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1月2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政协力量——2024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助力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跑出新速度 “零距离”回应社会关切传递发展信心 助推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沉下心俯下身   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让人民群众身边的“好学校”多起来 让红岩精神一直“红”下去 推动降碳减排  让重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用好“看家本领”   打响“渝事好商量”品牌

版面翻页
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政协力量——2024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04

助力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跑出新速度

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

□ 本报记者 陈元洪

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专题记者会现场 廖文豪 摄

2023年是重庆提出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目标的开局起步之年。一年来,重庆通过综合施策、奋力攻坚,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2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蹄疾步稳,迈出坚实步伐。1月21日,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专题记者会上,市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及6位市政协委员围绕“发力新赛道·聚力新重庆——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主题,谈现状、献良策、话发展。

抓“集群” 冲锋“世界级”

产量创历史新高、产品迈向高端化、零部件配套增强、国际市场扩面增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过去一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绩单亮点纷呈。“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涂兴永介绍,这既得益于我市系统谋划的长期战略,也得益于长安、赛力斯等业内企业开拓创新和百事达、中信银行、重庆理工大学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他表示,重庆将紧紧围绕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这一战略目标,持续抓好“1+7”规划体系落实,出台实施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网融合、车路云一体化等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力争2024年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500亿元,力争到2027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20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

如何加快推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涂兴永表示,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动整车实现产销规模新突破、技术水平新突破、品牌向上新突破、渝车出海新突破;持续推动零部件构建新体系,加快传统企业转型、优质企业培育、行业融通发展、招引项目落地;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形成新格局。

聚“合力” 加强整零协同发展

“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这些话,让市政协委员、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华騳骉深有感触。

华騳骉介绍,我市在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汽车电子、操作系统等智能化领域的产业布局还相对滞后,自动驾驶应用测试环境等应用场景建设上还需提速,高端创新平台打造和领军人才、软件人才集聚还需持续发力。为此,他建议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整零协同发展,“比如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加强各产业链环节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两江新区是重庆汽车产业的主战场、整车企业的集聚地。市政协委员,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介绍,下一步,两江新区将坚持以整车龙头为引领,打造创新平台、搭建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本地化协同水平、不断优化出海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集聚高地。2024年,两江新区汽车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整车产量超110万辆,其中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50万辆。“为此,两江新区还将下足功夫,进一步抓好创新引领、品牌打造、整零协同、生态建设和营商环境。”李洁介绍。

树“品牌” 打造“新标杆”

打造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标杆”,重庆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8至2022年,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城市的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年均增长98%。2023年产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加30%,规模和效益均高歌猛进,重庆已具备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标杆的技术与制造实力,这些都是重庆的‘底气’所在。”市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科技公司总裁许林坦言。

如何打造标杆?许林认为,接下来要立足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链、高端制造及高端市场四个方面协同发力。具体来说,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本地龙头车企“链主”效应,进一步抢抓机遇强链补链;进一步夯实和凸显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进一步拓展高端市场,推进“重庆造”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品牌加速向上。

“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金融‘血脉’的助力也必不可少。”市政协委员、中信银行重庆分行行长刘志华建议,立足银行,持续加大“全产业链”金融支持力度;着眼金融,加快构建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多元融资体系;放眼产业,着力提供“不止于金融”的综合服务支撑。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组建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市政协常委,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院长、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远志坦言,产教融合发展迎来了重要契机。他建议,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实施事业合伙人模式集聚全球人才;依托园区公共研发平台,就地就近建设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实施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整合政府和高校优势资源,开展联合招商,吸引更多企业到重庆投资。

扩“销路” 拓展“两个市场”

“伴随着全国和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能的不断提升,加快拓展市场成为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市政协委员、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敏如是说。去年12月19日,市政府发布《重庆市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若干措施》。该措施表明重庆将实施“渝车出海”行动计划,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充分说明了重庆坚定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为此,杨敏建议,强化政策引导,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投入,改扩建汽车出口配套基础设施,打造辐射西南地区的汽车出口基地,提升汽车出口运输能力,支持车企开拓海外市场,搭建出口综合服务平台,从而多管齐下,加快抢占国际市场。

“对于国内市场的拓展,则要加强引领示范。”杨敏呼吁,强化政策引领推动消费升级,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新能源汽车下乡专项补贴和燃油车置换补贴等政策,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企业的扶持,拉动消费。此外,还应加大公共领域推广运用示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使用生态。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