化基础课程,稳固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建协同发展机制 校地联动打造“融合式”团队
协同发展、校地联动的“融合式”团队是南川隆化职中实现高质量融合育人的根本保障。
学校围绕“汉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2014年起,学校就承担着重庆市对口帮扶青海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定点招收青海省玉树州藏族学子。”张健说,为了更好地实现“融合”这一目标,学校邀请青海玉树教师驻校参与管理,推荐本地教师赴青海玉树参与教学,每名本地任课教师结对3到5名青海玉树学生,指导其生活和学习。青海玉树教育部门定期到学校调研,了解、监督培养过程。目前,南川、玉树不仅教育有了“交集”,两地人民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南川隆化职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